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春平
【摘要】目的:探討鹽酸氨溴索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癥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方法: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呼吸窘迫癥新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均等分為A(實驗組)、B(對照組)兩組。A、B兩組患兒在入院時均行常規治療,A組在行常規治療的同時行鹽酸氨溴索干預治療。觀察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學期指標變化及不良癥狀出現情況,研究數據統計學軟件SPPSS 220處理。結果:A、B兩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33%、767%(P<005);A組患兒血氣指標變化較B組更明顯(P<005);A、B兩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后,有出現不良癥狀(P>005)。結論:鹽酸氨溴索在臨床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癥中有較好療效,且不會引起患兒臨床不良反應,因此鹽酸氨溴索干預治療方案可在臨床在給予推廣。
【關鍵詞】呼吸窘迫綜合征;鹽酸氨溴索;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055-02
呼吸窘迫綜合癥是常見的新生兒呼吸疾病,主要受新生兒體重、胎齡等因素影響,胎齡越短、體重越小,發病率越高,死亡率越高。機體肺部表面活性物質是一種由磷脂與功能性蛋白組成的一種混合物,其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張力。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主要是由于肺部表面活性物質供應不足,肺泡表明張力在沒有活性物質作用下升高,肺泡由此發生進行性萎陷變化,導致呼吸困難。新生兒出現呼吸窘迫情況,極易死亡,所以有效治療方案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臨床治療可對患兒肺部表面活性物質進行針對性治療。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呼吸窘迫癥新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均等分為A(實驗組)、B(對照組)
兩組。A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出生前胎齡(322±06)周;體重(12566±1211)g。B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出生前胎齡(325±03)周,體重(12875±1196)g。本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A、B兩組患兒經主任醫生臨床診斷均確診為呼吸窘迫綜合癥;②家長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與本院簽訂責任書;③患兒未受羊水污染、母體婦科病等影響。A、B兩組患者在性別、胎齡、體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滿足本文研究要求。
12研究方法常規治療(綜合對癥治療):①缺氧糾正;②保持患病新生兒和呼吸道通暢;③保持患病新生兒處于溫暖環境中;④保持患病新生兒各類營養物質供應;⑤感染病預防等。鹽酸氨溴索干預治療:對患兒行鹽酸氨溴索份針(H20163247,山東裕欣藥業)治療,每6小時注射一次,每次注射75mg,連續治療一周。A、B兩組患兒在入我院治療時均行常規治療,A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鹽酸氨溴索干預治療方案。
13觀察指標①實時觀察兩組患兒呻吟、呼吸變換,臨床癥狀改善情況;②通過X片檢查患兒肺部不良癥狀改善情況;③患兒接受治療后的12、24、48小時分別觀察其血氣指標變化情況。④觀察兩組患兒住院治療期間是否有不良癥狀出現。
14評價標準顯效:X光片顯示患兒肺部陰影區消失,呼吸窘迫臨床癥狀消失,血氣大正常指標;有效:X光片下肺部陰影面積減小,臨床癥狀緩解,血氣指標變化好轉;無效:X片觀察患兒肺部陰影區面積沒有減小或擴大,臨床癥狀沒有好轉或惡化,血氣指標無好轉或惡化發展。
15統計學方法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 220處理,A、B兩組患者血氣指標經t方法檢驗,治療效果經X2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后A組出現1例腹瀉、1例嘔吐,不良反應出現比例67%;B組出現1例腹瀉、0例嘔吐,不良反應出現比例33%。X2=0415,P=0654>0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通過本文研究可知,鹽酸氨溴索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臨床治療中,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33%,較常規治療方案(總有效率767%)治療效果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在治療初期血氣指標差距不大,但是接受鹽酸氨溴索治療的患兒在治療24小時候,血氣指標變化較為明顯。由此可說明鹽酸氨溴索藥物的使用可以是患兒吸收藥物的能力增強,繼而使血氣指標好轉。兩組患兒在治療后不良癥狀無統計學意義,可知鹽酸氨溴索使用并不會患兒帶來負面影響。綜上所述可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鹽酸氨溴索干預治療可有效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可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賀書婷.鹽酸氨溴索綜合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臨床療效及對血氣指標的影響[J].藥品評價,2018,15(06):50-53
[2]師淑鋒.鹽酸氨溴索加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癥的臨床探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23):111-113
[3]宋冬梅,溫秋玉,李士杰,郭海云,劉紅偉.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采用鹽酸氨溴索綜合治療對其血氣指標及氧療時間影響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12(04):110-112
[4]謝玲.新生兒呼吸窘迫癥氣管內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的護理體會[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1,9(10):487
[5]王君慶,江英.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癥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學,2009,10(01):78-80
表1治療前后患兒臨床效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