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迎春+徐志欽+郭書芹+張娜
【摘要】 近年來兒童超重肥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肥胖已成為威脅兒童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肥胖嚴重影響兒童的生活質量,是多種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同時還會增加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在兒童超重肥胖干預方面,學校為基礎的干預存在諸多優勢,國內外都進行了相關的干預性研究,包括運動為中心、飲食為中心、生活習慣為中心及多方面的綜合干預等,干預時間、內容、形式不盡相同,干預評價體系也有所差異。本文結合國內外研究,分析評價不同干預方式的特點、效果,為今后開展以學校為基礎的兒童超重肥胖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 兒童; 肥胖; 超重; 干預; 學校
中圖分類號 R1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6-0163-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6.092
肥胖已成為威脅兒童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近年來兒童超重肥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全球兒童超重肥胖的檢出率從1990年的4.2%上升到2010年的6.7%,這一趨勢預計在2020年將達到9.1%[1]。
肥胖嚴重影響兒童的生活質量,是多種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及心理疾病等,同時還會增加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若不干預,60%~70%兒童肥胖癥將會延續為成人肥胖癥,故從兒童期著手預防和控制肥胖十分必要。以學校為基礎的干預研究可以在相同的時間完成對更多學生的干預,并且干預一旦被學校接受,并以制度化的方式保留下來,那么這種干預會延續下去,惠及更多的學生。兒童肥胖的危險因素除遺傳外,主要和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2],本文綜述了基于上述因素干預的研究進展,分析評價不同干預方式的特點、效果,為今后開展以學校為基礎的兒童超重肥胖研究提供依據。
1 干預方式
1.1 運動為中心的干預
采用的干預方法包括:增加體育課時間,調整體育課形式、內容,調整課間活動內容,額外增加課后活動時間,運動習慣相關教育,提供更多學齡期兒童喜歡并適合的體育器械等。運動強度主要是以中等強度、較長時間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跑、長距離步行、自行車、游泳、健身操及其他根據兒童身體、年齡、興趣等設計的游戲等。很多國家均在不同層面開展了運動為中心的干預,如TAKE10項目、PLAY項目、SPARK項目、Go For Health項目、FAB項目、Girls on the Run項目等。這些干預項目,降低被干預人群超重肥胖率的增長速度,或降低了體脂百分含量,但也有研究并未得出此結論[3]。
1.2 飲食為中心的干預
飲食干預不僅指對攝入熱量的控制、有選擇的進食或避免進食特定食物,還包括對攝食行為、食物烹調方式等進行調整。以學校為基礎的飲食干預,通常采用健康宣教、同伴教育等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健康飲食行為習慣。近年來,一些國家制定了基于營養健康的強制性學校飲食標準[4],如對進入學校食堂、超市、自動售貨機銷售的食物進行分類并制定銷售等級,對于一些高熱量、高飽和脂肪、高鈉食物禁止出售,增加水果蔬菜供應,升級學校食堂設備,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健康飲食培訓并設計改進食譜,全校范圍開展健康飲食教育課堂,在食堂等飲食售賣區繪制健康飲食宣傳畫等,將其引入學校涉及飲食的各個環節。Stevens等[5]的研究發現學生在校攝入的飲食熱量較標準引入前降低且食物營養結構更合理。
1.3 生活習慣為中心的干預
研究顯示看電視等屏幕時間約占靜態時間的1/3,靜態時間越長,發生超重肥胖的概率越高[6]。Van Grieken[7]進行的一項系統性回顧Meta分析也顯示34項以學校干預及學校環境設置改善為基礎的研究可以減少久坐時間并減輕肥胖兒童的BMI。同時,睡眠時間不足及睡眠障礙也是引起肥胖的因素之一。針對自覺睡眠障礙學生進行睡眠衛生教育后發現學生的久坐時間減少,并且體重更趨向理想體重[8]。
1.4 多方面綜合干預
能量攝入和消耗的不平衡是導致肥胖的根本原因。如果能量攝入長期高于消耗量,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最終導致肥胖發生,是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越來越多的研究采用多方面的綜合干預。這些干預研究包括:進行以學校為基礎的關于運動、飲食、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改變學校提供的食物結構,使其更健康;增加體育活動的時間;提供更多的適合游戲及體育活動的設施等多個方面。結果顯示在干預前后與對照組相比超重肥胖率、BMI、皮褶厚度等多個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并提示建立記錄日志、健康教育、運動課程、教師培訓、與家長聯系為肥胖綜合干預的積極影響因素。劉素芹等[9]的研究顯示包括健康教育、飲食調整、運動療法在內的綜合干預降低了干預組兒童的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載脂蛋白B、收縮壓。
除在校時間外,其余大量的時間為家庭時間,飲食的攝入、生活習慣的改變都需要家長的支持。家庭因素是決定兒童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重要影響因素,飲食多由家長準備,飲食習慣也受家庭的影響。以學校為基礎,輔以家長支持的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0]。Mazzeo等[11]學者開展了一項關于父母參與兒童肥胖治療過程的干預評價研究,其干預效果表明進行合理膳食干預,使之保證營養結構均衡的家庭,可以有效降低兒童的BMI。
2 干預時間
以學校為基礎的兒童超重肥胖干預時間長短不一,多為3~6個月,部分研究干預時間超過1年。體內脂肪的沉積是逐漸形成的,要清除這些脂肪同樣需要一個過程。大多干預時間較短的研究,未發現顯著差異[12],合理的干預時間(1~2年)是提高干預效果的有利因素[13],但也有一些干預時間超過1年的研究未顯示差異,可能與干預人群特征、干預方式、干預內容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3 干預效果評價體系
超重肥胖的干預效果評價方法主要包括:人體測量指標(身高、體重、BMI、皮褶厚度、體脂含量)等超重肥胖直接相關指標,也包括血生化指標(血脂、血糖等)、營養與健康知識、健康態度、飲食結構變化、零食攝入量、蔬菜水果攝入量、高脂高糖飲食攝入量、含糖飲料攝入量、參加運動次數、運動量、運動能力和體質情況、靜坐時間等超重肥胖間接相關指標。一些研究干預結果雖未顯示受干預人群超重肥胖率增長速度低于對照學校或有所下降,但大多數研究均發現受干預人群有營養知識了解度的提高、運動能力提高,或者生活習慣的改變(如蔬菜水果攝入量增多等)。
4 遠期效果評價
以學校為基礎的干預具有不同程度的遠期效果。研究顯示干預改變了被干預人群的運動習慣、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這些影響在一定時間內并不會隨干預的結束而消失。Kafatos等[14]在干預終止4年后對項目的參加者進行隨訪,結果發現原干預組兒童的平均BMI顯著低于對照學校兒童(P=0.019)。Simon等[15-16]在干預結束2.5~4年后對干預組兒童進行隨訪和人體測量,主要項目包括體脂含量、BMI、每周連續15 min以上運動的次數、步行次數、觀看電視時間。發現干預組的BMI增加低于對照組,超重肥胖增長率低于對照組,電視觀看時間有所減少,而運動時間增加,體質狀況趨向優化。
通過文獻系統綜述,可以看到以學校為基礎的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等單一因素為中心或多方面的綜合干預,能夠幫助那些正常體重的學齡期兒童保持健康的體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超重肥胖學齡期兒童減輕肥胖的程度或達到健康的狀態,但各文獻的報告結果不一,考慮與干預人群特征、基線超重肥胖發生率、干預方法和干預內容、干預措施開展形式、干預持續時間、干預場所、干預是否有家庭、社區等支持系統的配合等多項因素有關。基于運動、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的綜合干預可以提高干預的效果,家庭對于干預行為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多方面多水平的干預,增加干預時間及重復干預等因素可以提高干預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Garcia G E,Vazquez L M,Galera M R,et al.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2-16 years[J].Endocrinologa Y Nutricion Organo De La Socied,2013,60(3):121-126.
[2]史平,王丹,杜鵬,等.北京市石景山區中學生超重肥胖現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1):39-41.
[3] Saunders R P,Pate R R,Dowda M,et al.Assessing sustainability of Lifestyle Education for Activity Program(LEAP)[J].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2012,27(2):319-330.
[4] Adamson A,Spence S,Reed L,et al.School food standards in the UK: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3,16(6):968-981.
[5] Stevens L,Nicholas J,Wood L,et al.School lunches v.packed lunches:a comparison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lsory school food standards[J].Public Health Nutrition,2013,16(6):1037-1042.
[6] Salmon J,Tremblay M S,Marshall S J,et al.Health risks,correlates,and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sedentary behavior in young people[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1,41(2):197-206.
[7] Grieken A V,Ezendam N P,Paulis W D,et al.Primary prevention of overweigh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aiming to decrease sedentary behaviou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ur Nutrition & Physical Activity,2012,9(1):351-358.
[8] Tan E,Healey D,Gray A R,et al.Sleep hygiene intervention for youth aged 10 to 18 years with problematic sleep:a before-after pilot study[J].BMC Pediatrics,2012,12(1):1-9.
[9]劉素芹,張清華,岳億玲,等.兒童單純肥胖癥群體綜合干預研究[J].中國校醫,2005,19(2):115-117.
[10]周慧蘭,曹彩平.東莞市常平鎮肥胖兒童生活方式調查及健康教育干預試驗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9):151-152.
[11] Mazzeo S E,Kelly N R,Stern M,et al.Parent skills training to enhance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 children:evaluation of NOURISH[J].Eating Behavior,2014,15(2):225-229.
[12] Pangrazi R P,Beighle A,Vehige T,et al.Impact of Promoting Lifestyle Activity for Youth(PLAY) on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03,73(7):317-321.
[13]陽贛萍,王一任,左雙燕,等.中國小學生肥胖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1,45(10):944-948.
[14] Kafatos A,Manios Y,Moschandreas J.Health and nutrition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s of Crete:follow-up changes in body mass index and overweight status[J].European Journal Clinical Nutrition,2005,59(9):1090-1092.
[15] Simon C,Kellou N,Dugas J,et al.A socio-ecological approach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and limiting sedentary behavior in adolescence showed weight benefits maintained 2.5 years after intervention cess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Lond),2014,38(7):936-943.
[16] Sacchetti R,Ceciliani A,Garulli A,et al.Effects of a 2-year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 of enhanced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rimary school[J].Journal of School Health,2013,83(9):639-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