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要:從古至今,大自然豐富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人去探索它的奧秘。人們模仿鳥制造飛機,模仿魚制造潛艇,模仿蝙蝠制造雷達,這一切都是人類的天賦。在感受大自然的魔力的同時,人類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自然的模仿中去。仿生學也應運而生。生活中的許許多多設計靈感來源于自然。仿生設計更好地體現出了生活中的自然美。如果人們接近自然,就越有機會發現自然事物中的真理和精確的美學概念。仿生設計已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并產生了各種審美效應,為設計領域開辟了新的思路,推動了設計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仿生;藝術設計;美學
中圖分類號:J5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4-0184-01
一、藝術設計領域的仿生設計美學
設計是一種委婉的樸素。它用最簡潔的象征語言創造最具代表性和最深刻的藝術作品。無論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無論是一維的,還是多維的,無論是簡單的,還是復雜的,一經設計師巧妙之手便意味無窮,意義深遠,給人一種前所未有的審美愉悅。因此仿生設計越來越受歡迎,其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仿生設計的產品不僅具有單一的實用功能,而且具有審美功能,即能滿足人們的精神心理需求。
二、仿生藝術設計的概念及應用
德國著名設計大師路易吉·科拉尼曾說:“設計的基礎應來自誕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現的真理之中。”同時,設計的焦點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使用不可再生材料的替代品等簡單層面,如何既能享有自然事物的“色、形、觸、味”之美,又能就地取材、兼顧成本與功能,才是近年來設計師努力的方向。仿生設計過程并不是對生物的簡單模仿,而是從自然靈感衍生到日常設計工作中,模仿、變形、抽象和重塑生物體的整個形態或部分。
莫斯科的家具設計師Igor Lobanov設計的多功能充氣式沙發,將仿生學應用于家具上。這件家具的名字叫做“PicCells”,由一個外殼和里面的細胞結構組成。在收起的情況下,座椅可以當做一個空間隔斷使用。充氣座椅展開之后,你可以看到里面有細胞裝結構,重啟之后可以變成柔軟的座椅坐墊,與此同時外殼還可以當咖啡桌使用。座椅中的細胞結構是由動物、植物和物品的線條啟發的,如橙子、樹葉、蝴蝶和泡沫。由于采用折疊和充氣式結構,可以大大節省占用空間,將咖啡桌、座椅和隔斷三者功能融為有機的整體。
象山公園地處廣西桂林市中心,象鼻山又名象山,被人們美譽為桂林市的城徽。其山形酷似一頭駐足漓江邊飲水的大象,是公園的主要風景區。公園為了突出象山自然景觀,在江邊水中有石頭雕刻的小象,在水中嬉戲玩耍,有的“小象”把鼻子伸到水中在喝水,有的把鼻子朝向天空,正在噴水,頗顯可愛。公園內還有用植物修剪成的綠色小象,姿態各異,在一進公園大門處,有一石壁,上面有不同的“象”字,有篆書,隸書:象鼻山公園的許多景物都和象有關,小橋邊有可愛的“小象”,石凳也是象的形狀,就連石板路上也都刻著“象”字和“象”的圖案,公園的景觀設計與自然和諧相處,讓游人感到獨具匠心的會心設計。
三、仿生藝術設計的美學效應
1.功能多樣化的美學效應。在物質生產和勞動的社會歷史過程中,人們形成和發展了生理心理審美結構與道德、智力、身體和審美功能的需要。產品更新和發展的要求以及它們的時空環境和信息流是不可避免的。仿生設計具有一定的材料和技術屬性。它也符合客觀規律,具有方便日常使用和實現人類目的的優點,滿足欣賞要求,達到賞心悅目的美。
2.行為心理化的美學效應。對于現代人而言,道德、智力、身體、美的對立統一和全面發展,不僅從可能性走向現實,而且日益發展為必然。在現代科技革命的歷史條件下,社會大工業生產的面貌和現代大工業的現代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產者不再是生產過程的主要生產者,而是成為機械技術系統的監視器和調節器。當今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價值觀的改變和變化,人們需要更多的情感滿足、心理補償、身心平衡、審美調節。
3.價值個性化的美學效應。在產品的情感與個性化及其時空環境和信息過程的結合過程中,開發和展示了人的德性、智能、形體美、個性發展的結合。要組織仿生設計,發揮個體價值觀的主動性、創造性。它不僅將科學技術的真理性與人類目的的善性聯系起來,逐漸獲得了對象尺度與人的尺度之間的辯證統一,又實現了人與現實世界的和諧統一,不斷創造美,實現美,發展美。
四、結語
真正美的東西不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遜色。自然作為一個創造者,給設計師帶來了許多原創設計靈感的素材,在設計過程中經常采用仿生設計手法是指關注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機體,反映設計者對自然的熱愛,也反映設計者對自然生命力的思考和解釋。仿生設計要從生活中尋求靈感,始終要以人本。反對一切毫無意義的標新立異,有內涵的設計就是要不浮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做設計,無論設計的是多么不起眼的小東西,都要認真思考嚴肅對待。設計要立足于生活,生活在發展,設計要創新,創造有內涵的設計才是設計之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