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7月19日報道,原題:中國領導人赴非洲訪問,鞏固中國對這塊大陸的影響力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前往非洲訪問塞內加爾、盧旺達、南非和毛里求斯,行程覆蓋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幾乎每個角落。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影響力和戰略雄心逐年增長。北京著手進一步鞏固其作為非洲大陸最緊密的經濟和外交盟友之一的地位。
中國領導人一向重視對非洲的定期訪問。10年前中國就超過美國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興趣不僅與貿易有關,非洲也為中國提供大量原材料,還在聯合國發揮親華政治陣營的作用。
圣安德魯斯大學的非洲事務專家伊恩·泰勒表示,美國“不把非洲當回事”,因而逐漸失去在這塊大陸的影響力,“美國人似乎總是從安全角度看待非洲……這完全不同于中國人的視角,他們從經濟角度看非洲——美國人大大落后。”
乍看,中國領導人選擇訪問盧旺達和塞內加爾似乎有些不同尋常,畢竟兩國沒得到中企大量投資,也并非人口大國。但泰勒教授認為,盧旺達在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倡議中處于關鍵位置,“東部非洲迅速擴大的鐵路網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盧旺達希望融入其中。基加利正著手推動對外關系多元化,減少對美歐的過度依賴,北京從中看到發展關系的良好機會。”至于塞內加爾,有說法稱中國可能想在大西洋海岸修建港口。
多樣化行程彰顯中國領導人正向非洲國家“散播(外交之)愛”。大多數非洲國家非常贊賞中國與眾不同的方式——平等對待所有國家。分析家認為,與非洲國家日益緊密的雙邊關系,是北京與非洲幾十年發展關系的自然結果。專家表示,非洲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性始終如一,“一帶一路”倡議無非更凸顯非洲的作用。
中國修建的基礎設施正迅速改變非洲的外觀面貌。中資工廠生產出的各類產品及出手大方的中國游客涌入,正重塑非洲的經濟版圖。中國出資的教育項目和媒體機構規模不斷擴大,增加了對非洲年輕人的影響。北京還正加強在非洲的外交和軍事存在。
隨著中國在非洲足跡擴大,爭議也出現。中國專家承認雙邊關系存在“成長的煩惱”,但若非洲國家覺得被“殖民化”,為何還與中國合作?這是對非洲人民智商的侮辱,他們顯然知道怎樣從對華合作中爭取最大利益。有一點專家們一致承認,即北京對非洲的承諾和決心。這反映在中國領導人頻繁訪非這一事實中。相比之下,華盛頓對非洲的多數地方缺乏關注。▲
(作者本·韋斯科特等,喬恒譯)
環球時報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