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釗
【摘要】目的:分析粥樣硬化斑塊和頸動脈狹窄采用多排螺旋CT與MR的臨床診斷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粥樣硬化斑塊和頸動脈狹窄患者70例,采用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5例,參照組患者給予核磁共振檢測,研究組患者給予多排螺旋CT檢測,對比2組患者粥樣硬化斑塊與頸動脈狹窄的診斷結果。結果:對比2組患者粥樣硬化斑塊與頸動脈狹窄的檢出率,研究組患者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9428%高于參照組患者7713%,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研究組患者頸動脈狹窄檢出率8571%高于參照組患者6285,%,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在診斷粥樣硬化斑塊和頸動脈狹窄當中采用多排螺旋CT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診斷率,相比核磁共振診斷準確率較高。
【關鍵詞】粥樣硬化;核磁共振;診斷價值;CT;頸動脈狹窄
【中圖分類號】R8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069-02
在臨床當中,患者頸動脈狹窄主要因素就是身體當中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該種癥狀與患者日常生活模式以及飲食習慣具有重要關聯。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極易導致患者頸動脈出現狹窄情況,兩者之間具有重要關聯,導致患者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癥狀,不僅導致患者頸動脈狹窄,對引發患者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也具有極大的干擾。
1基本數據與方法
11基本數據選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粥樣硬化斑塊和頸動脈狹窄患者70例,該70例患者均存在硬斑塊以或者軟斑塊癥狀,具有明顯血管腔狹窄癥狀,全部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均簽署相關知情文件。本次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其中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40例,最小年齡61周歲,最大年齡82周歲,年齡均值(722±13)周歲,采用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5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臨床數據,經分析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參照組患者給予核磁共振檢測,對患者病變位置的頸動脈進行檢測,掃描范圍從患者頸動脈分叉的中心進行診斷,上下不超過2CM左右,檢測器械的矩陣參數需控制在256×384,翻轉角設定為25°,焦距參數設置為14cm、TE36ms、TR21ms,將患者掃描的數據進行重建,以此為根據,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測。研究組患者給予多排螺旋CT檢測,對患者頸部進行橫斷掃描,對患者主動脈以及個體顱低等水平位置進行全面檢測,采用血管成像專業措施,將閾值控制在50HU,給予患者采用高壓注射器進行注入生理鹽水(生產廠家: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56626),將造影劑閾值濃度足夠給予患者進行全面掃描,選取患者頸動脈CT的檢測圖形進行血管重建。
13效果評價標準對比2組患者粥樣硬化斑塊與頸動脈狹窄的診斷結果。粥樣硬化斑塊包括混合斑塊、鈣化斑塊、纖維斑塊、脂質斑塊。頸動脈狹窄分為1級、2級、3級、4級。
14統計學分析將2組患者臨床各項數據均輸入SPSS 210軟件中,2組患者粥樣硬化斑塊與頸動脈狹窄的檢出率均以率(%)的形式表示,行X2檢驗,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結果
對比2組患者粥樣硬化斑塊與頸動脈狹窄的檢出率,研究組患者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9428%高于參照組患者7713%,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見表1。研究組患者頸動脈狹窄檢出率8571%高于參照組患者6285%,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導致患者腦血管發生缺血性損傷的主要因素就是患者頸動脈狹窄癥狀,該種疾病極易導致患者腦部組織的血壓微循環受到阻礙,從而導致患者發生缺氧、缺血等情況,主要臨床癥狀表現頭暈、跌倒等癥狀[3]。在臨床當中患者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動脈狹窄,是導致患者發生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因素[4]。臨床采用核磁共振診斷主要是觀察患者斑塊當中的纖維信號,如果患者表現的強度不同,能夠通過該種情況有效檢測出患者血管壁的主要變化情況。該種檢測方式能夠全面反應患者動脈當中的血管壁,并且對患者纖維穩定性的敏感度較高。但多排螺旋CT檢測,主要是能夠根據患者血管走向,對患者心跳、呼吸等因素對患者頸動脈狹窄情況進行全面檢測,根據宗素英、李楠、張銘貴等人研究當中表明[5],多排螺旋CT 檢測結果明顯高于核磁共振檢測結果,由此可見,多排螺旋CT對患者斑塊檢出率以及狹窄檢出率均具有重要作用,不僅掃描的范圍比較廣泛,對患者實際病情的分辨診斷率也相對較高。
綜上所述,以上2種診斷方式相比,多排螺旋CT診斷率加高,能夠為患者臨床疾病診斷與后期治療提供有效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李輝.多排螺旋CT與MR在粥樣硬化斑塊和頸動脈狹窄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5):92-93
[2]唐浩強.多排螺旋CT與MR診斷頸動脈狹窄和粥樣硬化斑塊的對比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32):247-247
[3]劉廣義.頸動脈狹窄和粥樣硬化斑塊的多排螺旋CT與MR診斷[J].健康之路,2018(1).
[4]王庭萸.CT與MR技術在頸動脈狹窄和粥樣硬化斑塊診斷中應用的價值對比[J].母嬰世界,2017(2).
[5]宗素英,李楠,張銘貴,等.冠狀動脈CT和MR血管成像在粥樣硬化斑塊和狹窄診斷中應用的效果[J].當代醫學,2017,23(1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