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7月20日報道,原題:中國坐擁世界上最大頁巖氣儲量,難點在于將其開采出來 中石化某單位地質學家郭旭升2009年說服上司,讓他在中國西南地區鉆一眼此前任何人不曾鉆過的深井。2012年郭的團隊獲得重大發現,鉆探到每天噴涌出20萬立方米的龐大頁巖氣田,足以為數萬家庭供暖。但6年過去并投資數十億美元后,中國對開采頁巖氣的探索仍前路漫漫。郭說:“美國的頁巖氣儲藏就像形狀相對完好的大盤子,平整地埋到靠近地面的地方。中國的頁巖氣儲藏更像盤子摔碎了……”
隨著中國為治理污染而轉向天然氣等更清潔能源,西南地區大型可開采頁巖氣田的發現恰逢其時。2013年美國能源部估計中國正坐擁世界上最大頁巖氣儲量——幾乎相當于美國的兩倍且從理論上足夠中國使用一百多年。但中國至今仍未能像美國那樣大規模開采頁巖氣,有關部門將2020年頁巖氣年產量的目標定在300億立方米,與去年的90億立方米產量相比,這個目標雄心勃勃。而美國去年產量高達6390億立方米。
個中原因很多。與北美相比,中國頁巖氣儲藏更深、更難企及且分布更支離破碎。與此同時,西方企業對向中國出售先進開采技術保持警惕。鑒于美國的頁巖氣繁榮受到數十家獨立鉆探商創新的推動,“若中國希望開展一場頁巖氣革命,一場徹底的產業改革不可或缺”,業內分析師貝弗里奇如是說。同時,北京的治污戰使中國對清潔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
如今,中國的管道和液化天然氣進口之和已超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如果說中國能在頁巖氣開采領域有所突破,這將來自像涪陵焦石壩這樣的地方,這里是中國新興的頁巖氣產業的核心地帶。
自從郭的團隊在這里設立鉆探總部以來,當地已修建嶄新道路和石化廠,房地產業蓬勃發展,人口增至當初的10倍。在中國去年的產量中,涪陵占到60億立方米,如今中石化的目標是到2020年增產至100億立方米。相比之下,中石油的目標更高:本十末達120億立方米。但屆時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將達3250億立方米。
縮小這種巨大差距的關鍵是技術。如今中國企業正自主制造所有頁巖氣開采設備,令鉆探成本與2010年相比下降40%。▲
(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