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乾
近年來,白銀市平川區第二中學堅持文化立校教育理念,積極構建校園文化大廈,用文化彰顯育人品位,提升教育內涵,用文化激勵師生發展成長,打造教育品牌,在探索與實踐中形成了“和文化”。 校長黑維高說:“我們應該以弘揚和夢文化為己任,實施和夢教育,建設和夢校園,讓“和文化”激勵著一個個教師、一屆屆學生懷揣著夢想走向幸福人生之路。
營造“和夢幸福,書香飄逸”的校園環境
讓學校每一幢樓都呈現一個“和”,讓每一個班級都用“和”命名,讓校園每個角落都充滿“和”的氣息。這是白銀市平川區第二中學校園文化的追求,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
走進學校大門,你會看到每一個樓不再是普通的實驗樓、科技樓、公寓樓、教學樓等大眾化的名字,而是精心設計、用心提煉的帶有“和”字的新名稱。實驗樓取名“和創樓”是蘊含時間創新之意,公寓樓取名“和雅樓”蘊含和睦文雅之意,兩幢教學樓分別取名“和中樓”、“和夢樓”是取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學習”。這些富含“和”字的樓名不是簡單文字的套用,而是有一定的用意和文化內涵,曦曦生輝,簡約中透射出一種教育的樸素追求,教育就要培養學生的“和”精神,敢于追逐人生的夢想。
教學樓內處處可見“和文化”的影子,樓道的布置獨具特色,基本都是與“和文化”有關的故事、名人以及經典藝術等,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如,“將相和”、“六尺巷”等中華傳統孝和故事,師生禮儀溫馨提示,別具匠心的布置處處彌漫著“和”追求,潛移默化地給師生滲透著“和”教育,而且每個樓層都有特定的名稱,如二樓取名“愛校如家,忠誠不‘二”;三樓取名“勤政廉潔,‘三省吾身”;四樓取名“立足本職,胸懷‘四海”等,每個樓層主題鮮明,寓意深刻。同時每個班級也都用“和”字命名,如,和進班、和志班、和越班、和禮班、和雅班等,更有意思的是這些班名里融進了班主任的名字,班名的另一個字都是班主任名字中的一個字。如,和雅班,班主任名為張郁雅,再加整齊劃一的班務公開欄、獨具特色的班訓,無不彰顯著“和”文化在師生心中的地位。就連圖書室、閱覽室等功能室也無不體現著校園文化的宣傳教育。
最為可貴的是在學生“和雅樓”內打造了獨特的“和”文化長廊,把樓道分別命名為“國學長廊”、“雅藝長廊”、“科技長廊”等,每間學生活動室被冠以“悅讀吧”、“書畫苑”、“陶醉園”、“追夢館”等。里面張貼著傳統“和”文化方面的圖片、資料、故事以及師生書畫、精美制作、中國、世界最美風景圖片等,無不彰顯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在這樣的環境里讀書,學生每天耳濡目染著“和”思想和禮儀,久而久之“和”精神會在他們的心里生根發芽。讓墻壁處處說話,成了二中校園的一道靚麗風景。同時,學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園的邊角余地、樓前房后場外空間進行統一規劃,逐年栽植了各類成材樹、美化樹數百棵,全面綠化、美化了校園。可以說,校園文化教育無處不在,已形成了強有力的輿論氛圍,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能不斷提高師生的文化素養。
打造“和諧厚德,勇于追夢”的教師隊伍
要培養“和夢”學生,先要有“和夢”的教師,只有每一位教師成為和夢的追求者、踐行者,才有可能讓學生成為“和夢”的繼承人。
為了打造一支“和諧厚德 勇于追夢”的教師隊伍,平川區第二中學積極營造校園“和文化”,從外在的校園文化布置到內在精神追求,從淺層的名片宣傳到深層的課程教學都進行了一系列的精心設計。
學校會議室、教師活動室的前后墻面由師生校園文化活動系列圖片展和教師日常行為規范十六字訣、文明用語歌、品德修養三字歌、校園安全歌訣等組成校園禮儀墻,以歌謠的形式、生動的畫面對教師進行禮儀教育,瑯瑯上口,潛移默化。
每月進行一次教師“和文化”培訓,每學期開展“和文化”沙龍活動,提升了教師對“和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感。同時,開展走進經典——讀書活動和“三大論壇”,人人爭做書香型教師,人人都做“和文化”的宣傳員和踐行者。編寫了校本教材《經典文化讀本》,各年級利用班會上的“和文化”主題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學校希望在“和文化”的感召下,師生能夠做和諧厚德、勇于追夢的人。
副校長周育斌說,每周星期一升旗儀式上師生集體宣讀:“我們愿做和美人生的倡導者;我們愿做和睦家庭的模范者;我們愿做和諧社會的擔當者;我們愿做和平世界的推進者”。這樣的集體宣讀,無疑對師生產生了較大影響,使“和文化” 不知不覺地根植于師生心靈深處。
走在二中的校園里,隨處可見教師三三兩兩一起談笑風生,一起談論“和文化”。“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為人之道,和為貴”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等有關傳統“和”方面的經典語言不絕于耳。同事和睦,師生和氣,校園和諧,人人和善的“和文化”精神內涵已初步彰顯。
開展“和而有趣,樂而求真”的德育活動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讓“和文化”深深扎根于師生心中,學校充分利用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主題教育班會、校園廣播站、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組織學生科技實踐活動、重大節日紀念活動等多種教育活動載體,向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感恩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
以活動吸引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給學生一個自由發展、個性張揚的空間,是平川二中建設校園文化的又一特色。
八年級學生陳思遠說道:“樓道、校園中的這些名言警句,就像一位無聲的老師提醒我們要學會做人,養成良好的習慣。”
每天開展“晨讀、午頌、晚唱”活動;每學期舉行“漢字聽寫大賽”、“ 學會感恩”演講比賽、“和文化”征文比賽、辯論賽等競賽活動;每學年開展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四大節”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崇尚團結、友愛、互助的“和文化”精神,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了民族自豪感,使學生的思想在參與活動中不斷得到升華,促進了素質教育的和諧發展。
九年級學生李倩說道:“我每天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傳統文化,使我知道人要懂得感恩,孝敬父母。我覺得我們學校開展的這些活動對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有很大作用。”
除此之外,平川二中還成立了合唱隊、樂器隊、書畫興趣小組、足球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盡享快樂,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覺得學校的這些興趣小組,能夠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個人的特長,而且使學校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九年級學生黃正帆說道。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崇尚“和為貴”, “和諧”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寶貴遺產,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也是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依托。中國的和文化源遠流長,包羅萬象,平川區第二中學創造性地構建校園“和文化”,既是傳承中華美德,更是弘揚“中國夢”精神。
對此,平川區第二中學校長黑維高說道:“平川二中‘和文化就是以創建和諧的學校文化為主題,以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文化根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校園特色文化為載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營造‘和文化氛圍,提升辦學品位,努力實踐‘文化二中、快樂成長的育人理念。”
春風化作雨,潤物細無聲。平川區第二中學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抓校園文化建設,在潛移默化中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促進了學校的全面發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