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東 張國軍
【關鍵詞】 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影響因素;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25—01
農村義務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但關系到廣大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億萬農民素質的提高,而且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因此,抓好農村義務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保證。要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關鍵是解決農村教師專業化及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影響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
1.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心理環境。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全社會對于教育、教師的地位與價值的認識和看法,教育改革與發展對學校教育和教師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培養和發展的政策導向、獎懲機制等,作為社會環境因素影響著教師的成長,特別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可以肯定,良好的經濟發展水平,政府對教育的宏觀重視,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挑戰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門重視和鼓勵教師成長發展的良好政策導向,都將為教師專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空間。
2.學校因素。學校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學校的工作氛圍、領導的管理水平、學校的制度建設等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學校是否營造一個寬松、開放的成長氛圍,是否制訂目標規劃、明確教師的培養要求,是否實行民主管理、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種渠道、關注教師的成長等等,都將直接影響著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3.個人因素。個體因素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師對于職業價值的認識和追求,教師自主發展的需求和動力,教師應對教育改革挑戰的態度和能力,教師自身的專業結構如專業信念、專業能力、專業自覺等,是從根本上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促進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
1.建立完整的培訓體系。落實教師專業化發展最有效的途徑是教育培訓,包括專家授課、內外交流、校本培訓等,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主要保障。要將農村教師在職培訓納入法制化,實現優質資源向農村學校、農村教師傾斜,重視有利于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校本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按照不同年齡、學科確定不同培訓內容,通過同伴互助、骨干引領、外引內出、展示評比等活動,對教育問題進行反思、探索并做出理性的判斷與整理,強調在教、學、研一體化中教師的主動參與和探究性,使教師們都有針對性地解決自己在教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進而形成完整的農村教師繼續教育體系。
2.改進教師評價制度。教師評價是促進教師積極進取的激勵性措施,目的是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是教師專業化發展最有力的助推器。科學合理的民主、公正的評價機制,會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對教師的工作給予的充分肯定,否則會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因此,評價內容應該以教師的職業道德、專業知識、業務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為主要內容,杜絕評價的片面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全面發展。如,建立以教師自評、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專業化發展評價的主體多元化。
3.完善激勵機制。(1)制訂科學合理的評估細則。評估結果與教師評優、績效工資、職稱評定掛鉤,觸動廣大教師的切身利益,是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動力。(2)政府、學校從政策和財力上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習培訓。對公開課、優質課、輔導競賽以及發表論文、課題研究,在教育教學中大膽創新、善于反思、成績優異的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3)創造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氛圍。每學期開展教學設計、說課、優質課、論文、試卷分析的優秀評比活動,為廣大教師創造脫穎而出的環境和條件。通過“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骨干教師”的評選,打造不同層次的“名師工程”來激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同時,教育管理部門、學校要建立適應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師培養體系,樹立以教師發展為本的管理理念,打破傳統的管理思維模式,實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教師的個性和特長,了解教師的各方面需求,激發教師專業自主的欲望,引領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升先進教育思想理念;加強內外校際交流;減輕教師課業負擔,解決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困難;營造教師自我發展的學校文化。教師本身也要增強專業意識,通過自我認識、反思與提升,認清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制訂適合自己的專業發展路線,建立終身發展的理念。學校也要對教師進行“職業規劃”意識的培訓,為教師創造學習、培訓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實踐、互動的發展平臺,讓每個教師都通過“學習——反思——合作——研究——實踐”等環節,達到提升專業發展的目的。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