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洪平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階段我國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非常的高,了解一下護理知識是作為一個護理人員最起碼的工作常識。他們通常是歲數較大,行動不便,在平時就缺少鍛煉,加上現在的有病就更不愿意動了。由于患者是心腦血管有病,因此,在護理時要更加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造成人的死亡。
【關鍵詞】心腦血管;病人;日常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7-234-01
我國社會上人們平均壽命增長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們更加注重健康和生活質量。茶余飯后把眼光都望向身體質量,社會的發展讓生活更加富裕,更有精力去鍛煉身體,無論工作多忙都要去健身,但百密一疏,心腦血管病仍然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只要人們患上這種病就要多注意身體的變化,勤給患者量血壓,測心跳,不能忽視病人的一切異常行為,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作為有護理經驗的人員,要給家屬講清患者的病情。讓家屬多留意患者的日常起居,如有異常,及時的與護理人員交流、溝通。作為醫護人員在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幾點。
1及時了解病人自己的訴說。我國中醫治病講究望、聞、問、切,在現代的醫院里,醫生同樣要對病人進行詳細的詢問病情,通過詢問獲取一些重要的信息,以此為依據給病人及時的采取正當的措施,當一位患有心血管的病人來到門診后,醫生首先要問詢有無胸悶、胸痛、心慌氣急,并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及時通知醫師采取相應措施。
2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各項指標,觀察生命體征,定時測量脈率、脈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壓,并做好記錄和以前的數據做對比,如果一單出現明顯變化要第一時間與醫師取得聯系,詳細的做好匯報工作。
3護士應熟練掌握常用儀器、搶救器材及藥品的使用。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經常與病人在一起,對于一些醫療器械的使用方法一定要熟練,患者隨時會出現病情惡化,或者突然出現危險狀況,因此,醫護人員一定要具備搶救病人的本領,會使用搶救器材和藥品,這是一名醫護人員救人一命的根本,是一名醫護理工作者的基本技能。
4搶救用品五固定,即定點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應、定時核對、定時消毒,使其保持完好備用狀態。醫院的每個科室都有搶救器材和藥品,對于這些藥品一定要放在固定的位置,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每天都要專人核對器材和藥品并進行消毒處理,以保證在使用時能及時的獲得,為搶救生命爭分奪秒。
5排泄護理:鼓勵臥床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纖維食物,養成每日排便習慣。連續數日未排便者可給予緩瀉劑或低壓溫水灌腸,對危重病人記錄24小時尿量,定時測體重。患者的身體排泄功能正常工作,表示病人的各項指標正常,不容易得感冒、上火一類的病,一旦病人排泄不順暢,無論是大便還是小便都是患者的身體不適的信號,一定要頓留心注意,對病人的一日三餐給予適當的調理,讓其既有蔬菜,又能營養均衡,多喝稀飯,保證身體不缺水。
心腦血管病人一旦患病留下后遺癥的可能性非常大,病人將需要長期的護理,當病情穩定后要出院在家修養,病人的護理工作就有醫院轉到家里,“陣地”雖然變了,但是照管病人的責任更加重了,在醫院里,無論發生什么狀況,醫生都能及時的處理,但家里就會不同,因此,病人出院后,要給予身體生活起居、心理等各方面的細致關注。筆者認為對于家庭護理要在以下幾方面提起注意:
1日常生活護理:營造一個使心情愉快、充滿溫馨的家庭環境。居室最好向陽,溫度20℃左右,相對濕度在70%左右,室內通風透氣,空氣清新。穿著衣服應柔軟、寬大,內衣以純棉為好,勤換,勤洗,床鋪整潔,干燥,常晾曬和清洗。心腦血管病人患病后,很有可能留下后遺癥,病人出院在家修養時,更要給其提供舒適的環境,為其恢復健康打下基礎,讓病人無論是飲食,還是生活衛生都能感到舒適,只有病人生活上舒適了才會在心理上舒心,才有助于病情的好轉和恢復。
2口腔護理:每日早晚各漱口1次,對吞咽不正常者,每餐后清潔口腔,防止殘渣滯留口腔引起炎癥。對鼻飼者,每日應進行兩次口腔清潔。照顧心腦血管病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要想周到,更要防患于未然,口腔衛生是護理時也應該關注的問題,不要讓一些食物殘渣停留在口腔內,病人一旦嗆著將出現病情惡化或者容易引起口腔炎等口腔疾病,雖然口腔潰瘍不會威及生命但是將給病人帶來痛苦,飲食不規律等問題。
3及時的給病人清理皮膚,保持清潔:有些家庭成員會認為,如果給病人總是洗澡會感染感冒,感冒會使病人病情惡化,或者是引起病情的反復,因此,不愿意讓病人洗澡,更不愿意讓其經常的泡澡,其實,科學的角度說這是不合理的,不利于病人的身體康復。經常洗澡能讓干燥的皮膚變得濕潤,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當病人的血液循環加快后更有助于休息,比任何藥物的作用都要好,因此,要給病人定期洗澡,也可以用熱水泡澡,讓他們在熱水中感受渾身的舒適,全身心的放松。對于日常的洗澡可以每周洗浴1次,水溫宜在35℃左右。如果病人長期臥床,對于護理人員來說責任更加重大了,需要每2~3小時翻身一次,最長不超過4小時,一定要注意不能讓長期臥床的病人的身體形成褥瘡,一旦形成褥瘡,病人的身體將很容易被病菌侵蝕,如果發現病人的臀部發紅或者有些按壓的痕跡,要及時的給病人的那個部位晾干,不要讓其破裂,一旦破裂將很難恢復,對于易受壓部位墊棉圈和軟墊,床鋪、衣著保持清潔,不可受潮。長期臥床的病人二便也會有困難,特別是大便,長期臥床病人會便秘,護理人員不要等到病人有大便征兆時再照管,根據病人的飲食量,兩三天排一次大便,大便時要擠上開塞露讓病人及時排便。如果病人的大小便失禁,要多觀察被褥是否干燥,及時的換洗褥子,在病人的身下墊一個小褥子,當尿濕后便于換下,并且容易清洗、晾曬。
4對病人的康復訓練引導:當病人適合康復時,要經常的針對患病部位進行訓練,剛開始時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有一個適應的階段,更不能讓病人鍛煉的時間過長,康復訓練分為語言訓練和肢體訓練,言語訓練要讓病人一遍遍的重復錄音機的語言,還要與病人多交流,讓病人的大腦反映速度能跟上嘴的語言表達,讓語言和大腦的反映相一致。對于身體行動不便的病人,要在家屬的陪同下練習走路或者鍛煉,對于鍛煉不要間斷,要持之以恒,長期堅持。
5對病人的吃飯進行調整:膳食營養要全面,保證蛋白質和維生素的供應,多吃蔬菜和水果。
參考文獻
[1]葉任高, 陸再英:《內科學》第六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2]戴自英: 《實用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3]王曾禮, 馮玉麟: 《呼吸病診療手冊》.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