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璠
摘要: 城市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普遍趨勢,被公認為是目前最顯著的社會經濟現象之一。城市化發展也是一把雙刃劍:城市化為人們帶來一定益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對自然和人類健康產生著影響。本文闡述了生態人居環境的特征及建設生態人居應重視的研究課題。
Abstract: Urbanization is a con11non trend in today's development all over the world and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phenomena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s double-edged. While urbanization brings us with benefits, it also brings about a series of seriou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ffects the nature and human health.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human settlements and some focus subj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human settlements.
關鍵詞: 生態人居;城市化;綠色建筑;健康住宅
Key words: ecological human settlements;urbanization;green architecture;health dwelling
中圖分類號:C91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18-0221-02
0 引言
面對城市化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房地產開發商如何處理好企業和社會利益、社區開發與城市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之間和諧與平衡等等問題;怎么來體現對社會責任,對城市化建設的貢獻;怎么樣來建設綠色人居、和諧社會,怎么來使你所做的地產有品質并且升值,這些都是我們直面的課題。
1 生態人居環境的由來
早在1698年,英國著名的規劃學家霍華德就針對工業城市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公園城市”理論,《雅典憲章》也指出“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動。“居住”是個廣義的概念。它不僅是住房本身,而且幾乎包括了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人居環境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人居環境是指居住社區的綜合環境,是居民賴以生活的場所,也是進行社交、與自然接觸的空問;而廣義的人居環境則包括社會環境、經濟環境和物理環境三個部分。社會環境有社會秩序、民主政治、社會保障體系、教育體系、醫療體系和居住社區等各個層面;經濟環境包括產業結構、資源轉化效益等。物理環境有城市用地布局、環境污染防治、城鄉協調發展、生態敏感區保護等內容。當今最令人關注,通常在研究中提及的主要是生態人居環境。它是城市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社會基礎,是整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2 生態人居環境的優越性
與傳統人居的環境比較,生態人居環境具有以下優越性:①和諧性。是滿足人類自身發展需求、文化氣息濃郁、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生態環境。②高效性。改變現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環”的運行機制,提高一切資源的利用效率,物盡其用、地盡其利、人盡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各行業、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關系。③持續性。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構成危害。④整體性。兼顧社會、經濟、環境三者的整體關系。一個城市如何營造生態化人居環境,我國人多地少,尤其是城市密集度很高。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生態人居的建設和城市生態的發展,應包含從生態規劃到綠色建筑設計的整個過程。實際上,從生態規劃到綠色建筑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區域規劃,落實到綠色的建筑的設計,指標體系從規劃一直控制到建筑實施。生態規劃有別于我們傳統的規劃,應從基礎上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與利用,在人與行為之間、基礎信息、水源植物、土地利用、氣候歷史人文等各個方面,同時也包括地質因素、水文、植物類的分析,生態性分析,以及景觀格局的分析等。
3 綠色建筑設計是以人為本發展住宅建設的必然趨勢
現代國外住宅經歷了三個階段:可持續發展住宅生態綠色住宅——健康住宅。它們之間既有關聯性,又有各自的重點。影響健康的諸多因素有:①室內熱環境差,冬冷夏熱,導致能耗加大、患病率增高。②噪聲影響居民生活和睡眠,戶內隔聲不達標以至鄰里不和。③為追求經濟效益,而一時增加容積率,居民日照無保證。④水資源浪費大,利用率低。⑤水體污染嚴重,存在致癌和可凝致癌的微生物、有機物,水廠采用傳統工藝而不能有效清除。⑥住宅封閉性和住宅匿名性加劇了人際關系淡漠。
4 生態人居建設的研究課題
房地產開發商在生態人居建設的整個系統工程中,擔當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借鑒國內外成功案例的經驗。建設生態人居應重視以下課題的研究:
4.1 注重生態水質的處理
采用凈水技術局部進行水質處理,在使用景觀水凈化技術的同時,加入了景觀凈化特效菌,設置獨特的水下給氣增氧系統,處理后的水質達到國家景觀,娛樂用水C類標準,處理好的水除定期保持一定補給新鮮水和排洪外,不向外排放。合理配置水生植物,在河中種植適應性強,具有較強抗污能力的香蒲等水生植物,利用生物的凈化作用,保證水質,構造良好的水域生態系統。
4.2 注重生態植物園的處理
多選用能凈化空氣,防塵,帶有草本方香或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植物。在主要植物旁設置標識牌,標明植物的名稱,以及簡單的習性,以便展開科普教育,同時也營造出小區的綠地空間、親子空間、親和空間,使小區居民生活在和諧、友善、積極、上進健康與樂觀豁達的人際關系氛圍內,從而使人以身心兩方面都得到良好的陶怡和濡染,使人能充實、美麗。
4.3 開展健康課題的研究
社區體育設施分為級,根據空間私密性要求不同與體力的強弱,達到運動與安全的和諧統一,獲得健康的生活方式。
4.4 開展住宅養老課題的研究
從健康、輔助設施和社會氛圍三個方面展開;①提供多種套型,可根據老人意愿自由選擇;②輔助設施完備,如無障礙設施、呼叫裝置及老年人晝夜看護等;③利用社區多元社會關系,營造一個廣泛的社交氛圍,讓老年人感到自己仍屬于這個社會,同時經常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信息,充實生活、保持思維的活躍。
4.5 開展人居環境安全的課題研究
安居除了建設穩定的安身居所,除了需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與配套建設的方針,還要有利于推進和保證安全,如注重防盜、防火、防災等。
4.6 開展培育知名品牌的課題研究
房地產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品質時代。住宅建設必須崇尚自然,回歸自然,將住宅建設與文化建設融為一體,使文化對住宅的影響與現代時尚緊密結合,形成許多鮮明的個性品牌。在培育知名品牌的過程中,應注重吸收國外的先進建筑理念和技術,注重環境的創建,注重住房品質的提高,注重人文理念,在規劃設計上凸現特色,避免千層一面。為創建更加美好的人居環境,充分利用城市既有的歷史沉淀,使城市體現人文關懷,打造城市品牌。
4.7 開展資源節約、有序利用的課題研究
高度重視建筑中節能、節地、節水、節電。推進集約化建設是一個戰略問題,和諧創業是生態人居提出的發展模式,要求我們更加珍惜、合理利用資源。節能省地是節約型社會的重要部分,特別對中國的國情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建筑節能是整個能源節約最重要的方面,應采取綜合性的做法來節能,即廣義的節能。
4.8 健康住宅研究
①周邊自然環境良好,交通便捷,生活配套設施齊備,有大面積的綠地和公園,具有良好的居住條件。②建立人性化的社區文化核心平臺。1)組織老年人會,外出旅游等,開辦老年大學,舉辦多種興趣、愛好培訓班,定期舉辦老年運動會,各類大賽,聯歡會。2)在小區內開辦幼兒園,托兒所,兒童娛樂天地,兒童保健站,組織成立輔導班,學習班,特長班,組織各種科普宣傳、運動會、網絡大賽及特長大賽等。
4.9 開展健康物業管理模式的研究
健康物業管理模式是在傳統物業管理的基礎上,采用現代化的、多樣型的管理手段,利用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從而保障業主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的物業管理模式。
健康物業管理模式由環境管理中心、健康保健中心、智能管理中心、求助中心、健康社區文化中心和健康交流俱樂部等組成,全方面地保障健康生活的延續。
生態人居是城市建設的一個細胞,如果我們把這個細胞做好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日標也就實現了,所做的地產有品質并能實現升值,并且對社會盡了責任,對城市化建設做出了貢獻,開發商與客戶、達到了雙贏的目的;人與自然,也達到了和諧共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序威.有關城市化與城鎮體系規劃的若干思考[J].城市規劃 2001(1):16-21.
[2]陳為邦.世紀之交對我國城市規劃的幾點思考[J].城市規劃,2001,25(1):7-11.
[3]肖篤寧.論景觀與生態學的核心概念框架[J].景觀生態學研究進展,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14.
[4]趙冠謙.迎接21世紀住宅建設的挑戰——新世紀的住宅與居住環境設計住宅設計,2001,9.
[5]林琳.生態住宅淺議住宅科技,2001,4.
[6]王建國.生態原則與綠色城市設計建筑學報,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