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2013年6月27日,范某某購買了雞西市恒山區和興小區一套商品房。因未能在約定的期限內辦理房產證,范某某于2016年10月31日向雞西市恒山區房地產管理局書面申請公開雞西市恒山區和興小區樓盤的登記備案信息。雞西市恒山區房地產管理局做出書面答復,告知范某某和興小區沒有向雞西市恒山區房地產管理局申報相關材料,沒有辦理初始登記,具體信息不詳。因范某某所購房屋是經濟適用房,恒山區人民政府是經濟適用房主管單位,范某某遂向恒山區政府郵寄信息公開申請,請求公開恒山區和興小區樓盤的初始登記信息及相關審批手續。恒山區人民政府簽收后未予公開,故范某某訴至法院,請求恒山區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法定職責,公開恒山區和興小區房屋開發單位開發資格及建設審批相關手續。
【裁判結果】
雞西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范某某系恒山區和興小區購房者,因未能辦理房屋產權證,向房屋開發主管單位恒山區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要求公開恒山區和興小區房屋相關信息。該房屋信息與范某某有切身利益關系,范某某享有申請政府信息公開的權利。恒山區和興小區是雞西市恒山區人民政府的經濟適用住房項目,恒山區人民政府負有公開義務,且不屬于法定不公開范圍。恒山區人民政府收到范某某書面申請后應當在法定期限內做出答復予以公開。判決恒山區人民政府于判決生效后5日內對恒山區和興小區樓盤的初始登記信息及相關審批手續向范某某做出書面答復予以公開。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出上訴。
【典型意義】
本案是涉及政府信息公開答復的典型案例。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相關規定,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包括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利害關系人基于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有權向相應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收到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能夠當場答復的,應當當場予以答復。行政機關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本案中,范某某因房屋辦理產權證的生活需要,向恒山區人民政府提出信息公開申請,恒山區人民政府未在法律規定的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侵犯了范某某依法享有的知情權。法院判決行政機關在一定期限內向申請人做出書面答復,有利于促進行政機關不斷增強履職責任感及政府信息公開形式與程序的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