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結合撫觸干預對新生兒肺炎癥狀以及發育情況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的新生兒肺炎患兒50例,將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的25例患兒資料組成對照組,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取人性化護理與撫觸干預的25例患兒資料組成觀察組。比較兩組癥狀改善及發育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流涕、咳痰、咳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D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MD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新生兒肺炎患兒采用人性化護理結合撫觸干預,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利于提高運動發育。
【關鍵詞】新生兒肺炎;人性化護理;撫觸干預;發育情況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010-01
新生兒肺炎為小兒常見呼吸道疾病,具有病情變化快、發病急驟、病死率較高等特征,若在疾病早期未采取有效的救治及干預措施,可誘發肺氣腫、呼吸道衰竭等癥狀,進而將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加之,新生兒各器官等均未發育成熟,治療依從性較差,均將影響其治療效果[2]。故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以確保臨床治療工作順利進行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人性化護理與撫觸干預對新生兒肺炎患兒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的新生兒肺炎患兒50例,將2016年4月-2017年4月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的25例患兒資料組成對照組,2017年5月-2018年5月采取人性化護理與撫觸干預的25例患兒資料組成觀察組。觀察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3-26d,平均年齡(1649±127)d。對照組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4-26d,平均年齡(1651±129)d。統計學比較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①胎齡介于37-41周者;②經胸部X線檢查確診者;③分娩后1min的阿氏評分>6分者。(2)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者;②代謝性酸中毒、重度窒息者;③新生兒溶血癥者。
13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講解疾病內容、保證患兒呼吸通暢等。觀察組采取人性化護理與撫觸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人性化護理:①實時監測體溫,若體溫高于正常水平,需給予溫水沐浴、擦浴等干預,若體溫低于正常水平,則給予保暖措施,對于進食困難的患兒應予以氨基酸、脂肪乳等;②密切關注患兒呼吸情況,及時通過翻身、叩背等方法以清除氣道分泌物,定時使用生理鹽水濕化氣道;③耐心與患兒家屬交流,為其答疑解惑,講解日常配合事項、疾病發生原因、防范措施等。(2)撫觸干預:于喂奶后1h或兩次進食期間進行撫觸干預,即護理人員手部掌側涂抹潤膚油,患兒取俯臥位,輕柔的撫觸其背部側以及臀部側,隨后取側臥位,為其按摩四肢,最后取仰臥位,按揉其腹部、胸部以及頭部,力道應適中,以避免軀體損傷,15-20min/次,2次/d,在此過程中病房內溫度應控制在30-34℃,濕度為55-60%。
14評價指標①分別于干預前1d與干預后第6個月末,記錄兩組流涕、咳痰、咳嗽例數。②分別于干預前1d與干預后第6個月末,參照小兒智能發育量表(CDCC)[3]評估兩組發育情況,分為心理運動發育指數(PDI)與智能發育指數(MDI)兩個方面,均為百分制,分值越高提示患兒發育越佳。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非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癥狀改善情況干預前,兩組流涕、咳痰、咳嗽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流涕、咳痰、咳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發育情況干預前后,兩組MD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PDI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PDI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由于新生兒肺炎患兒體質量較輕,藥物代謝能力相對較差,免疫能力較差,將導致臨床診療顯得格外特殊與困難,若在患兒治療期間護理不當,將致使其病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進而將對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影響[4]。故尋求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減少預后風險至關重要。
有研究表明,皮膚屬于機體面積最大的感受器,通過撫摸等手段,可將外源性刺激傳導至患兒中樞神經系統,同時可有效促使其神經元腦細胞發育,且干預時間越早,外界刺激越強烈,患兒預后康復效果則越明顯[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流涕、咳痰、咳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PDI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對新生兒肺炎患兒采用人性化護理結合撫觸干預,具有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心理運動發育指數的積極作用。分析其原因如下,撫觸干預是指借助護理人員雙手掌碰觸患兒全身皮膚,并通過特定手法對患兒皮膚進行科學、有序的撫觸,易刺激其局部皮膚,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且該干預措施的原理在于,患兒神經末梢對外界的感知能力較為敏感,可將信號源通過神經傳導途徑進入其中樞神經系統中,進而使得患兒心理活動能力以及智能發育水平得以改善。此外,人性化護理為新型護理手段,其注重結合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其可幫助患兒家屬提高疾病認知度,調節負性情緒,提高護理依從性,進而以最大限度的配合護理以及治療工作的順利進行,且利于避免感染、呼吸道堵塞等不良事件的發生,促使患兒呼吸道功能盡快恢復[6]。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肺炎患兒在人性化護理的基礎上結合撫觸干預,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利于提高依從性,改善患兒發育情況,促使病情轉歸。
參考文獻
[1]王怡.新生兒并發肺炎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J].貴州醫藥,2015,39(1):89-91
[2]王佳麗.人性化護理模式在新生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0):1374-1377
[3]韓海玲,淡云,衛文峰.精細化護理對于新生兒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裝備,2016,13(7):94-96,97
[4]鄭麗娜.青霉素、頭孢菌素結合人性化護理治療新生兒肺炎及對腸道微生態影響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16):2461-2464
[5]宗小敏,王模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4):266-268
[6]李海榮,楊錦萍.臨床護理路徑用于鹽酸氨溴索聯合亞胺培南治療新生兒重癥肺炎43例[J].中國藥業,2015,24(21):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