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是針對一般學校、一般學生、一般師資情況下都能適用的語文教學方式。作為齊齊哈爾市第一所“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校,龍沙區新馬路小學就是這樣一所一般的學校。僅僅兩年的時間,“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倡導的大量閱讀就給予學生強大的生長力,賦予學校強大的生命力,學校的辦學品質和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閱讀在點亮每個人的生命!
“一組數據”
開展“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到現在兩年的時間里,我們按半年為一個時間節點,進行了語文成績和閱讀質量的統計。我們驚喜地發現,學生的語文成績穩步上升,尤其是閱讀題目的優秀率由去年的55%上升到今年的86.7%,上升了31.7%。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質量也隨著閱讀量的累積不斷提高。
這組數據驗證了“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會使教學質量越來越好、學生提升幅度越來越大的成效。由此我們認識到: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得益于大量的閱讀,大量閱讀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質量提升的關鍵。正確的方向+合適的方法=良好的效果。語文學科取得的成績也帶動影響著其他學科,也讓我們對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有了信心和新的思考。
“一本書”
在新馬路小學,學生喜歡并習慣寫日記、隨筆、讀后感等,他們高興地把載滿文字的本子稱為自己的“書”,閱讀讓學生從“讀書人”發展為“出書者”,更堅定了他們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信念。四年級1班雅暄同學親切地稱自己的“書”為《腳印》,她用稚拙的雙手設計了童話般夢境的封面,還特別細心地編排了目錄——《小水滴漫游記》《我們班的“大個”》《我和爸爸堆雪人》《一株獲得心聲的文竹》《我想發明臺燈》……35篇讀后感、347篇隨筆記錄著與之相伴的那一個個難忘的日子。小雅暄是我們實驗之初一直追蹤的學生之一,我們通過讀書匯報、經典誦讀等活動,激發更多的學生愛上閱讀,樂于書寫,鼓勵更多的學生成為小雅暄。殿堂無需華麗,氣度自是優雅,兩年后的今天,小雅暄已經不再是一個特殊的案例,那些隨時隨地能夠捧書而讀的學生已經成為學校最美的風景。在閱讀中,學生變得沉靜、明理、善良,生命變得溫暖、厚重、明亮。
“一群人”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開展以來,不僅學生樂于閱讀,教師也愛上了閱讀。閱讀中,教師在不斷豐厚文化底蘊,不斷提升專業素養。他們是走在“語文主題學習”路上可愛的一群人。
一場場校本培訓的拓展訓練和讀書分享活動上,教師發自內心的笑容,使會場處處散發著和諧向上的氛圍;一次次團隊研修和備課研磨中,主題研修團隊核心成員為了六大課型轉變教學方式廢寢忘食挑燈夜戰;一節節主題研修研討課上,班主任教師在課堂中反復實踐,摸索如何教得簡單學得輕松……就是在這樣的努力中,我們不同層面的教師都獲得了成長。
張睿主任是龍沙區非常優秀的骨干教師,作為實驗負責人,她在責任和壓力下破繭而出,成為齊齊哈爾市“語文主題學習”第一人,不僅上了第一節公開課,而且多次擔當活動主持人。
范宏霞、季玉華兩位骨干教師在張睿的帶領下,打破舊有思想,重建課堂教學,突破了專業發展的瓶頸。
沙建琦老師是我區的青年教師,她積極轉變觀念,不斷嘗試大膽實踐,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競賽中登上全國展示的舞臺。
周語老師剛剛參加工作三年,在“語文主題學習”中接受新理念非常快,已經展示過市級公開課。
閆慶榮老師年近50歲,和學生一起讀書,從讀書到出題、編題,共編題5000多道。經過“一米閱讀”課題組考核,成為“一米閱讀”平臺的“導讀師”,全國僅有26個,而齊齊哈爾只有一個。
實驗開展后,在十余次的市區研討活動中,我校教師上公開課28節,班主任覆蓋面百分之百。
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開展中,教師收獲了職業尊嚴,感受到職業幸福,這尊嚴感和幸福感引領老師們走出職業倦怠,走向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一所學校”
學校的發展必須在時間的縱坐標和空間的橫坐標中,找準點,定好位。把“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作為切入點和突破點,是新馬人最好最正確的選擇。從學生閱讀指向教師成長,指向底蘊深厚的和諧團隊,從大量閱讀指向生命流淌的綠色課堂,這些都指向我們“扎實根基,守望生命”的辦學目標。可以說,與“語文主題學習”同行的路上,我們看到了老師、學生、家長在閱讀滋養下的豐潤生命和學校的日益強大。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閱讀點燃了我們沉睡的激情,點亮了新馬人多彩的生命之光!
愿我們一起在“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路上品味更多的精彩!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新馬路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