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
為鼓勵黨員干部改革創新、擔當作為,蒲江縣出臺_了,《關于建立容錯糾錯和澄清保護機制、激勵黨員干部改革創新履職擔當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從七個方面著手,規范了依法依規、執行實效、鮮明導向,從總體要求、容錯免責適用對象、容錯免責情形、實施程序、結果運用、健全糾錯改正機制、完善澄清保護機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作了細化規定。
建立干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就是要解決黨員干部群體中存在的思想顧慮問題,激發黨員創業的積極性。如何搞好全面而細致的制度設計,需要貼合蒲江的實際落地。
早在2017年年初,蒲江縣壽安鎮紀委書記張忠華就在為容錯糾錯機制貢獻“腦力”了,“我建議,在推動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中,因大膽履職、大力推進出現一定失誤,但能積極糾正、化解的,可納入予以容錯免責的情形。”
張忠華表示,近年來蒲江堅持產業興縣,而重大項目的推進,需要黨員干部大膽履職、開拓創新,“但在實際操作層面,部分黨員干部還有一些顧慮,還不敢甩開膀子干。”基于這樣的考慮,他建議在“三個區分”落到實處的前提下,為黨員干部提高工作熱情解除后顧之憂。
提出建議的遠不止張忠華一人。關于如何落地容錯糾錯機制,蒲江從基層黨員干部中收集到26條意見,采納23條。
古語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容錯糾錯機制是支持改革、鼓勵創新、允許試錯和寬容失敗的制度化體現,給予改革者、創新者制度層面的鼓勵和保障。
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容錯免責?蒲江對實施流程有著嚴格認定程序,細化了申請、核查、認定、反饋和報備等步驟和環節,保證程序公開,陽光運行。
據介紹,相關單位或個人在受到紀檢監察機構問責時,認為符合容錯條件的,在啟動問責程序后5個工作日內,可以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相關佐證材料。對符合容錯情形的,紀檢監察機構受理申請后開展調查核實,一般應在15個工作日內形成調查報告;不符合容錯情形的,也應在15個工作日內給予解釋答復;對一時難以定論需進一步調查后核實的,經受理機構集體研究同意后可以暫緩作出認定結論,暫緩時間一般不超過1個月,期滿給予結論性意見。
調查報告經受理機構集體審議同意后出具書面審定意見,并向同級黨委(黨組)和縣紀委(監察委)報告,其中涉及縣管干部的書面審定意見應報縣委同意。原則上,免責對象、內容和審定意見應在一定范圍內公示5個工作日。
值得一提的是,對本人未申請,但經同級黨委(黨組)或紀檢監察機構認定符合容錯免責情形的,可按干部管理權限進行反饋和報備。
容錯糾錯機制并不是簡單地寬容錯誤,它還隱含著少犯錯誤、糾正錯誤的內涵,“追根溯源,立足源頭、注重預防才是根本。”蒲江縣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日常工作中將突出把好日常監督“預防關”、提醒警示“糾正關”和問題整改“查處關”,有效清除隱患、避免錯誤、糾正失誤,實現容錯有度、糾錯有力、改錯有效,積極預防或減少干部在干事創業中犯錯,爭取“少犯錯”乃至“不犯錯”。
《意見》出臺之后,如何充分發揮容錯糾錯的正向激勵作用,也成了一大難題。會議、文件、網站等形式都是宣傳容錯糾錯機制的好陣地,“加大宣傳力度就是想消除黨員干部的顧慮,激發他們想干事、敢干事的工作勁頭。”蒲江縣紀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對容錯免責認定、核查澄清結果等內容,還將按要求在一定范圍內公開,接受黨員干部的民主監督,確保實現容錯免責和糾錯補漏的雙重效果。(責編:周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