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鵬
摘要: 本文在回顧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檢索中國知網等全文數據庫中與黑白合同相關內容,通過內容分析提出黑白合同蔓延,現行法律法規卻不能有效遏制其因在于法律對實質性內容界定不明,并從各高院處理黑白合同案件糾紛中對實質性內容的界定與現行“黑白合同”相關法律法規實質性內容界定相結合進行分析研究,明確黑白合同實質性內容的界定范圍,研究結論可為建設工程領域黑白合同的效力認定提供理論基礎,為遏制黑白合同的產生提供有益啟示。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earches related content of black and white contracts in full text databases such as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and proposes black and white contract spreads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annot effectively curb the black and white contracts, because the definition of substantive contents is unclear.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definition of substantive contents in disputes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contract cases handled by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substantive contents of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Black and White Contract" to define the scope of the substantive contents of black and white contracts. 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validity determination of black and white contracts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f black and white contracts.
關鍵詞: 建設工程項目;黑白合同;實質性內容;法律法規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black and white contract;substantive content;laws and regulations
中圖分類號:G3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8-0179-03
0 引言
隨著我國建筑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迅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市場需求旺盛,建筑企業逐漸占據市場主體地位,又因建筑市場進入門檻低、利潤豐厚,大量的建筑企業涌入建筑市場,總體呈現出小而散的特點。建設單位作為工程的發包人及資金提供者,較剛進入建筑市場尚且缺乏市場經驗的建筑企業明顯處于強勢的地位。這種強弱明顯的市場格局,加快了建設各方對利益的追逐,造成其為規避法律及相關文件的禁止性規定,對同一項工程簽訂了兩份實質內容不一致的合同,即黑白合同。截至目前,黑白合同導致的問題相當突出且十分普遍,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盡管國家政府部門不斷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及工程的監管,但由于其在法律實質性內容中界定不明,收效甚微。因此本文在黑白合同充斥建筑市場狀態下,對黑白合同的實質性內容進行界定。
1 研究方法
高院解決黑白合同糾紛案件庫集合各地黑白合同案件具有權威性、具有針對性、具有真實性的素材。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利用分析軟件Nvivo9.0對有關黑白合同的全部案件中涉及法律法規進行編輯、編碼、統計構念頻數等分析出不同情境下的具有普適性數據。本文以黑白合同相關法律法規為分析對象,將非定量的法律法規材料轉化為定量的數據,基于此對法規內容作出定量分析和關于事實的判斷和推論,是一種研究黑白合同中實質性問題的有效方法[1]。
1.1 素材數據提取
本文數據來源為中國重要全文數據庫,對2010-2016年之間的數據以主題“黑白合同”或“實質性內容”為條件進行模糊檢索,共獲得174條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剔除與研究主題相關性不強且相互重復的材料,對剔除后的法律法規進行查閱并從中提取與黑白合同中實質性內容直接相關的法律信息,最終確定139條有效內容。
1.2 分析單元確定
針對分析內容中涉及的特定詞組、符號進行計算編碼統計頻數,基于選擇分析單元標準(探索目標、內容、性質等)對分析黑白合同案例糾紛的相關法律,取段落作為分析單元用以統計構念的頻數。
1.3 初始類目構建
由于對我國黑白合同中實質性內容研究框架研究尚未完善,特別是對實質性內容的分類及識別并未明確,缺少全面分析框架。基于已經分析研究的成果在編碼過程中不斷縮小范圍確定類目。
2 研究過程
第一步將2016年黑白合同案例糾紛相關法律應用于探索性研究,若是還沒達到實際需求理論飽和度;第二步將2010-2016年的案例糾紛法律規定應用于探索性研究,直至達到理論飽和度。本文借鑒邱均平等人提出的內容分析基本步驟,開展編碼與分析工作[2]。
2.1 編碼第一階段:探索性內容分析
通過逐條分析2015年的47件案例糾紛中實質性內容的界定,以單人編碼形式探索其詳細類目以編制編碼表,并調整本階段已有編碼,具體過程如下所述:
①查閱案例相關法律條文,提煉原始構念。利用Nvivo9.0軟件逐篇分析47件案例糾紛中實質性內容,提取全國29個省級區域中各級區域作為初始類目,以段落作為分析單元,共提取反映實質性內容的32個原始構念,舉例見表1。
②合并構念。確保各構念之間的互斥性及自身的唯一性、共得到實質性內容初始構念21個。
③層次化構念,形成目錄結構和編碼表。通過對比研究,對21個初始構念整合、分類。經過多輪層次化分析,4個一級目錄、16個二級目錄、32個三級目錄。
2.2 編碼第二階段:結構性內容分析
為使研究更具有說服力、科學性、準確性,本次編碼有兩位編碼者進行獨立編碼。第一以編碼表為基礎,分析數據。第二補充新構念,對其進行完善。第三擴展豐富研究內容。為保證內容分析的可信度,編碼小組對類目劃分和操作定義形成以下共識并開展工作:首先,查閱剩余實質性內容相關法律法規,對照編碼表編碼。利用Nvivo9.0軟件,對照探索性內容分析編碼表和類目操作定義,識別實質性內容范圍。其次,調整修正編碼表。每一案例相關法規分析完成后,均需檢驗有無新構念的產生,通過不斷增補新構念和刪減合并原有構念,調整編碼表[3]。
2.3 編碼信度及效度檢驗階段
①編碼信度檢驗。根據三名編碼者獨立完成結果,利用霍爾斯蒂(Holsti)提出的編碼者一致性信度計算公式檢驗編碼者之間的一致性信度,其公式(1)為:
根據式(1)計算得到一級目錄、二級目錄R值分別在0.86以上、0.82以上,所有R值均在0.80到0.98之間。編碼者一致性與整個內容分析的信度呈同向變化,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R值在0.75以上是可接受水平,0.93以上是較高水平。因此,此次編碼結果具有較好的編碼信度。
②編碼效度檢驗。內容效度評定工作常用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Ratio,簡稱CVR)作為衡量指標[5],其公式(2)
CVR=-1.00表示所有專家認為內容不適當;CVR=0表示項目合適與不合適的人數各達半數;CVR=1.00[6]表示所有專家認為項目內容很好。通過整合兩個階段的編碼結果,利用Nvivo9.0軟件共得到16個反映實質性內容的段落作為分析單元。三位專家參與評估,分別計算了16個分析單元的CVR值。結果顯示,有11個分析單位的CVR=1.00;3個分析單位的CVR=0.5;2個分析單位的CVR=
-0.5。通過三位專家的分析判斷,調整編碼表目錄結構,剔除不宜分類的單元,保留合適分析單元,CVR值均達到0.5以上。
以上可知,文中大部分編碼結果的內容效度較好。通過對編碼內容的信效度檢驗,確保了內容分析的合理性,為后續數據結果分析奠定基礎。
3 研究結果
通過結構性內容分析和信度效度檢驗的調整修正所確定的黑白合同實質性內容范圍編碼表,共包括一級目錄4個、二級目錄16個、三級目錄34個和四級目錄56個。其中,一級目錄表征范圍類別,二級目錄表征類別細目,三級目錄表征細目的具體指標,四級目錄是個別三級目錄更細化的衡量指標。
在利用Nvivo9.0軟件逐篇分析案例糾紛過程中發現,實質性內容被確認次數愈多,成為實質性內容的可能性愈強。因此,通過統計4個類別16個細目各自所涉及確認數量在32件案例中所占比重,對該項的重要程度排序,進而判斷實質性內容邊界,統計結果見表2。
3.1 期限體系
期限體系包括工程期限、支付時限,其中工程期限被確認32次,重要程度90.23%,被絕大高院認定為實質性內容。工程期限是指工程開工到竣工交付所花費的時間。當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導致竣工時間提前或延后的情況時,非己方合同當事人可以向責任人提出工期索賠[7]。一般來說,工期延誤還往往伴隨費用的索賠,工程期限的改變往往會導致結算價款增加或減少,因此應屬于實質性內容[8]。
3.2 定量體系
定量體系包括工程質量、工程價款、工程范圍、工程量、墊資承包項、合同標的物,其中工程質量被確認32次,重要程度94.26%,被絕大高院認定為實質性內容。工程價款被確認32次,重要程度93.72%,被絕大高院認定為實質性內容。工程價款是指發包人和承包人在工程合同中約定的價款,即簽約合同價[9]。工程范圍被確認29次,重要程度86.25%,被絕大高院認定為實質性內容。
3.3 定性體系
定性體系包括工程性質、發包人責任,其中工程性質被確認23次,重要程度90.23%,被絕大高院認定為實質性內容。擅自改變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建設工程性質未履行備案手續的也屬于實質性內容改變。發包人責任被確認21次,重要程度79.83%,被絕大高院認定為實質性內容。合同履行過程中,發包人通過“黑合同”或補充協議轉嫁發包人自身應當承擔的風險給承包人或由于業主行為導致施工成本增加,發包人卻以補充協議的方式逃避本應對承包人損失進行的補償責任[10]。這顯然違背公平、公正原則,給最終的工程價款造成極大更改,因此發包人責任屬于實質性內容。
3.4 方式體系
方式體系包括計價方式、違約責任劃分、爭議解決方式、材料供應方式、安全生產方式、支付方式,其中計價方式被確認27次,重要程度84.26%,被絕大高院認定為實質性內容。執行合同過程中,實際工程量多與根據圖紙計算出的清單工程量不符。單價合同是按照實際履行的工程量與清單中的單價相乘進行結算的[11]。特別是較大、復雜的工程,工程量的大幅增減將直接影響工程價款的結算[12];總價合同中承包人要根據合同約定完成項目總價,合同價款一般不作調整。計價方式應屬于實行性內容。
4 結論與啟示
4.1 實質性內容確定為七項內容
綜上所述,實質性內容包括工程期限、工程價款、工程質量、工程性質、承包范圍、計價方式和發包人責任七項內容。通過歸納分析全國范圍內關于黑白合同中實質性內容,對其重要程度進行排序,為后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針對具體區域,根據自身特點組織專家分析判斷,進行該項指標權重的設置,對黑白合同現象進行科學預測,以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改進政策和措施。
4.2 實質性內容的厘定對建筑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區域建筑經濟與黑白合同復合形成的復雜系統中,實質性內容厘定涉及到另行簽訂的施工合同及補充協議的效力問題和結算問題,實質性內容的厘定對法院判斷合同效力極具效力,為解決“黑白合同”糾紛的難題提供理論支持,極大地促進了建筑業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顏士梅.內容分析方法及在人力資源管理研究中的運用[J].軟科學,2008(9).
[2]邱均平,鄒菲.關于內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1(02).
[3]Holsti,O.R.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M].Don Mills: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2008.
[4]Rourke,L.T.Anderson.Validity in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9(1).
[5]Ormerod,R.J.Is Content Analysis either Practical or Desirable for Research Evaluation?[J].Omega,2000(2).
[6]王重鳴,陳民科.管理勝任力特征分析:結構方程模型檢驗[J].心理科學,2012(5).
[7]黃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
[8]王林清,等.建設工程合同糾紛裁判思路[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74-86.
[9]周吉高,王凌俊.黑白合同的成因及其司法處理原則[J].建筑,2012(06):25-27.
[10]楊鵬,劉尊知.建設工程“黑白合同”的認定與處理[J].人民司法,2009(14):74-77.
[11]朱樹英.違法招投標導致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與黑白合同的區別以及在實踐中應注意的法律問題[J].建筑市場與招標投標經驗匯編,2013(06):36-38.
[12]魯業紅,李啟明.建筑工程“黑白合同”的政策誤區及對策[J].建筑經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