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君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融資模式是指以融資企業的正在處于生產與銷售過程中的產品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這種融資模式關系到銀行、物流企業和融資企業三方的利益,是一種共贏的融資模式。由于我國第三方物流融資模式正處于起步階段,在其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常伴有一些風險。能否對這些風險進行有效的防控將影響到融資物流業務能否正常開展下去。本文針對當前融資物流模式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風險防控措施。
一、融資物流概述
1.應該明確融資物流的基本概念。融資物流又稱為物流分行質押貸款業務。它是指當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時,將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或正處于銷售過程中正處于貿易狀態的產品作為質押物,而這些產品必須是在一定時間內,價格波動小、銷售狀況穩定的商品。銀行會要求物流公司對這些產品進行監管。
2.要分清融資物流與銀行貸款的區別。如融資形式的區別;合同標的存在區別;業務雙方的關系存在區別;會計處理存在的區別。
3.需要弄明白融資物流中各方的利益。如銀行的利益、監管方的利益、融資企業利益等等。
二、目前融資物流業務現狀
融資物流業務是近幾年新興的一種融資業務類型。它的出現能使業務三方都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因此,其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的。然而,當融資物流業務真正的實施起來,它也將面臨一些問題的困擾,同時,在產品體系的管理與運行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當前,我國融資物流業務發展的現狀具有以下特征: 銀行面向動產授信的產品類型單一;產品體系初步建立; 風險控制體系逐步完善。
第三方物流企業也面臨一些風險,包括:物流企業風險。物流企業在對貨物進行運輸的過程中涉及的各個環節都存在風險。例如貨物的儲存環節,貨物的運輸環節,貨物的管理環節等。而融資物流業務風險是指融資物流業務進行中,由于企業失誤,或是制度失誤,或是人員操作失誤,流程控制失誤而將企業推入風險的處境。物流企業風險特征有: 合作時間長;合作內容繁雜;方案實施風險;信息服務風險;金融服務風險等。
三、第三方物流企業融資風險防控建議
1.法律政策上的防控。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融資由于涉及的內容較多,實現的過程也較為復雜,因此,在進行這個業務的過程中一定要對業務方的權利與義務協議好,要簽署相應的法律,保障協議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害。
2.道德風險的防控。融資物流業務的質押物是處于生產或是銷售過程中的價格波動較小的產品。而作為放貸方,也就是銀行,對于這些質押物有關信息的了解主要來自于貸款方,也就是想要進行融資的企業,而另一方則來自于物流企業。
3.操作監管風險防控。操作監管風險是指物流企業在自身的運營管理中和對客戶的管理上存在的風險。操作監管風險的防范可以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建立信息系統來實現管理的規范化。還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與檢查制度,在貨物的存儲與運輸階段,保證貨物不發生丟失,不發生損害。在發生自然災害時,要采用預先設計好的應急預案,盡量減少融資企業的損失,避免由于質押物受損而帶來的風險。
4.市場防范風險。為了有效地預防市場風險,首先,要加強對質押物的選擇與管理。選擇質押物時要滿足上面提到的幾種標準,而當這些貨物進行物流企業的管理范圍內,物流企業要加強對這些貨物管理,不能讓貨物受損。其次,要不斷加強對市場行情的監管,及時了解與質押物有關的市場變化情況,當質押物的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時,要及時采取果斷的措施。最后,讓融資企業交納一定的融資保證金,融資保證金用以預防質押物出現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來彌補銀行與物流企業的損失。
四、結論
融資物流的風險存在于整個物流過程中,它會存在于物流風險管理計劃、存在于物流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過程中,存在于物流方案實施的收益是否令合作企業滿意上等多個方面。針對這些融資物流面臨的風險,應通過建立風險防控體系來對業務的風險進行全面的監控,定期通過對融資企業的調查來確定哪些企業存在較大的還貸風險,一旦風險變成事實,并超出了物流企業可以控制的范圍,應采取應急風險處理預案,對風險責任進行明確的追蹤與劃分。融資物流業務的開展與實現是以動產為質押物,而動產作為質押物則具有其動態的特點,要想讓這種動態特征發揮其優點,就要對業務辦理與實施過程中對其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重點防控。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融資模式是適應社會發展趨勢,有利于經濟建設,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新型融資模式,它的發展也必然會走過一個過程,而加強對這種融資方向的研究,是推動這種融資模式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陳克勤.融資物流項目管理與風險控制 探析[J].管理觀察,2012,(4).
[2]張瀟.物流標準化在融資物流業務中的 應用[J].標準科學,2011,(3).
[3]賈俊龍, 徐海峰. 融資物流業務主體利 益分配研究[J].物流技術,2011,(1).
[4]劉全喜.融資物流的監管風險與對策分 析[J].金融經濟(下半月),20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