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黃通+彭曉琳


【摘要】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結合生活方式指導對高血壓患者干預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的117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B組,n=56)和健康教育組(A組,n=61)兩組。B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A組患者在上述護理干預基礎上采取健康教育結合生活方式干預方案,隨訪1年,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干預效果及滿意度。結果:在干預1年之后,A組中50例能堅持運動、58例飲食得到改善、59例戒除了煙酒、56例藥物依從性良好,各項均優于B組(P<0.05);同時A組患者1年內的住院率為57.38%,較B組患者的89.29%明顯更低(P<0.05)。在治療后,A組舒張壓與收縮壓分別為(77.1±2.1)mm Hg和(113.6±2.7)mm Hg,明顯低于B組的(87.4±5.6)mm Hg和(122.7±4.3)mm Hg,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完成之后,A組滿意度達98.3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聯合生活方式的指導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取得良好干預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進一步強化自身健康監管意識,對于顯著提升生活質量、滿意度以及進一步和諧護患關系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指導; 高血壓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6-0156-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6.088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與生活條件的改善,高血壓發病率在我國出現增長趨勢[1]。該病癥不僅易對患者血管、心臟、顱腦或身體主要臟器造成損傷,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疾病,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猝死、休克,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影響較為惡劣,需及時干預治療 [2]。本次研究為深入探討健康教育結合生活方式指導對高血壓患者干預效果,將117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選為受試對象,均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至筆者所在醫院接受診治,其中A組的61例病例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與生活指導,獲得較高滿意度與護理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筆者所在醫院在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17例原發性高血壓病例選為受試對象,其診斷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3]。將所有受試患者按照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B組,n=56)和健康教育組(A組,n=61)兩組。其中A組男33例,女28例;年齡25~77歲,平均(44.6±3.8)歲;病程6個月~15年,平均(5.7±1.6)年;B組男31例,女25例;年齡22~75歲,平均(42.3±3.2)歲;病程6個月~14年,平均(5.5±1.5)年。兩組病例性別構成、平均年齡及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B組56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均予以常規護理干預;A組則在B組的護理干預基礎上采取健康教育結合生活方式指導干預方案:(1)改善飲食習慣,降低鹽分、脂肪的攝入量,及時補充維生素、鈣質及適量的蛋白質,多食瓜果蔬菜、戒飲酒吸煙,確保每日可定時定量攝入所需營養物質;(2)按時休息,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早起早睡,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鍛煉強度,循序漸進地進行有氧運動;(3)加強心理干預指導,及時針對患者心理影響因素排除不良情緒,促使患者能在良好心境條件下接受治療和護理,對治療結果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促進醫護患三方的和諧關系,最大限度取得有效的治療結果;(4)提升服藥依從性,養成按時、按量服藥習慣,謹遵醫囑,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患者住院次數、生活方式(如飲食控制意識、是否戒除煙酒、堅持運動情況以及服藥依從性等);(2)監測患者血壓(舒張壓、收縮壓)水平,并比較兩組患者水平變化情況;(3)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收集患者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85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5分以上為滿意,其他為不滿意[4]。
1.4 統計學處理
初步以Epi Data 3.1軟件校正數據,后以統計學軟件SPSS 15.0對上述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采用字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或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改善
生活方式改善方面:A組患者效果顯著優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住院率為57.38%,低于對照組的89.29%,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14.96,P<0.05),見表1。
2.2 兩組血壓對比情況
治療后,A組舒張壓與收縮壓分別為(77.1±2.1)mm Hg和(113.6±2.7)mm Hg,明顯低于B組的(87.4±5.6)mm Hg和(122.7±4.3)mm 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情況
對比發現,治療結束后,A組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高達98.36%,而B組為76.79%,明顯A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從目前醫學檢查手段來看,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前者指不能發現確切病因的,后者指能夠明確血壓升高病因的。原發性高血壓屬于臨床上一種常見病癥[5],可能導致不同程度心腦血管病,具有致殘、致死風險。有報道顯示,思慮過重、飲食不規律、過度壓抑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原發性高血壓 [6]。一項關于高血壓社區綜合防治的研究顯示,在健康促進、健康教育等社區綜合防治中投入1元,即可為國家節約心腦血管病治療花費8.59元[7],因此投資效益比為1∶8.59[8]。
從本研究結果中不難看出,通過健康教育、生活指導顯著降低了A組患者血壓水平,且該組患者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生活指導、健康教育顯著能降低原發性高血壓病例的血壓水平。同時,A組病例的飲食不合理、作息不規律、缺乏鍛煉、吸煙喝酒及不按時服藥等不良生活方式均得到顯著改善,住院率為57.38%、滿意度達98.36%,均顯著優于B組。這表明,促進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有意識地生活方式,錯誤的生活習慣得到及時糾正,同時加強健康宣教開展力度,均有利于提升患者用藥依從行,養成合理飲食及作息習慣,維持健康、良好、積極的心態,在良好狀態下接受治療、護理。高血壓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聯合生活方式指導后住院次數也明顯減少,可大大降低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有效提高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9]。
總之,健康教育聯合生活方式的指導干預原發性高血壓能獲得良好效果,能顯著改善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生活質量顯著提升,進一步增加患者自身的健康監管意識,患者滿意度、醫護患關系均能得到顯著提高,值得在今后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鄭賽林.臨床路徑在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5):72-73.
[2]穆榮紅,李榮,張會敏,等.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48-650.
[3] 倪梅.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整體護理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9):72-73.
[4]顏文慧.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121-123.
[5]王小麗.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血壓變化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6):143-144.
[6]夏光偉,焦劍慧,于美花.健康教育對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探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8):123-125.
[7]任春吾,陳利明.個體化健康教育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及SF-36量表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9):108-110.
[8]費建堂,馮慶波,陸永瑞.社區高血壓患者綜合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4):135-137.
[9]李立明,胡永華,曹衛華,等.原發性高血壓的社區綜合防治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2,34(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