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宇菲
摘要:八大山人晚年的繪畫有大量的奇特的繪畫,反映出他對人生的意義的考量。圖像學一詞是由圖像住發展而來,它用來研究繪畫的主題、意義以及和其他文化之間的關系。本篇文章從圖像學的方向來研究八大山人的《安晚冊》,探究八大山人富于韻致、節奏變化的筆墨形式以及他精神世界的安然。
關鍵詞:八大山人:安晚圖;圖像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032-01
朱耷,明末清初畫家,中國畫的多一代宗師。本命朱統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是典型的文人畫,并且成為文人畫花鳥畫發展的重中之重。八大山人與石濤、髡殘、弘仁被稱為“清代四僧”,這四位畫家皆為明朝的遺民,他們在政治上對清代統治者并不滿意,精神上也承受著極大的痛苦,他們將這種心中的憤懣反應到了他們的藝術作品之中,從而呈現出特有的風范和品格,八大便是這樣的畫為心跡。
圖像學主要是來研究繪畫的主題、意義以及與其他文化之間的聯系,目的是為了更清晰明確的了解繪畫作品的象征意義,以及與各個繪畫文化之間的關系和暗示的思想主旨。潘諾夫斯基在《視覺藝術的意義》一書中,將圖像志與圖像學區分開來,并且將圖像學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前圖像志描述”,即視覺上立即能辨識的事情,屬于基本的形式;第二層是“圖像志分析”即結合圖像所代表的傳統意義,進而對作品進行闡釋;第三層是“圖像學闡釋”即圖畫作品中更深的層次的內涵,是跟深層的意義。《安晚冊》就是八大山人晚期杰出的作品代表,“安晚”二字靜怡且有詩意,二字也是“安度晚年”的祝愿之意。《安晚冊》是因為取南朝宗炳臥游的典故,營造了一個靜怡放松的圖畫的精神世界。就以圖像學來對八大山人的《安晚冊》進行美術內容的歷史探究。
一、前圖像志描述
如果首先不考慮繪畫的再現有什么特殊意義,只看畫面所呈現的內容,便會發現《安晚冊》畫作為冊頁,共二十二開,紙本水墨,每一開中包括有一支蘭花、一株玉蘭、一幅山水、竹石、一尾鱖魚、打盹的鳥、荷、虎貓、一藤葡萄、冬瓜老鼠、一塊巨石、類似于芍藥的花卉、芙蓉,每一開的繪畫都簡潔明了,筆筆勾勒生動有趣,這就是圖像學的第一層描述,前圖像志描述。
二、圖像志分析
這個層面的分析具有更深層次的含義,第二開中一只平常的小花瓶中插著一枝蘭花,不同于現已出現的構圖表達方式,表現穿插的藝術;第三開是一株玉蘭,典型的八大構圖方式,有張力且均衡;第四開為山水,將廣闊的大自然轉化成自己筆下的山石樹木,以后就可以在家中借助山水畫深思就可以達到精神的逍遙,既“臥游”。第五開的竹石,畫作不拘泥于具體的形狀,也沒有特定的分割,就在似與不似之間渾然天成。第六開畫了一尾鱖魚,十三開也是一條小魚,兩條魚的朝向各向左右,更像是精神的逍遙者。第七開是一只棲息在石上的鳥,從畫中觀者也會得到一絲的平和;第十開、十八開也是鳥,這種擬人安詳沉睡的鳥,就像是禪定的僧人。八大的鳥形象多變,象征一種自由,說象征的意義是隱晦的,我們可以將這種特別當作是圖像學中的元素。第八開的荷,荷葉濃淡適宜,隱約漏出荷花,韻味十足,相比徐渭,添加了幾分抒情,這也許是曾經為僧的內斂。第九開是一只貓,八大筆下的貓更像是虎貓,不執著于一個特定的物像。十一開是一藤葡萄,葡萄具有懷才不遇的含義,也有富貴吉祥之意。十二開是冬瓜老鼠,十四開是一塊巨石,畫面有一絲詼諧,也多少有些孤獨。十五開是一株花卉,類似于芍藥,畫面內容左右形成強烈的對比,暗語轉化之意。十六開是芙蓉,與第三開相呼應。
饒宗頤先生曾經有文章指出八大山人花鳥畫的構圖與禪宗思想偏正辯證的思想,虛虛實實,將分散的要素渾然一體。整合八大《安晚圖》的畫冊,表現的更多的是精神的逍遙著,氣定神閑,形象多變。
三、圖像學解釋
八大山人的繪畫淵源,承襲文人畫,以及梁楷、陳淳、徐渭等畫風,早期作品處于一種“模仿塑形”狀態,畫風成熟之后,以象征寓意等手法,擬人的情趣,夸張的形象傳遞情感,抒寫靈性。八大的畫有人看出了“簡約”,有人品出了“冷逸”,也有人容易說“生意勃然”,畫無盡的時空,寫苦悶的超越,重繪畫性的精神內涵,他的創新精神對我們當今的繪畫也有不可忽視的啟迪作用。用圖像學來分析《安晚圖》目的就是為了發現和解釋繪畫中圖像的象征意義,揭示八大的怪異切值得深思的作品在各個文化體系和各個文明中的形成、變化,以及所表現或暗示出來思想觀念。
八大通過他的怪誕繪畫形式,敘述一個個表面變化的故事。變化哲學是中國傳統的重要思想,中國哲學中的儒道兩家都強調變易。這種思想認為,宇宙變動不居,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易傳》就是一部講變易的書,宇宙不主故常,才生即滅,處在永不停息的變化之中。轉眼就是過去,片刻即為舊有,變化是無稍暫息的,八大顯然是受到這樣的思想影響。
博山元來曾說:“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八大其實正像他的這位禪門四世祖,在破敗的天津橋上,思考人生的意義,在繪畫中描繪自己精神狀態的釋放和生活安樂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