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菊
【摘要】目的:探究產婦側臥位分娩結合無保護會陰接生護理方法和護理效果。方法:以我院婦產科于2013年8月-2015年7月接收的480例陰道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護理組和常規組。護理組產婦取側臥位分娩外加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方法,常規組采用臨床傳統的助產護理方法,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組的會陰裂傷率258%、會陰側切率183%和和會陰水腫率63%與常規組相比(667% 、321%、204%),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護理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的概率為08%(2/240),與常規護理組的新生兒相比67%(16/240),顯著降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討論:產婦取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護理方法有效降低了產婦的會陰損傷率和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保障了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值得應用于臨床。
【關鍵詞】側臥位分娩;無保護會陰接生;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178-02
前言
剖腹產對女性的身體損傷較大,目前臨床更鼓勵產婦選擇自然分娩。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自然分娩率也有所上升。我院婦產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產婦側臥位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技術具有較明顯的優勢,盡量維持在自然條件下生產,減少人為地干預胎兒頭部和產婦的會陰部。本次研究我們以我院婦產科于2013年8月-2015年7月接收的480例陰道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護理組和常規組,采用不同的助產方式,比較臨床護理效果差異明顯,現將本次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研究資料
11一般資料以我院婦產科于2013年8月-2015年7月接收的480
例陰道分娩的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護理組(240例)和常規組(240例)。護理組年齡為23-37歲,平均年齡(287±11)歲。孕周在33-41周,平均孕周(376±03)周。常規組年齡為24-37歲,平均年齡(289±12)歲。孕周在32-41周,平均孕周(372±03)周。兩組產婦在年齡和孕周等一般資料上均無統計學差異即(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得到產婦本人及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單胎初產婦,均無產科和內科其他嚴重疾病。
12研究方法常規組施行臨床常用的助產方法。產婦應以仰臥位平躺,助產士站在產婦右邊,等胎兒頭部漏出,產婦陰唇聯合緊張時,進行會陰保護。助產士一邊為產婦接生一邊用手托住產婦會陰部,待胎兒娩出為產婦進行會陰縫合。
護理組采用側臥位生產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方法。產婦取側臥位躺下,進行外陰消毒處理。在接生前多于產婦溝通,緩解其緊張的情緒,使產婦可以投入配合護士接生。根據產婦的會陰情況,胎兒大小和恥骨弓的情況,做好會陰損傷的準備工作。使產婦保持舒適的姿勢,產前宮縮出現時,要留意胎兒頭部,等頭部漏出會陰聯合緊張時,稍稍控制胎兒的娩出速度。輕輕用力,不要讓胎兒出頭出娩過快。待胎兒頭部大頸線娩出,提醒產婦呼氣。下次宮縮時,助產士輕輕托住胎兒頭部,待胎兒自然完成復原外旋轉,完整娩出。分娩完成時,切斷胎兒臍帶進行新生兒處理。
13統計學方法用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x±s) 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分別用 t檢驗和卡方檢驗對觀測值檢測,若兩組之間差異顯著,P<005,則該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會陰損傷情況護理組的會陰裂傷率258%、會陰側切率183%和和會陰水腫率63%與常規組相比(667% 、321%、204%),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23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護理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的概率為08%(2/240),與常規護理組的新生兒相比67%(16/240),顯著降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見表3。
3討論
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越來越提倡自然分娩方式,減少對產婦的身體損傷。常規的仰臥位生產會壓迫產婦的腹部血液的循環,使產婦供血受影響,而側臥位分娩則有效避免了該影響。產婦側臥位分娩還將胎兒所受到的重力分擔,控制了分娩速度,娩出速度放緩,減少了新生兒肩部和鎖骨損傷的發生率。該體位顯著優于傳統仰臥位,有利于保存產婦體力。采用無保護會陰接生可以使產婦的會陰充分擴張,減少外力,會陰所受的壓迫減少,避免了外力干涉所致的會陰水腫和其他會陰損傷。
本次研究發現,采用產婦側臥位分娩結合無保護會陰接生護理方法的護理組的會陰裂傷率258%、會陰側切率183%和和會陰水腫率63%與傳統方式助產的常規組產婦相比(667% 、321%、204%),顯著降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護理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的概率為08%(2/240),與常規護理組的新生兒相比67%(16/240),顯著降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產婦取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護理方法有效降低了產婦的會陰損傷率和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保障了產婦和新生兒的健康,值得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張艷春, 董艷梅. 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15(18):70-72
[2]楊惠芬, 鐘秀珍, 黃麗燕. 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護理措施[J]. 吉林醫學, 2016, 37(7):1785-1787
[3]王鳳芝. 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10).
[4]楊志娟, YANGZhijuan. 探討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價值[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1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