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斌,袁玥

摘要:設施農業是在特定的不適宜農業生產自然環境下,通過一些科學的現代化手段,對自然環境條件的科學控制和改變,從而達到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素的范圍標準。使農作物縮短了生長周期,產量高、質量好。大大提高了經濟、社會和生態綜合效益。設施農業可以為當地的市場提供,安全的、健康的,新、奇、特的農副產品,使得農業資源得到充分的、高效的、優化配置利用。設施農業的小氣候決定著設施農作物的生長發育狀況。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的氣象條件,決定了設施農業中的作物的直接經濟效益。若設施農業氣象小氣候條件理想,既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也能為社會提供了充分的物資資源,為農作物的生產者帶了最大化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設施農業;氣象小氣候;理想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 S16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14.069
設施農業從種類上分,主要包括設施養殖和設施種植兩大部分。設施農業的種植采用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技術。通過一定的介質改善特定的設施農業的局部小氣候環境。改變當時的氣候自然環境,創造出適宜的光照、溫度、水等環境條件,來促進農作物的生長發育。
1 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氣象因素
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氣象條件主要有太陽輻射、溫度、降水、濕度、風、二氧化碳濃度等。最關鍵的農作物生長所需的水、熱、光的三要素,決定了某個區域自然環境的特性,也決定了區域內農作物生長情況的變化特征。設施農業的理想化,農業生產不再被動,“靠天吃飯”的歷史已成為過去。
農作物種類和品種繁多復雜。每個種類的生長發育過程不近相同,每個品種的生長也存在不同之處。作物的生長發育的氣象氣候因子和環境因子也不盡相同。作物的遺傳特性和生物學特性及其對各個環境因子的要求,都是由作物本身的農業氣象指標來控制。
2 小氣候建立的農業氣象指標
農業氣象指標是農業生產對象和農業生產過程中,對氣象條件的要求,適用于農業氣候分析和農業氣候區劃的指標,又稱為農業氣候指標。利用農業氣象指標,建立一個管理平臺,采集農業氣象小氣候的數據。然后利用監測數據,反饋到管理平臺,按照氣象要素的每個指標進行科學的調整,以達到最佳氣象氣候要素值。
3 設施農業氣象小氣候平臺的建立和應用
設施農業小氣候理想化管理平臺,由氣象小氣候儀監測設備,電腦及所需的軟件,遮陽網、風扇,補光燈等組成。電腦負責接收和發布指令,每個設備的運轉都由管理平臺控制,也可以利用GPS網絡連接手機,進行實時監控操作。利用平臺設定的閥值,控制所有設備的啟停。這樣就能控制棚內的光、溫、水等氣象要素的數值。這些設備的電力資源,最好來自太陽能采電方式,也可以利用市電進行電源的備份。
3.1農業小氣候設計所需要的指標
以蔬菜作物黃瓜為例。黃瓜是典型的喜溫植物。正常生長發育的最低溫度是10℃~12℃,相對濕度60%~90%。白天適宜溫度較高,約為25℃~32℃。夜間適宜溫度為15℃~18℃。在10℃以下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光合產物運轉及授粉等生理活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甚至停止。溫度在32℃以上時呼吸量增加,消耗量高于生長量。光合作用急劇衰退,代謝機能受阻。葉色變淡雄花落蕾或者不能開花,花粉發芽能力低下,導致果實畸形,呼吸完全停止等狀況。
黃瓜植株組織嬌嫩,一般5℃~10℃時出現凍害,-2℃~0℃時會被凍死,所有這些需要看溫度出現的時間來決定。
黃瓜各發育期的指標。播種及出苗期:白天25℃~32℃,夜間15℃~18℃,土壤相對濕度60%~70%。嫁接幼苗期:白天28℃~30℃,夜間18℃~20℃,土壤相對濕度70%~90%。定植期:白天22℃~30℃,夜間20℃。甩條發棵期:白天24℃~28℃,夜間14℃~18℃,土壤相對濕度70%~80%。結果期:白天22℃~30℃,夜間12℃~15℃,晝夜溫差10℃~15℃。
3.2設施農業小氣候的運作的設計
溫度是決定作物生長的必要因素,當監測設備監測到了溫度高低時,所有數據反饋到設定了氣候指標的管理平臺(圖1)。由管理平臺發出指令,進行放風降溫或者增加補足光照,增加溫度等調整。當作物指標對光照有要求時,可以利用設備監測結果,對光照進行遮光或者進行補光。濕度對棚內的作物影響也很大,可以利用安裝的風扇或者增加水汽噴霧量等手段來進行調整,也可以用滴灌方式對濕度進行調節。在這樣的管理情況下,黃瓜的生長周期會縮短,產量和質量較突出,提稿了經濟收益。
合理的利用設施農業小氣候理想化農業氣象因素,會為設施農業生產者的農業生產帶來最多的效益。缺點是投入大,農業產品單一。這也是農業生產者的運作不利的主要原因。
4結語
設施農業生產是未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趨勢,適時的改善人們生活和生活習慣的必然發展。能夠充分利用有效的空間,獲得利益最大化。不僅推動了節水、節地、節藥、節肥、節能、節種等節約型農業,而且也為國家和社會未來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楊菲云,等.實用農業氣象指標[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5.
[2]李式軍.南方保護地蔬菜生產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3]萬素琴,等.秋延蔬菜大棚溫度調控的若干指標和臨界期[J].四川氣象,2000,(03).
[4]吳志行.蔬菜設施栽培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張福斌,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