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金紅

實操培訓
近年來,鄭州煤電股份有限公司超化煤礦不斷創新安全培訓工作,針對不同員工,采用微風細雨式的日常培訓、傾盆大雨式的重點培訓、暴風驟雨式的“三違”培訓,在全礦逐步形成了“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會安全”的良好氛圍和“不能違章、不敢違章、不想違章”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機制,進一步增強了員工安全意識,提升了整體素質。
安全知識勝于安全設施,安全理念強于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優于安全理念。安全意識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通過像微風細雨一樣日常培訓,滋潤每一名職工的心田,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以前日常培訓大部分是在教室內,教師在講臺上講,職工在下邊聽,方法比較單一,內容枯燥無味,職工很容易疲勞,達不到培訓效果。為打破這種“老師講、學員聽”的培訓模式,超化煤礦建立井上井下實訓基地,把培訓現場從教室搬到工作現場,讓職工走出教室,走進工作現場,讓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老工人作為培訓教師,邊講解邊操作,在機修隊建成了200多平方米的平地實訓基地,培訓電工、機修工等專業技術強的工種;在東五車場,建成了500多平方米的井下實訓基地,培訓掘進工、噴漿工等現場感強的15個工種,增強培訓的現場性、實用性。同時,建立平地實景模擬培訓室,模擬井下五大自然災害事故現場,制作主井提升、綜采設備等聲光模型,強化理論知識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趣味性。
為檢驗職工日常的培訓效果,超化煤礦制定了《培訓工作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考試考核機制,推行每周一題、每月一考,每周將學習內容在平地候罐室的大屏幕上循環播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帶班領導下井,每班要對職工進行抽查提問,獎優罰劣。月底,按照區隊點名冊,隨機抽取職工組織考試,成績與工資掛鉤,進一步調動廣大職工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張白紙很容易寫字,而一張寫滿字的紙很難再寫字。在推行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時,一些操作經驗豐富的老工人,總是抱著舊思想、老傳統、老方法操作,很容易出現事故。為此,超化煤礦把這項工作當成重點培訓內容,用傾盆大雨式的方式培訓,給老工人洗腦,改變其思維模式,讓其盡快掌握新技術、新工藝。
2017年,集團公司強力推行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工作,管理體系是一項科學的、先進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然而,有個別老職工認為這是無病呻吟,多此一舉,增加職工負擔,從思想上有抵觸情緒,為扭轉這一現象,超化煤礦采用猛烈的傾盆大雨式的宣貫方法,組織班組長以上人員反復觀看中國礦業大學教授的風險預控知識講座,利用每月的安全集中反思大討論、職工會和科務會,組織職工學習安全風險預控管理體系知識,讓員工掌握本崗位、本工種的風險源以及管控措施。組織全員考核,成績與工資掛鉤,進一步激發職工學習熱情。
為讓風險預控知識真正入心、入腦,超化礦總結提煉“1·5·5·8”班前會模式,強力推廣,在班前會抽出5分鐘的時間,講解風險預控內容,現場提問職工本工種、本崗位危險源辨識、風險描述以及防范措施,讓職工逐步掌握身邊的危險源。同時,堅持刪繁就簡、同類合并和有用管用、實用會用的原則,在全礦20個單位196個崗位,制作5000多張崗位危險源辨識卡發放給職工,讓其成為每位職工的“護身符”。制定管理辦法,嚴格考核,真正讓職工知道會用,逐步成為行動指南、操作準則。
通過傾盆大雨式的強力培訓,職工在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明白了防范大事故必須從消除小事故和隱患做起,將安全管理工作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從“人、機、環、管”四個方面入手,控制事故的內因,排除誘發事故發生的外因,切斷煤礦事故因果鏈,杜絕人的不安全行為、機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安全條件、管理上的漏洞和技術上的缺陷,實現本質安全型礦井。

開展默許平安愿知識競賽
“三違”現象是礦井安全生產的天敵,“三違”現象一日不除,礦無一日安寧。對于“三犯”人員的培訓,超化煤礦采用暴風驟雨般培訓,制定完善《超化煤礦雙規范學校管理辦法》,堅持寬進嚴出,培訓不合格不準上班的原則,加大罰款力度,讓“三違”人員感到震懾。
難怪老張深有體會地說:“以前發生‘三違’現象,只是象征性的培訓一下;現在培訓是實打實,不及格就不準上班,直至及格為止;同時,違章成本也大大提高了,以前一次‘三違’罰一百元,就當是曠工休班;現在一次損失近千元,這樣的‘三違’成本太高了。”超化煤礦規定:凡是“三違”人員,除按制度罰款外,還要進雙規范學校學習7天,學習期間不計發工資,不準遲到,更不準曠課,考試合格并寫下保證書后,才能上班。同時,實行處罰連帶制,“三違”人員取消年底評先資格,本月安全風險抵押金和班組網絡獎金全部“沉淀”,所在網絡小組成員班組網絡獎金每人扣一半,損失大概在一千元左右。
超化煤礦礦長諶彥奇告訴筆者,培訓工作是一個務虛的工作,是一個良心活,雖然不能創造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但很關鍵,只有常抓不懈,不斷創新安全培訓模式,提高員工整體素質,礦井才會長治久安,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