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剛倫
摘要:民間口傳文藝是文藝的始祖,它的歷史很久遠,“自有人類即有詩”是有道理的,文藝作為人類情感的交流工具,自有人類即已產生,所有重要的文藝形式都是首先從民俗文學中創造出來,而為作家、藝術家的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源。從二言詩、三言詩、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詞、曲、白話新詩、話本小說、戲劇、音樂、舞蹈、繪畫、雕塑……種種文藝形式,都是由民間文藝首先創造出來。
關鍵詞:文學創作;民間文藝;吸納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5-5312(2018)24-0014-01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指出,所謂文學傳統,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其一體現在一部部文學遺產里,是印到紙上或刻在碑上的文學作品,另一層面沒有印成書,在民間以口頭方式一代代傳承,可能來自集市上的民間說書人、生產隊的飼養棚,口口流傳。充分利用民間鄉土資源,需要每個作者都了解自己的生活圈子,熟悉周圍的事,善于從生活中捕捉故事情節,并從民間對話中提煉出文學語言。
凡是最偉大的文藝家,都是受民間文藝的哺育而成長的,他們的天才慧眼善于“沙中識金”,從民間文藝的“沙?!敝锌吹介W光的金子,并加以學習、利用,當然,還要有“沙里淘金”的功夫和毅力,這是很不容易的。屈原的創作也離不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與歌謠的根基。
司馬遷的歷史文學正得力于他走遍大半個中國直達云南西部去訪問故老搜集民間傳說故事與歌謠、諺語等口頭文學。曹植是才華橫溢的,他的詩現存70多首,其中50多首是民歌樂府體的。他還向邯鄲淳講說過“俳優小說數千言”,邯鄲淳正是中國第一本笑話書《笑林》的作者。
李白曾寫過所有樂府古體,而且寫過當時唐代民歌的許多新體,他清新自然的詩風正得力于民間口頭創作。直到晚年他還不忘教導青年詩人系統學習民歌,曾“授以古樂府之學”,他對民歌是深有研究下過苦功夫的。杜甫最有名的詩篇是“三吏三別”,正是用樂府歌行所寫的古體詩。
白居易提倡“新樂府”,更旗幟鮮明地學習民間歌謠了,他深知用歌謠體寫成的詩才能深入民間。
在小說創作中也是如此,羅貫中、施耐庵、吳承恩正是在民間藝人話本小說的基礎上創作出他們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的,話本就是口述故事的底本。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明確地說是他搜集的許多口頭故事的加工和記錄。
在戲劇創作上也是如此,“書會才人”關漢卿、馬致遠等戲劇大家,都是學習和運用民間戲曲的形式和藝術成果進行自己的戲劇創作的。
現當代文學中的魯迅、茅盾、老舍、沈從文、趙樹理、孫犁、汪曾祺、劉紹棠等小說大家,也都非常重視對民間文學的學習和運用。
魯迅晚年還寫過一篇《不識字的作家》,對民間文學做了極高的評價,說它雖不如文人創作的細膩,但卻“剛健清新”,在舊文學衰頹時,對振興新文學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音樂舞蹈方面,現代所有著名的音樂大家都注意學習民歌,冼星海還寫了不少文章,提倡學習民歌,他和聶耳的許多作品都運用了民歌的素材。
這種創作方式在國外的大音樂家中也是十分流行的,民歌是音樂之根,格林卡甚至說:真正的作曲者是人民,作曲家們不過是把民歌編織起來而已。當然,這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作,是一種創新。
西方文學中的第一流作家如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席勒、拜倫、雪萊、普希金、果戈里、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高爾基等,都是非常注意學習民間文學的。
巴爾扎克說:“我的‘人間喜劇可以說是西方的《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譚>)?!辈⒄f他要寫的是被歷史學家忽略了的“風俗史”。可見他們是非常重視民間文化的。
希臘神話和史詩,反映了人類童年的天真,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至今仍給人以美妙的藝術享受,其藝術成就之高是令人驚嘆的,例如世界頂級的小說大師托爾斯泰就明確表示:“如果不謙虛地說,我的《戰爭與和平》可以說是俄羅斯的《伊利亞特》?!蓖袪査固┦前押神R史詩作為典范進行學習的,西方的著名作家也都是這樣,許多人都反復閱讀甚至背誦過荷馬史詩。
在中國也是如此,《詩經》是六經之首,文人都要背的,而《詩經》中文學成就最高的是國風、小雅中的民歌民謠,即民間口頭創作。后來漢魏六朝樂府詩中的精品也是詩人學習的典范之作,李白給年輕人講“古樂府”專題課,不是偶然的。要寫好詩必須學習民歌,這是天才詩人們的共識。天才的慧眼能“沙中識金”,天才的努力會“沙里淘金”,學習人民的天才創作,這正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毫無疑義的。
新中國成立之初,最重要的文藝話語乃是宣傳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打破封建文藝觀占領的報刊、舞臺、銀幕等陣地,普及民間文藝民主傳統,建設“人民的文學”觀念。
可以明顯看出,延安時期強調的人民文學傳統,在談論文藝問題的過程中處于核心位置;以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為指導的新文藝路線,迅速成為北京文藝的主流,同時,來自延安的文藝工作者也成為新中國文藝話語的擁有者和敘述者。可以說,收集、整理、改造民間文學,對于“五四”新文學運動、延安魯藝到新中國建立后的新文化新文學建設,起到了核心作用,為新中國人民文學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民間文學的精品集中了人民天才的光輝創造,是歷代作家學習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