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佳

摘 要:本文就項目教學法在設計表現技法課程中的重要作用為出發點,針對目前設計課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課程體系,將項目實際應用與廣告學專業設計課程中的教學知識進行結合提煉。主要以屏南北墘村旅游手繪導覽圖的制作實施作為教學項目,論證該項目在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課中的可行性,并對兩者結合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進行具體論述、分析。
關鍵詞: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項目教學;實施運用;可行性
區域形象的塑造包括現實的構建和藝術的再現。在現實層面中,提升區域形象是長期復雜且龐大的系統性工程,不能以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但在藝術再現層面中,可提煉區域特質,突出城市意象,以藝術表現形式形成一定的產品,能使區域形象得到一定的提升。[1]故經濟性、可攜帶性強的紙制品可成為城市形象傳播的載體,并易于實施成品轉化。因此,作為一種紙制品,手繪圖通過涵蓋了一定的地理信息、文化信息、旅游資訊,而且具有一定的美感,能夠代表村莊的形象手繪地圖的設計,重塑區域文化名片,產生區域認同感,將村莊的地域特色用概括性的手繪表達方法予以提煉,便于傳承村莊文脈、彰顯村莊特色。
目前,陽光學院以注重技術教育為教學宗旨,采用高技能雙師型的模式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并以校企合作的運營模式為基礎進行教學改革,大力推動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對接,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學院的設計課程大多以實踐為主,教師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缺少探索和創新,只是單純按照課程體系推行,課程與課程之間的聯系性不強。手繪能力是廣告學設計的根基,這塊內容的講授更是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本文以屏南北墘村水鄉地圖的繪制為例,探討北墘村旅游導覽圖制作項目,在手繪表達方式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和積極性,提高學生手繪理論知識和項目實踐應用的綜合能力,實行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教育理論,補充了手繪地圖設計教學的創新方法,同時強化村莊區域特色的理論感性表達。
1 手繪地圖的概念與類型
手繪地圖是用手繪的表現形式,結合平面地圖與立體繪畫,兼具實用、觀賞、收藏紀念價值的紙質產品。[2]滿足了人們對于以景區、名勝、城市景觀等為專題的地圖更需藝術性的要求。既要考慮地圖嚴格的數學基礎和精準的空間關系,又要突出地圖的藝術美感和張力。[3]
手繪地圖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寫意型,以豐富的想象進行構圖,以少量的要素進行表達,展示繪畫技法的成分占很大比例,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此類。第二類是以數學基礎來編繪,與一般地圖在要素上接近,體現出手繪風格地圖的優點,再配以一些技術手段,從美術范疇的透視到地圖學范疇的投影、比例尺元素等因素,如鼓浪嶼手繪地圖與手禮網的商業合作的廈門旅游攻略手繪地圖。
2 項目教學法在手繪效果圖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是面向設計專業開設的一門以實用性和實踐性為特色的技能型課程。其開設的主要目的: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設計表現技法,理解設計、深化設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項目教學法在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課上運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1 培養目標的一致
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的培養目標放在造型、色彩和質感的表現上,使學生在訓練設計技能的同時,還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與協調能力,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旨在培養具有手繪快速表現技法,富有想象力和手繪能力的實戰型設計人才,滿足社會對專業設計人才的需求。這和項目實戰訓練的目標形成相互呼應的關系,兩者在培養指導學生的目標上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2.2 教學內容的延伸
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是以造型、色彩、質感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手繪效果圖繪制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是關鍵。其教學內容主要是由若干種表現技法構成的,我們可以把彩鉛表現技法、馬克筆表現技法、綜合表現技法、快速表現技法等,結合到課程實踐作業或一個實際項目中,項目成果就是一張張手繪效果圖,是對教學內容的檢驗和自然延伸。
2.3 實踐能力的提升
從本質上講,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的突出特點是實用性與實踐性。學生學習的關鍵是,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手繪表現技法和能力,養成良好的設計思維和習慣,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北墘村手繪導覽圖制作項目的核心在于如何把完美的設計理念通過視覺方式傳達出來,而手繪恰恰是最直接、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基于該項目的教學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深入實際,訓練手繪技能,提高綜合能力。
3 項目教學法在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課中的應用
項目教學方法是具有明確目標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明確的項目要求,要想完成最后的項目要求,就要把各個階段的項目要求完成。通過實際執行的操作掌握、學習教學內容,教學思路在實際操作中也能夠被學生有效把握,達到教學目標。
3.1 制訂可操作項目計劃
項目教學法就是通過項目的引導進行教學的形式。為了有效地傳達教學內容,首先我們研究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的課程教材的基礎要求,再利用圖書館、網絡、學校網站等搜集更多相關的資料,最終以屏南北墘村水鄉地圖的繪制為切實可行的項目。以完成項目任務為中心,執行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3.2 項目教學的準備工作
項目教學方式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有靈活性和不可預測性,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難度更高,對于各方面的內容也有更高的要求。項目前的準備工作必不可少,老師和學生都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滿足課程項目的需求。對于屏南北墘村水鄉地圖的繪制項目,我們撰寫了手繪圖的實際操作指導書,包括操作步驟、相應的知識點、手繪的方法和技巧,同時制作了任務課件。[4]與此同時,學生也準備了手繪項目的相關技法和理論知識。
3.3 項目教學的實際操作
項目教學就是通過實際項目操作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的一種方式,做項目首先需分組,通過競爭機制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我們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在小組里,通過同學的自薦或者同學推舉的方式選出小組長。小組長負責制訂項目發展的計劃,分配各個同學的工作任務,監督檢查各階段任務完成的狀況。
4 北墘村手繪導覽圖項目的設計
基于北墘村手繪導覽圖項目,在制作過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時,應重視地域景觀特色的選擇、手繪導覽圖的成果展示、教師的評估總結等。將項目教學引入課堂,教師的教學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抽取適合項目教學的內容采用項目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項目教學法在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課程中的應用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4.1 主題與定位
區域形象是對這一區域的認知和評估,是歷史的積累,區域形象的設計涉及區域和城市規劃。[5]區域形象作為公眾心中形成的總體看法評價,包括如自然資源、地理環境、區容區貌、基礎設施等具有客觀形體或可以精確測量的各種因素的硬形象和包括精神理念、經濟發展、文化氛圍等的軟形象。[6]
4.2 發掘區域特色,定位村莊意象
一座村莊的外在形象一定是表現為其內在秉性與文化歷史積淀,將內在氣質外化則抓住了設計的落腳點。北墘村是以北墘的黃酒為基礎發展的村莊,積淀了豐富的黃酒文化遺產和空間記憶。北墘村的黃酒文化是北墘村的寶貴財富和文化體系的重要內容,故以北墘村的黃酒文化為落腳點,以黃酒和村莊的文化遺產為主脈絡,以“美麗黃酒北墘村”為該區域的城市意象定位。
4.3 分析傳統地圖,確定設計原則
北墘村的傳統紙質地圖由于標準統一、差異性不強的特點較難給使用者留下特別的印象,難以體現該村的特色和形象,并且也缺少認知心理學中強調的標志、節點、道路、區域、邊界這五大意象要素,失去了其在認知過程中本該具備的引領功能。我們設計的項目中的手繪地圖,在保證地圖的實用性的基礎上,著重突出其佳釀黃酒以及山清水秀的特色,實現北墘村形象定位與傳播的唯一性與排他性。
5 北墘村手繪導覽圖項目的具體實施
5.1 分析北墘村意象空間要素,確定設計思路
在北墘村的手繪過程中,讓學生自行設計方案,找到自己覺得比較困難的地方,并與同學、教師一起解決。從設計思維的培養角度,讓學生由紙上談兵到模型推導,讓他們大腦中最初的朦朧構思一步一步得以成型,并讓他們從中尋找自己在前期創意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在以后的設計中注意避免。主要從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整體到局部再到點,確定思路和步驟。以該區域的衛星地圖為底稿,南北各以該村莊的進口和出口為界,圍合起長條形的水系和路線范圍。同時,在設計地圖道路框架時要保證在道路走向、方位不變的前提下做一些調整,體現效果,突出景點。
5.2 提取典型元素、進行藝術創作
北墘村手繪地圖形象設計應遵循“形具而神生”的規律,提取典型元素并通過藝術化手法創新視覺元素。通過對文化歷史、人文風貌的綜合分析,以黃酒文化和部分重要歷史遺址為主脈絡,貫穿北墘村的文化發展、村莊變遷。同時,可用旗幡、幌子、印章等,分別用以表示飯店、民宿、景點等。可結合北墘村手繪導覽圖項目的經驗,利用該村的場景照片作為手繪的范本,訓練學生的尺度感以及效果圖的表現藝術技法。
5.3 具體設計手法
在北墘村旅游導覽圖的制作中,采用了中國畫的散點透視表達方法,并從畫面集中的重要景點分散出去,用靜態的色彩形式加以表達。在該旅游導覽圖中,一組同類建筑采用三點透視的方法,不僅使建筑顯得整齊而且還增加了群體建筑的氣勢,并注意建筑的虛實處理,以個別重要景點為中心,由中心向外圍進行處理。在上色時,重點突出黃酒文化展示館、齊天大圣廟等代表性的建筑,用明快而又特色分明的顏色去表達各類建筑。舍棄妨礙讀圖的細節,如建筑層數、施工中的場地、同類型的建筑等。在繪制綠地時,其作為輔景不可細化,要減少干擾。設計流程可參考:利用三維地圖作為底圖或參考,選擇合適的角度,底圖打印上覆蓋硫酸紙或直接用手繪板繪制草稿,工具上色或手繪板上色,掃描入電腦調整或直接調整,添加文字排版,出圖。
5.4 典型要素的設計
在手繪教學過程中,雖然要合理利用計算機的功能,但也要避免過分依賴軟件制圖。在設計北墘村效果圖的典型要素時,鼓勵學生先用手繪描繪其構思,再用軟件進行修補和完善,而不是直接利用電腦軟件中的素材庫。設計要突出標志物的定向作用,滿足使用者定位的需要。此外,整個北墘村的手繪地圖變得更具故事性,化曲為直,藝術加工,使其符合觀賞的路線習慣。
6 項目成果評估
項目實施的意義是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個項目完成得如何需要作出最后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判斷該項目完成狀況以及完成效果。既然是項目教學方法,就要突破傳統只以老師的評價作為最后評判的唯一標準,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主動參與,成為評價的主體。[7]所以,可以豐富評價系統,設定自主評價、小組評價、教師總結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參與的意義。通過客觀評價學習過程,使學生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同時,教師還要適時地給予學生幫助,為學生解疑釋惑,給出更合理的意見建議。
因此,項目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處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學生通過該項目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和每個環節的基本要求。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圖1展示了北墘村手繪導覽圖項目教學實施過程中,廣告班學生小組的圖稿。
7 項目教學法在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項目教學注重在真實場景下以明確目標為導向的教學活動。它要求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學習活動來掌握真實、實用和有意義的語言。它提倡以教師教學為主導、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和主宰,而是以組織者、引導者、顧問或者同伴的身份出現,學生的學習也成為一種滿足需要、發展興趣、提高能力的過程。它倡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參與教師或教材精心設計的任務活動中認識語言,運用語言,發現問題,找出規律,歸納知識和獲得成功。
8 結語
北墘村旅游手繪導覽圖的形象是一個村莊軟實力的重要組成,是村莊競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北墘村手繪地圖以其獨特的魅力,實現了對村莊形象的提升。它遵循層次性和特色化原則,通過豐富的藝術手法展現該村莊的魅力,對北墘村的形象進行提升,引發使用者的興趣,最終達到宣傳區域形象的目的。
項目教學法打破了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項目教學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成為師傅或者學習伙伴,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得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課堂在師生互動中推進,在趣味盎然中進行,深感項目教學大有作為,實現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曉子.基于認知地圖理論的區域形象提升設計——以洛陽城市手繪地圖的創意設計為例[J].裝飾,2014?(5):52.
[2] 楊軍.手繪地圖旅游新寵[N].地質勘查導報,2005-04-26.
[3] 康國萍.讓手繪地圖重放異彩[N].中國測繪報,2002-03-16.
[4] 梁少鋒.淺談項目教學法在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課中的運用[J].青春歲月,2013(17).
[5] 胡兆量.區域形象設計[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2(22):1-4.
[6] 楊純.以藝術創新推動河南高校形象提升的應用研究——以鄭州大學新校區為例的創新實踐[J].文藝生活,2012(8):206-207.
[7] 張暉.項目教學法在手繪效果圖表現課程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4(09):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