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會
【摘要】卵巢早衰是指卵巢功能提早衰竭,以卵巢萎縮性持續性閉經、月經稀少、性器官萎縮、情緒不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其基本特點是原發原發性閉經或者繼發性閉經,伴有血清雌激素水平降低,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等。卵巢早衰的發生原因和臨床治療研究均比較多,但是缺乏系統性報道。
【關鍵詞】卵巢早衰;發生原因;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711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295-01
卵巢早衰是婦產科常見的疾病,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精神壓力的增加該病的發生率也逐年增長。世界范圍內關于卵巢早衰的發生率報道相差較大,我國35歲以下該病的發生率為1%,40歲以下該病的發生率為1%,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并且對其身心健康也可產生嚴重的危害[1]。研究表明[2],只有明確了解卵巢早衰的發生原因,并對其臨床治療有綜合性地把握才能選擇最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達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知,對卵巢早衰的發生原因及臨床治療研究進行系統性地總結、評述至關重要、意義重大。
1卵巢早衰的發生原因研究進展
11遺傳因素目前關于卵巢早衰的遺傳因素研究主要包括X染色體異常、X連鎖基因突變和常染色體基因突變3個方向。國內焦雪研究報道[3],卵巢早衰患者中10%存在有家族疾病史。卵泡儲備功能與X染色體的結構緊密相關,一旦X染色體發生突變或者缺失,均可影響卵泡的正常發育。研究證實,X染色體長臂(Xq)、X染色體短臂(Xq)結構正常均是卵巢功能正常的前提條件,一旦其結構異常,將會使其終端缺失引發卵巢早衰。X連鎖基因突變和常染色體基因突變均已經被證實是誘發卵巢早衰的危險因素,但是其中的具體作用機制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12自身免疫因素在臨床實踐中,有超過一半的卵巢早衰患者均為不明原因,且屬于自身免疫因素的可能性非常大。此類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有研究發現[4],部分卵巢早栓患者體內存在透明帶自身抗體抗原,并且可對B細胞與T細胞產生刺激使其激活,從而誘發自身免疫系統產生抗透明帶抗體,進而對機體造成損傷。另有研究證實在多數未明原因的卵巢早衰患者中,流式細胞術檢測免疫因子結果發現有明顯的異常,推測自身免疫因素是誘發該病的重要因素。
13醫源性因素導致卵巢早衰的醫源性因素也較多,常見的有子宮切除術、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切除術、輸卵管結扎手術、卵巢腫瘤剔除術、輸尿管盆腔段手術等。有研究指出,可能會影響卵巢血液供應的醫源性損傷均可誘發卵巢早衰,除此之外,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放化療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導致卵巢間質功能損害,從而誘發卵巢顆粒細胞凋亡,卵泡丟失,卵巢早衰的發生風險也隨之增加,大多婦科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放化療患者均存在有同程度的月經稀發現象,甚至閉經。
2卵巢早衰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
21激素替代治療激素替代治療是卵巢早衰患者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案,能夠消除更年期癥狀,促進排卵,提高自然妊娠成功率,并且該療法還可減少阿爾茨海默病、骨質疏松癥、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情況。有相關研究報道,卵巢不敏感綜合征患者中應用該療法后自然妊娠成功率約為13%,并且建議在激素替代治療前對其病情進行綜合評估,然后遵循個體化小劑量安全治療的原則持續治療至平均絕經年齡,對年輕并且具有強烈生育需求的患者建議采用周期序貫療法,以獲得較高的妊娠率。
22免疫治療免疫治療對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患者有確切療效,常用藥物為糖皮質激素,能夠促進排卵恢復,提高妊娠率。對于特發性卵巢早衰患者采用強的松或者地塞米松輔助治療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常規治療者,建議用藥劑量分別為5mg/d和075mg/d;對于抗心磷脂抗體陽性者建議配合給予100~400mg/d劑量的阿司匹林。另有動物實驗發現,建立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模型,并分別采用雄激素、糖皮質激素治療,結果經過病理學檢查發現2種藥物治療后小鼠卵巢組織細胞變性壞死的情況均明顯改善,且免疫組化檢驗結果與病理學檢查結果相符合。
23誘導排卵誘導排卵是卵巢早衰患者的新興治療技術,隨著現代輔助生殖技術的推廣應用,誘導排卵療法逐漸應用于卵巢早衰患者中并且被其接受,促性腺激素(HMG)或促卵泡生成素(FSH)/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大劑量的促性腺激素效果并不確切,但是雌激素促排卵治療能夠明確提升排卵成功率。目前臨床上公認的卵巢早衰患者誘導排卵治療流程為:人工周期治療后單用小劑量雌激素,有研究報道按照上述方案對卵巢早衰患者進行治療,當發現雌二醇水平略微升高,FSH和黃體生成素(LH)被抑制,之后應用HCG促排卵,通過超聲監測卵泡的生長發育和成熟情況,而后給予HCG肌肉注射以達到誘導排卵的效果。
24干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目前并沒有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成功應用,仍處于動物實驗階段。干細胞治療能夠通過將人臍血單個核細胞成功植入卵巢早衰裸鼠模型的卵巢內,進而改善其卵巢和生殖功能。采用鈷60γ放射線對裸鼠的卵巢部位進行照射能夠成功建立卵巢早衰模型,并制備人臍血單個核細胞懸液,利用BrdU進行標記后,移植入模型小鼠的卵巢內,將其性激素水平、卵巢內單個核細胞存活率和卵巢功能修復效果與單純模型小鼠、空白對照組進行對比,發現前者雌二醇水平明顯升高,FSH和LH水平明顯降低,且單個核細胞存活率較高,卵巢功能修復效果也更理想,表明干細胞治療卵巢早衰具有可行性,為其在臨床中的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3小結
經過上述總結評述可知,卵巢早衰的誘發原因多種多樣,并且也存在相當一部分病因未明者。卵巢早衰常用的治療方法較多,其中激素替代治療、免疫治療和誘導排卵等均較為常用,但是此類患者的治療措施仍有待改進,新型的治療技術研究仍需要深入,并且也仍存在諸多問題,應作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覃春容, 姚吉龍, 任曉慧,等.卵巢早衰212例臨床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2):244-245
[2]周曉紅.坤泰膠囊聯合激素治療卵巢早衰臨床觀察[J]. 新中醫, 2017,49(3):79-81
[3]焦雪. 染色體核型及轉錄因子SOHLH2、NR5A1在卵巢早衰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研究[D]. 山東大學, 2014
[4]唐啟婷. 卵巢早衰相關因素分析[D]. 鄭州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