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錢玉珍
獲取和解讀信息是現行高考政治考試大綱規定的一項重要能力。現行考綱這樣解讀該項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即發現、收集試題中文字、圖表、數據等蘊含的信息,分析、理解相關信息的含義,包含發現信息、判斷信息的重要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維過程。”現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談談如何獲取和解讀信息。
例(2012年天津卷)2012年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20周年。20年來,我國創造性地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2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若干指標
表中的“中央企業”指國務院國資委管轄的大型企業;“財產性收入”指家庭擁有的動產(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和不動產(房屋、土地、收藏品等)獲得的收入。
根據上表,運用《經濟生活》相關知識概述,我國取得經濟發展成就的主要經驗。
該題中的有效信息點有:(1)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該次談話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由此可見該次談話定調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把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結合。(2)國內生產總值快速增長,表明經濟發展,恩格爾系數降低,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中央企業資產總額增長,說明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非公有制經濟對GDP貢獻率的增長說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4)國家財政用于社會保障支出增長迅速和財產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率上升表明我國的分配趨于合理。
提取信息,要關注材料和設問的字里行間。關注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捕捉關鍵性詞語。如1956年、1978年、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大會等,要準確理解這些節點的歷史意義。同時,還要關注一些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匯的作用。在一些圖表類的試題中往往會出現諸如“只占”“僅有”“高達”一類的字眼,要注意這類詞語所蘊含的信息。如“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僅占13.2%,而農村居民消費支出中,這一比例更低至6.26%”,這里的“僅占”“更低至”蘊含著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占消費支出的比重低,有發展潛力。又如“2012年,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聯網用戶市場。網民數量高達5.64億”,這里的“高達”意指網民數量多。還要注意對比中所表達的信息,如“我國每萬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美國的2.3倍,是歐盟的4.5倍,是日本的8倍”,從中可以讀出的信息是“我國每萬元的GDP能耗與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我國在節能降耗、生態文明建設方面還需努力”。
例(2014年全國新課標卷Ⅱ)
材料 信息消費是指一種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如計算機、手機、智能電視機等)和信息服務(如電話、短信、微博、有線電視等)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
近年來,信息消費日益成為消費熱點,2012年,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聯網用戶市場。網民數量高達5.64億。2013年,我國信息消費總額為2.2萬億元,較上年(下稱“同比”)增長28%,同期,全國智能手機銷售4.23億部,同比增長99%,約占國內手機市場的70%;智能電視機銷售2 113萬臺,同比增長31%,約占國內電視機市場的40%。2012年,全國電話業務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與此形成對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冊用戶數和相應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數據流量則大幅增長。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概括我國當前信息消費的特點。
我們可以按照材料中句號把該材料進行分層。(1)信息消費是指一種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如計算機、手機、智能電視機等)和信息服務(如電話、短信、微博、有線電視等)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2)近年來,信息消費日益成為消費熱點,2012年,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聯網用戶市場。(3)網民數量高達5.64億。(4)2013年,我國信息消費總額為2.2萬億元,較上年(下稱“同比”)增長28%,同期,全國智能手機銷售4.23億部,同比增長99%,約占國內手機市場的70%,智能電視機銷售2 113萬臺,同比增長31%,約占國內電視機市場的40%。(5)2012年,全國電話業務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與此形成對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冊用戶數和相應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數據流量則大幅增長。
第一層說的是信息消費的含義,與要概括的信息消費的特點關系不大。第二層通過“日益成為消費熱點”和“最大的”可知我國消費市場規模大。第三層從“高達”一詞可知網民數量多。第四層從“我國信息消費總額較上年增長”可獲知信息產品總體發展快速,從“全國智能手機同比增長99%,約占國內手機市場的70%,智能電視機銷售同比增長31%,約占國內電視機市場的40%”可以看出產品增長不平衡。第五層,通過“電話業務量同比下降,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可知,傳統業務發展不樂觀,通過“QQ、微博、微信的注冊用戶數和相應的移動互聯網業務數據流量則大幅增長”可知新型業務發展迅速。
使用標點符號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材料中的標點使用,總有其自身的規律可循,要善于發現和總結。在有些試題中,分號、頓號、嘆號的作用都要特別關注。做好這些對于我們審題分層、答題分點都有益處。
例(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稅收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落實“稅收法定原則”,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明確“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征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規定。
材料二2014年10月《國務院關于扶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要“認真落實已經出臺的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2015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出臺十大措施確保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度,全國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的小微企業有216萬戶,受惠面在90%以上,減稅51億元;享受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政策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共有2 700萬戶,減稅189億元。
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當前對小微企業實施稅收優惠的理由。
解讀此題,我們要關注設問,從設問中提取有效信息點。(1)優惠時間指“當前”。李克強在公開場合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此后,他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各種場合中頻頻闡釋這一關鍵詞。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小微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有利于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優惠對象是“小微企業”。依據此點我們需要挖掘小微企業的地位、作用。作為企業,小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其發展對就業、對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3)做法是“稅收優惠”。“當前為什么優惠”——是因為小微企業遇到了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優惠的作用——減負、促生存發展。
對設問進行分層,有利于我們不偏離答題方向。這需要我們靜得下心,精審細嚴,挖掘設問中各信息以及信息之間的關系。還要注意和時政熱點相連接。
例(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Ⅰ)我國是一個消費品制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
目前,我國生產的消費品中,家電、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業1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電、制鞋、棉紡、服裝等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
據統計,2005~2014年我國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2%,是同期國內社會消費總額增速的2倍。2016年我國出境人次達1.35億,境外消費達2 600多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購買服裝、化妝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國奢侈品消費超過1 100億美元,其中76%的消費發生在境外。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消費品供給存在什么突出問題?我國生產企業應如何應對?
從材料所給信息“我國是一個消費品制造大國,也是消費大國”、“國境外消費年均增長是同期國內社會消費總額增速的2倍”,可推出:我國供需不匹配。為什么出現此種情況?我們可以從商品的基本屬性入手思考:一方面,國內產品質量、結構不合理,另一方面,產品價格不合理。這和消費者需要的物美價廉相背離。由此,企業的應對措施亦有著落。
生產企業如何應對:(1)大力推行供給側改革,化解產能過剩,面向市場生產適銷對路產品;(2)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3)創立品牌意識,提高產品的信譽和形象,知名度和美譽度;(4)調整企業經營策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生產出質優價廉的優質產品。
合理推測,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看事物的本質,需要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平日里注重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