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以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本文在老年人心理需求與其居住空間關系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通過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的了解與分析,明確了心理需求和居住空間不可分割的關系,倡導心理需求下的居住空間設計觀,探討養老空間設計要點,力圖在未來為老年人的居住空間設計提出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老年人;居住空間;心理需求
1 研究背景與目的
自21世紀以來,全國人口老齡化速度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高齡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不斷升高。我國社會福利和養老保障還不夠完善,隨著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人們更加關注老年人居住空間的建設問題。本文嘗試從老年人心理需求與居住關系的角度出發,根據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進行深入的調查和設計研究,整合多方面要求和實際設計條件,對老年人的居住空間環境進行合理的設計安排,意圖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健康、安全、舒適、安逸的幸福養老居住空間。
2 老年人主要的心理需求
2.1 生存性需求
老年人的生存性需求主要包括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由于生理機能的逐漸退化和社會交流的減少,他們在自身居住空間環境中所反映出來的對于心理安全的感受和對于空間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在逐漸降低。根據老年人生存性需求的這一特點,設計師在設計時,首要考慮的是無障礙設計,同時在其居住空間環境中適當安裝危險預警設備,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以提高其居住時的安全感。
2.2 情感性需求
從家庭層面看,家是人們的主要生活場所,特別是老年人,老年人不再是家里的頂梁柱,難以維持在家庭中的權威地位。受國家計劃生育的影響,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占大多數,子女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時間不充裕,致使老年人從子女處獲得的情感資源極其有限。從社交層面看,老年人生活中的主要時間在以家庭為核心的鄰里環境中度過,他們希望與鄰里交流思想感情,建立友誼,害怕孤寂。從社會層面看,老年人退休后不再是社會生產的主力,從忙碌的工作狀態變為無事可做,導致老年人產生因無法繼續體現自身價值而被社會拋棄的失落感,他們渴望重新融入社會,在心理上產生強烈的回歸感。根據老年人的情感性需求,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間設計中應該增加更多的社交空間,滿足老人的情感性心理需求。例如,增加面向戶外的陽臺和窗邊的空間設計,使居住者通過該設計有更多機會感受周邊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獲得參與感,滿足其情感性需求。
2.3 價值性需求
由于老年人不斷衰老的生理機能,以及生活社交能力的減退,無法在信息大爆炸的當今社會跟上時代的步伐,導致老年人的社會地位發生巨大變化,許多老年人不能接受突變的現狀,內心變得極為敏感,容易產生自卑。在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中要考慮老年人價值型需求的問題,通過空間增加老年人的交往,讓他們體會到自身價值和成就感。從社會價值上的無為變成老有所為。
3 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原則
3.1 安全性原則
由于身體日漸衰弱,老年人在其居住空間環境中所反映出來的對于心理安全的感受度和對于空間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降低。在設計老年人居住空間環境時,首先,房間要具備良好的朝向和通風,滿足老年人對陽光、新鮮空氣的需求;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行動愈加遲緩,在空間布局上,室內運動流線設計盡量簡單,避免造成老年人的行動困難。在其空間內部的裝飾上,應合理地選用質地溫和柔軟的、以暖色調為主的建筑裝飾材料,以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并且在其居住空間環境中適當安裝防火、防盜、報警等設備,營造出符合老年人安全性心理需求的居住空間。
3.2 便捷性原則
老年人神經系統的退化,主要表現在記憶力減退、認知能力下降、身體協調機能的退化,所以在其居住空間的設計中,要注重便捷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無障礙性和智能性。無障礙設計包括身體移動和認知心理兩個層面。身體移動層面上,建立無障礙通道,緩坡式樓梯,適當采用敞開的儲物形式或多設置臺面,以便于老年人能夠隨時隨地看到所放置的物品;認知心理層面上,通過顏色劃分空間區域,幫助老年人識別方位,引導老年人的行為。智能性設計方面,智能家居是科技發展的產物,有便捷、實用、安全的特點,在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中,適當地使用智能家居可以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安全便捷。例如,灶具應選擇具有定時熄火、斷電功能的,避免因忘記熄火、斷電而發生危險。老年人居住空間需要將由意外或無意識行為所引發的危險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3.3 交往性原則
生活在安逸、歡樂、愉快的居住環境中,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為了方便老年人之間的社會交往,應當在老年人居住空間中設計適合老年人鄰里之間活動交流的交往空間,創造多層次的空間結構,通過營造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空間的方式,使空間互通互融,從而促進老年人之間的交流,達到滿足老年人的情感性心理需求的目的,使老年人不再感到孤獨。
4 結語
當代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在新形勢下,老年人的居住空間需求是極其多樣化的。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具有特殊性,在老年人居住空間設計理念中,應該從以老年人身體訴求為主的傳統思想觀念進行轉化,多考慮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融入設計情感,從而構建出一個具有滿足老年人幸福養老的居住空間,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室內設計人員應注重人性的思考和關懷,使設計出來的居住空間的更適宜老年人居住,減輕社會的壓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1] 揚·蓋爾(丹).交往與空間[M].何人可,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2] 周燕珉.老人·家(老年住宅改造設計集錦)[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3] 俞國良.環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 熊必俊.人口老齡化與可持續發展C92-05(A)[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103-105.
作者簡介:侯艷偉(1992—),女,山東濟寧人,吉林建筑大學研究生學院2016級設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情感化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