馬呈樹
【摘 要】博物館一直以來都擔任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任務,其中的文物古籍對于子孫后代了解我國歷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博物館作為對外開放性的建筑,其安防和消防受到各方面的影響,為此,相關設計人員提出了將博物館安防和消防相統一的方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章就此探討了如何解決博物館安防與消防的統一問題,具體內容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博物館;安防;消防;統一
科技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在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實現了信息化。如今,視頻火災探測技術已成為消防安全的一種新型的技術,同時,智能化建筑的系統集成軟件的功能也是越來越強大,因此,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各系統硬件設備的功能將得到有效的發揮,實現消防與安防在技術上的融合已成為了當今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而博物館的安全是關系到國家財產的大事,因此,實現博物館的安防與消防問題的統一解決是大勢所趨。
一、博物館安防特點
博物館安防特點從兩個大方面來看:
第一,實體防范,包括防區劃分的合理性、周界實體防范的有效性和環境適應性,禁區實體防范的有效和可靠性,實體防范與建筑結構和應用環境的協調性。
第二,技術防范。目前博物館安防建設現狀特點主要包括:對標準規范理解不透徹、生搬硬套;風險識別、風險評估不全面,存在盲目性;系統指標不明確,達不到標準規范要求;系統規劃不完善,缺乏整體性;設備選型不合理,與應用環境、防范需求不適應;前端設備安裝位置不合理,達不到防范效果;緊急情況下的報警、疏散措施不到位;各子系統相互獨立,集成度低;設備、系統缺乏必要的維護保養,運行狀態存在不確定性。
當前,博物館的安防技術正與IP、IT、高清、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快速融合,彼此獨立的報警、門禁、監控與對講,甚至消防,已經開始系統融合。博物館安防系統的融合,是以視頻為主導的,由單純的安全防范向“安全+管理”轉變。
二、博物館的消防要求
第一,博物館建筑必須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要求,尤其是防火規范要求;第二,陳列廳和庫房不能夠在原結構上加裝可燃構件;第三,博物館需要有兩個以上的安全出口,并且門必須向外開啟,樓道要保持暢通;第四,陳列廳、庫房應安裝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同時需配置輕便滅火器;第五,博物館應設置消防控制中心。根據消防部門對博物館的驗收要求,與安防正好是相反的,門、窗、通道越多越好,發生火災時便于逃生。無論博物館是在白天正常開放時間,還是閉館時間,主要的門、通道一定要保持暢通。
三、如何將博物館的安防與消防統一
(一)嚴格執行標準規劃設計統一
首先,在建筑設計上需要設計師從整體角度來考慮,即設計既要滿足安防設計要求,還要滿足消防設計標準,不能夠只顧一方而不顧另一方。比如樓梯和門既要有安防的功能,同時也要有消防的功能。
其次,在博物館的消防系統建設過程中,其需要有物防、人防、技防三道防線。當前的大部分博物館安防系統設計都比較簡單,物防墻、通道、門、窗、都會達到要求,而技防主要通過視頻進行簡單的監控,使得博物館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隱患。作為博物館的安防系統應該是一個多模塊、多功能、智能化、高靈敏的軟硬件結合的系統。同時人防是更為重要的一個安全防范體系。
再次,博物館的消防設計需要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相關規定進行。博物館作為一個人員聚集的場所,其安全疏散通道不能夠少于兩個,并且還要設置符合要求的疏散標志以及火災事故應急照明裝置。此外,還必須做到:鋼屋架結構應噴涂防火涂料,以增強其耐火性能,吊頂裝修應采用輕鋼龍骨等非燃燒材料。
最后,在電器安裝方面。安裝人員要盡可能避免安裝大功率電器,并禁止使用碘鎢燈等高熱燈具,并且任何燈具的安裝都要避開可燃物體。燈尾線應使用耐高溫材料的套管進行保護,日光燈的鎮流器不能安裝在可燃物件上,更不得安裝在吊頂內,須做好散熱防火處理。電線穿過金屬或木質部位,要套防火隔熱絕緣套管,電線的負荷量應控制在70%~80%,各低壓線路要安裝分路保險,熔絲容量按實際額定電流的1.5倍計算,線束直徑不大于2厘米。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博物館大樓必須安裝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博物館的墻、通道、門、窗、及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是消防的關鍵,應與安防整體設計,既有安防功能也要有消防功能。做到統一設計、統一調度、統一使用,使博物館的安防與消防能融為一體,真正起到安防與消防作用。
(二)設備軟件兼容整體高效防備
安防系統的設備和軟件需要符合消防的需求,而消防系統也要與安防要求相連通。平時的通道和門禁等都是為了滿足安防的要求,但是一旦火災發生,則其就會成為消防需求,隨時根據需求轉換功能,不會出現火災發生時,或者是偷盜事件發生時,門廳關不緊等情況。
此外,安防監控中心應與消控中心在一起,并能成為一個大的系統,這在很多博物館不能做到,各自為政。當發生火災時安防系統不能發揮作用,門和通道不能及時打開,使觀眾無法快速逃生。博物館是一個既開放又需要嚴格保護的場所,又是公眾開放區域,既要考慮到展品的防盜、防破壞,又不能影響到展品的正常陳列,還要考慮到安防設備包括門禁讀卡器、各種探測器、攝像機、音頻采集頭等的美觀、隱蔽性。同時,暴露在外面的設備不能夠對參觀人員產生心理壓迫感,大量的人員正常出入也不會導致誤報率的上升。同樣,消防設備也是一樣,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應該隱蔽,自動報警裝置和消防栓必須處于明顯的位置。這些設備應全部連在一個系統上,只有在設備和系統上做到統一,才能發揮安防和消防作用。
(三)多種安全演練
增強博物館人員的安全意識,多進行一些安全教育演練活動,使得博物館工作人員能夠熟練掌握各種系統知識,熟悉各種設備的運用,從而做好各項安全和消防預案,當火災發生時能夠有效組織群眾進行疏散。博物館每年至少要進行二到四次的安全消防演練,增強全館干部職工的安全意識。防范盜竊和各種事故的發生,同時教會每個人都會使用消防器材。特別是如何進行人員疏散,有序快速撒離。做到點崗定人,分工合作,形成一支強有力的安全防范和消防隊伍。
(四)加強制度建設
為了促進消防和安防的統一管理,需要加強對其管理制度的建設,并將制度內容落實到個人。制度中規定正常上班和對外開放時通道和門是什么樣的狀態,下班閉館時又是怎樣的狀態,平時做到小偷進不來,當有偷盜時門廳是如何關閉的,在發生火災時,門是如何開啟的,不要出現博物館的門,平時不能防止盜竊,有火災時門又打不開。總之,只有制度建設完善了,各項設備、系統才能夠實現正常運轉,從而保證安防和消防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博物館作為國家重要的歷史文物收藏場所,做好消防與安防工作的意義非凡。如今,科技時代,數字化的進程不斷地深化和發展,對于消防和安防問題的統一解決,有效地將數字視頻監控技術與傳統的消防技術結合,保障了我國的博物館的文物古籍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參考文獻】
[1]俞炳揚.大數據時代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在博物館安防中的應用[J].自然博物,2015,2(00):184-187.
[2]薄曰燕.博物館安防與消防統一問題解決方案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5,26(4).
[3]王世亮.淺談如何解決博物館安防與消防的統一[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
[4]蔣文禮.博物館安全防范工作的規范化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16):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