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樅
【摘 要】農村小型水利是工程農業的命脈,是改善農民生活和保障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是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保障農村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對建設農村經濟社會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當前農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并就如何規范發展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提出相關措施。
【關鍵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
一、建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意義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精辟地表述出農田水利在發展農業生產和改善農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加大投入、強化管理,建設好、管理好農田水利工程,在保證農田灌排設施逐步完善的同時,使良種、化肥、耕作栽培等等先進的農業技術充分的得以發揮,好間接的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二、小型農田水利存在的問題
1.財政資金的投入不足
一些地區的地方財力比較緊張,在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財政資金方面支持力度不夠。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雖然國家不斷的扶持農村水利的管理和建設,在項目的安排以及布局規劃方面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我國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村,難有較為充足的資金進行水利工程的配套建設,這導致了很多工程都沒有辦法順利開工建設,這同時也導致了向上爭取工程項目的難度增加。另一方面,財政所支持的資金和農村水利工程建設所需要的實際資金的差距較為明顯,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還是依靠農村自籌資金的方式進行解決。
2.缺少專業的管理人員
伴隨著水利項目的不斷增加和水利工程規模的不斷擴大,在人員的需求上也不斷增加。但是一些水管單位在崗位的設置上不科學,非工程管理的崗位比較多,這樣使得人力資源的配置就十分的不合理,容易導致做事的效率低下,難以達到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科學管理的目的。另外從目前來看,很多優秀的人才都希望到大型水利工程相關的單位去工作,在廣大農村地區專業的優秀水利工程管理人員比較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失,不利于農村水利工程的健康快速發展。
3.工程管理的手段相對滯后
近些年來,農民的個體意識不斷增強,農民的集體觀念越來越淡薄,在水利工程的管理方面問題也逐漸凸顯,一些農民只想用水,但是不愿進行管理。在行洪河道設置魚網、在河堤墾種等現象屢禁不止。農村水利工程的粗放型管理,導致很多地區的水利工程出現損壞,老化失修等,一些損壞比較嚴重的水利工程已經逐漸的喪失了供水能力,農民沒有辦法只能打機井進行灌溉飲水,這使得大量的地下水被開采,農民的自身生存環境也遭受到了一定的威脅。這樣的管理模式,不僅僅是農村農業生產受到一定的影響,農民的生存環境也遭受到一定的威脅。另一方面,由于過度的墾荒,水體植被不斷地減少,導致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很多地區的水庫淤積層也越來越厚,而水庫的承包人大多沒有進行徹底清淤的能力和意愿,這樣下去不單單是水庫蓄水能力降低,同時還會存在著一定的潛在的洪災危險。
三、小型農田水利田工程的建設管理措施
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應加大公共財政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支持力度,以中央和省上安排補助資金為引導,以農田水利建設規劃為依托,以加快農田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逐步建立起保障農田水利建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始終遵循“政府支持,民主決策、群眾自愿,規劃先行、注重實效,深化改革、創新體制”的原則,逐步建立以中省資金為引導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加快農田水利管理體制和小型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形成良性運行機制。
建立和完善新機制新辦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重點做好以下五項工作:
1.繼續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國家要穩定增加水利建設投入,重點加大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各級財政、發展改革、國土資源等部門要切實加大對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支持。已經安排的各項農田水利建設資金要加強統籌協調,適當整合,避免重復安排,著力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上下功夫。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起農田水利建設的主要責任,把農田水利建設投入納入投資和財政預算,逐步形成一定規模。
2.認真做好農田水利建設前期工作。規劃編制工作采取以縣為單位,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編制規劃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講求實效。規劃按程序經過審批后,即作為安排國家補助資金的依據。
3.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的組織引導工作。明確縣區、鄉鎮政府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職責,并把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
4.加快推進農田水利建設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的原則,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明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所有權,落實管護責任主體。
四、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建議
1.統一思想認識,堅持不懈地開展農田水利建設
提高思想認識,全民是基礎,領導是關鍵。要把農田水利放到各級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認真研究,科學決策,周密部署,采取各種有效的宣傳形式;要使社會各界和公眾不斷了解農田水利建設的重要性,增強水的憂患意識和防洪減災意識。
2.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新型農田水利建設管理體制
為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組織領導,市、縣區要成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揮部,水利部門設立農建辦,有專門機構和人員抓農建工作,建立領導包抓責任制,明確各級目標責任制,并制定相應的獎罰制度,將工作任務層層落到實處,將組織開展農田水利建設的成效作為各級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3.實行分類指導,推廣新典型,探索新路子
一是根據各地差異,確定主攻方向。安康多年來形成的川道、淺丘和山區三大區域,堅持走“小工程,大群體”的興水路子被實踐證明是符合當地實際的,應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并根據形勢變化進一步調整完善。二是根據“先急后緩、長短結合”的原則,確定工程重點。三是根據結構調整的要求,確定工程布局。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農田水利建設在布局上必須在保證糧食安全和維護生態的前提下,按照高效優質農業的要求來統籌考慮。
4.加強管理,確保農田水利發揮最大效益
一是加強項目管理。嚴格項目基本建設程序,對符合“四制”管理的,必須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制。市縣區的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按項目管理要求,管好資金,堵塞漏洞,嚴禁挪用。二是定期開展督查。要建立水利部門自查、市政府督查的工作機制。在開展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水利部門要專門組織檢查,市政府督查室要專項督查,督查結果通報全市。三是嚴格獎懲制度。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工作的考核評比,制定考核獎懲辦法、水利工程示范標準。市政府每年組織一次考核評比活動,對評比名列前的縣區和優秀水利局長進行重獎。并在市級新聞媒體上公告。
五、結束語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作,只有建立和完善各項制度,規范相應的建設程序,工作中要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嚴格遵守、強化管理發展戰略方針,建設好我們的農田水利工程,。在工程完成后更要做好后期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人員管理責任制、設施維護計劃、灌溉管理制度等等,確保不出紕漏與不出事故,讓農田水利工程項目能夠長期發揮其應有的效益,保障農業生產的順利開展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廖旭東.對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的探討[J].珠江現代建設, 2015(2)
[2] 陳力.村鎮供水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房地產導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