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雁 陳蕾
摘要:絕版套色木刻有著其獨特的制作方式,成為一種新的套色木刻表現形式。而在絕版套色的過程中,色彩相互疊加出的畫面效果,深深吸引著我,在絕版套色木刻的學習中,促使我去深究色與色碰撞出的火花。
關鍵詞:絕版套色;色彩;疊加;意外
中圖分類號:J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026-01
一、絕版套色與傳統套色的區別
制作方式來看,絕版套色木刻與傳統套色木刻都是通過畫稿、刻板、印刷來完成的,雖然傳統套色可以全部刻完之后再開始印制,隨時增加印刷的數量,但是卻容易錯版,而且刻板費力,整個過程枯燥乏味,只能按照規定的流程走下去,不能給人發揮的空間。絕版套色在畫稿上更加簡練概括,色彩可以更豐富,它在某些方面上突破了傳統套色的限制。“絕”,顧名思義就是唯一性,就是將本來要用多版印刷完成的作品濃縮到了一張板子上完成,讓套色木刻變得自由隨意又不失美觀,它的確是在傳統套色木刻影響下的一種突破。省去了古板的刻印步驟的絕版套色變得很自由,凹凸版隨意的轉換,使整個過程隨著未知進行變得更神秘吸引人,透露著一種創作情懷在絕版套色作品中。
二、絕版套色的制作
絕版套色木刻一般分為兩種方法制作:第一種是黑底法,就是以深色為底色開始印直到最亮的顏色;另一種是白底法,就是反而行之,從淺到深的刻印,層層覆蓋。兩種方式都是把想要留住的地方刻掉,每刻一層,就要套印一次,雖然步驟相似,但它們做出來的感覺卻各有不同,用黑底法因為要用亮的顏色去覆蓋重顏色,所以油墨在調制時要干一些,滾在版面上要多一些,這樣才能壓得住下面的顏色,一遍遍的疊加,畫面就顯得比較厚重。而用白底法,顏色逐步加深,油墨比黑底法要調的稀一點,增加透明感。黑底法的難度稍微小些,白底法給人感覺更靈活。兩者油墨都不能太厚,要一層層的疊印,施太厚的話油墨就會往上翻,所以要薄滾薄印,一旦開始就不能停下來,直到最后做出連自己也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正是絕版的魅力。
三、對絕版套色的感悟
被絕版套色吸引,不僅因為它的“絕”,而且顏色與顏色疊加之后的美讓人眼前一亮。色彩與絕版套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絕版套色作品出彩于其中的顏色。就像三原色能通過比例的不同變化成不同的顏色,絕版套色的兩種不同方法也能使同一張稿子做出不同的感覺,原因就在于兩種方法中色彩疊加先后的不同使一幅稿子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畫面效果。不同創作者對色彩不同的理解和運用,使絕版木刻作品變得更豐富生動、百家爭鳴。
色彩疊加的魅力是不能用一兩句話就概括完整的,顏色疊加技巧的嫻熟與否對于整幅畫的效果影響也很大,還要考慮亮色與后面所要印的部分的關系,而且滾墨的時候要注意油墨不能太厚,墨要調制均勻,用的滾筒要平整,以免滾在版面上有的地方會出現又薄又厚的情況,在第二版的時候就要注意顏色之前的色階關系,如果顏色之間的反差太大,畫面的關系就特別容易混亂,反之,顏色的差別太小會顯得模糊難辨,把握好前一版顏色與后一版顏色的色彩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另外還要注意換墨的時候要把前一版用過的油墨用松節油擦干凈,污漬可能會弄破壞整個畫面最后效果,接著往下印的時候,顏色可以多一些主觀的改變創造,比如增加互補色的銜接、冷暖色的變化,使畫面更豐富,形成既對比又統一的色彩關系。
在最后一版用到的顏色應該起到穩定整幅畫面色彩關系的作用,就要把握它的明暗,太極端的兩種情況都會影響整個畫面的最終效果,所以對顏色的把握要求就比較高。也需要十足的耐心和專心,因為絕版不可再生的特殊性要求由刻到印整個過程不能粗心馬虎,一開始就要確定印制的張數,做好充足的準備。而且細心看會發現每張絕版作品的顏色也會有著不同的差別,滾筒在板上滾壓的壓力以及榻印的力度的不同都會影響色彩疊印的效果,或者又是沒處理干凈的余墨,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最后畫面各有其不同效果的原因。另外在絕版套色的過程中,刀法的運用、材料的選擇也是一門技巧。一版多印的作畫過程使整個畫面都在畫家的主觀創作下熠熠生輝,每種顏色相互碰撞出來的火花為最后的畫面效果蓋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在偶然中記錄突如其來的意外,為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絕版套色工藝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技巧。其實絕版套色木刻的奇妙不僅僅只有這些,還有很多神奇之處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絕版套色工藝作為一種新型版畫制作方式,以其簡練的印制過程和未知性被越來越多的版畫家們實踐、完善,也有人為絕版套色工藝的發展付出了畢生努力與心血,推動著版畫工藝的繁榮發展。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大眾的審美也更加多元化,要求版畫工藝順應時代的潮流保持創新與發展,開拓出一片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