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為


【摘要】 目的:探討持續性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1-11月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的156例,采用問卷調查,結合查看病例,通過持續性護理干預等方式。結果:干預后糖尿病患者遵醫規律服藥的比例由護理干預前的42.9%上升為78.2%(P<0.01);飲食控制的比例由護理干預前的52.6%上升為85.9%(P<0.01);運動鍛煉、心態平和由護理干預前的51.3%、45.5%分別上升為82.7%、76.3%(P<0.01);患者的吸煙與飲酒比例護理干預后均出現了明顯下降(P<001);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生化指標與護理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持續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依從性,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在臨床治療中對減少或控制糖尿病疾病危害的進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持續性護理干預; 糖尿病; 臨床治療;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6-007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6.040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共同特征的代謝異常綜合征,治療目標是通過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謝紊亂,防止急性并發癥的發生和減低慢性并發癥的風險,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1]。因此,一旦確診糖尿病后需要患者對糖尿病知識有充分的了解,通過患者自身的努力,改變態度和行為,才能達到治療滿意的效果。本文通過對156例糖尿病患者持續性護理干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2)確診糖尿病并接受治療1年以上,在本地居住且在今后1年內不會離開居住地;(3)自己或在照顧人員的協助下能完成糖尿病的自我管理;(4)來院治療期間沒有發生并發癥以及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5)排除伴有精神異常癥狀的患者。符合上述標準者的糖尿病患者156例,男82例,女74例,年齡22~73歲,平均(57.85±10.78)歲。病程1~23年,平均(10.54±5.31)年。
1.2 方法
12.1 問卷調查 患者住院時由主管護師進行評估問卷調查,結合查看病例等方式,主要內容:病程、用藥、治療史、運動鍛煉、飲食、吸煙、飲酒生活行為方式以及對糖尿病腎病認知及心理狀態等。
1.2.2 護理干預措施 建立患者個人基本信息及病史信息的健康檔案,住院期間在傳統護理的基礎上增加糖尿病健康知識教育,強化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和疾病治療基本方法。向患者及家屬發放糖尿病防治宣傳材料,組織參加知識講座學習,讓患者了解糖尿病飲食、運動、用藥、心理支持和自我保健等方面的知識。教會患者學會自我病情監測,自我病情護理,低血糖并發癥防治,制訂飲食控制處方。出院時制定對患者隨訪計劃,出院前參加糖尿病知識書面考試一次。出院后專科護士每周電話隨訪,半個月預約患者來院隨訪,1、3、6個月到院復診檢查,評價患者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自我管理、飲食控制、用藥、生活行為等狀況,針對患者對治療護理中存在問題咨詢解答。
1.3 觀察指標
患者入院時及干預后6個月對患者遵醫治療依從性、生活行為方式情況進行評估問卷調查,糖尿病治療血糖相關生化指標測定。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健康生活行為方式形成率比較
護理干預后遵醫規律用藥、運動鍛煉、飲食控制、心態平和、戒煙、限酒的行為形成率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干預前后糖尿病治療血糖相關生化指標變化情況
干預后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生化指標與干預前比較有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糖尿病相關知識缺乏,治療用藥依從性差
本次研究發現患者在入院前缺乏對糖尿病系統的了解。不認為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終生治療,不能遵醫囑規律性正確用藥,許多患者通過治療后血糖降至正常后即自動停藥,血糖指標控制不良,時有反復,治療效果不佳,在住院患者中發現存在心理性胰島素抵抗[2],不愿使用胰島素治療。通過深入細致地交談,了解患者產生的影響治療的心理因素,針對個性采用認知法、支持法、心理疏導法等護理措施,消除對藥物使用的顧慮[3]。156例糖尿病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干預,對糖尿病的治療的認識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從表1可看見,糖尿病患者遵醫囑規律用藥的依從性,由原來42.9%上升為7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2 提高患者對疾病正確認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治療與患者自身對疾病的認識及治療態度有著十分重要影響作用[4]。提高患者認知及自我行為管理能力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前提和基礎[5],因此護理干預應涵蓋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多層面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有用藥、飲食、運動鍛煉、心理、自我監測、隨訪教育等多項內容,具體護理干預的內容有,(1)用藥治療指導:向患者和家屬提供糖尿病常用藥相關的知識指導,對所用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尤其須反復強調遵醫囑正確服用,不能自行增減藥量,同時學會自我監測藥物的不良反應,應對方法,培養其實行自救的能力。(2)飲食治療指導:強調指出飲食治療是所有糖尿病治療的基礎,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階段預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由專科營養師幫助下,制訂飲食計劃,在飲食總熱量控制,食物的組成和分配進行指導,依患者生活習慣、病情和配合藥物治療的需要進行安排,規律飲食,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宜多食含纖維素高的食物,以低脂、低糖以及易消化為原則,并每周定期監測體重變化情況。(3)運動鍛煉指導:以有氧運動為主,鍛煉要循序漸進,因人而異,持之以恒。運動應在餐后l h左右進行,運動量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每天鍛煉1~2次,每次20~30 min為宜,運動中需注意補充水分,隨身攜帶糖果,并攜帶糖尿病患者卡片,以利于發生低血糖時得到及時救助。(4)心理指導:根據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患病后有無焦慮、抑郁等心理變化,家庭成員對患者疾病認識程度和態度以及患者所在社區的醫療保健服務情況,說明情緒、精神壓力對疾病的影響,強調糖尿病的可治性,解除患者及家屬的思想負擔,樹立對糖尿病長期治療的信心。(5)出院后隨訪教育:按計劃安排隨訪,定期評估患者治療、行為狀況,發放宣傳資料、播放錄像、社區講座、義診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培養糖尿病患者健康行為意識。本組調查發現糖尿病患者年齡偏大(平均57.85歲)。在進行健康教育時均讓家屬或照顧者同時進行參與施實,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使之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配合治療。
3.3 建立糖尿病患者檔案管理,做好定期隨訪問、治療追蹤
近年來在防治慢性病分析中對患者認知行為干預的應用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高度注意,護理干預不僅是在醫院住院期間,也已延伸到患者出院后居家生活中[6-8]。時時跟蹤了解患者服藥治療及生活行為習慣,及時提醒并幫助其糾正不良行為。本次研究發現,通過持續的護理干預后156例患者的生活行為狀況發生了明顯的改變,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的比例由原來的52.6%上升為85.9%(P<0.01),運動鍛煉、心態平和的糖尿病患者由護理干預前的51.3%、45.5%分別上升為82.7%、76.3%(P<0.01),患者的吸煙與飲酒比例護理干預后均出現了明顯下降(P<0.01),從表2中可以看出,156例糖尿病患者血糖生化指標控制與護理干預前比較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本次住院糖尿病患者持續性護理干預,對出院6個月內的遵醫治療行為產生了積極的意義,但長期的效果有待進一步觀察。糖尿病是慢性全身性疾病,它的治療是早期、長期、綜合性的,通過持續性護理護干預,夠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依從性,糾正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身效能[9-12],主動配合治療,在臨床治療中對減少或控制糖尿病疾病危害的進展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579-599.
[2]楊韻歆,李星梅,關琴芳.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失依從行為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3,28(15):27-29.
[3]宋江,冬紅.非藥物因素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J].醫學與社會,2012,25(6):17-19.
[4]周麗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5):74-75.
[5]劉向陽,張潔,曹宏偉,等.手機短信隨訪在2型糖尿病患者認知行為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5):516-517.
[6]馬靜.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69-2171.
[7]查丹鳳,胡春華.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質量和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1):82-84.
[8]陳曦,畢越英.延續護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8):758-759.
[9]雷曉紅.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認知水平與遵醫行為的效果觀察 [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24(3):359-360.
[10]何淑梅,丘紅梅,吳君娜,等.血糖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與血脂控制的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4):72-73.
[11]王娜.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73-74.
[12]竇小環.脂肪肝患者生活方式的護理干預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