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心
摘 要: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都是對人物進行藝術加工、藝術提煉和藝術升華。從舞蹈和戲劇兩個不同藝術創作途徑對作品人物進行分析、創作和挖掘。對于人物的塑造,舞蹈和戲劇都要經過一個藝術再創造和藝術升華的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從無到有和從虛到實的創作過程中,舞蹈和戲劇都有很多相同或不同的方法、方式、技巧、技術特點對人物進行塑造、雕刻和再加工。
關鍵詞:舞蹈;戲劇;人物;共同點;不同點
0 引言
不同的藝術形式之間都有相對獨立的藝術特征,與此同時又存在著相互作用和相互輔助的復雜關系。從哲學的角度來看舞蹈藝術,舞蹈和其他的藝術之間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同時又具有非共同性的特征。無可厚非的是舞蹈和戲劇這兩種藝術都是構成藝術這一大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分子,兩者相互起到至關重要的輔助、互助等作用。從根本上來看舞蹈和戲劇對人物的塑造和創作過程基本上都是由人來扮演人、由人來演人、由人來塑造人這樣的藝術形式,都是由舞蹈和戲劇演員對要塑造的人物進行表演、演繹和藝術呈現。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都是從無到有、從虛到實,并且由演員一點一滴地將人物特征、人物性格等進行刻畫和表演,并通過各種藝術加工和藝術塑造使人物生動鮮活起來,使觀眾感受真實。
1 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概述
1.1 舞蹈人物塑造
舞蹈表演是人體、肢體動作的藝術,它通過有節奏、有呼吸、有組織的并且經過美化且具有流動性的特點來表達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意識,從而實現舞蹈宣情的目的。舞蹈對人物的塑造是舞蹈表達舞蹈思想,傳達感情的重要媒介和途徑,人物形象是舞蹈中的主體呈現。通過對人物形象的舞蹈化重現,使觀眾得以產生形象思維與情感想象上的依托和依據,并以此為基礎展開聯想與思考,使舞蹈人物得到觀眾的理解與認同。通過對塑造的人物思想、情感的切身感受與體會,強化觀眾的共鳴感和共存性,同時誘發觀眾的創造性想象,在感受與理解人物的同時,與自己的人生經驗相撞擊和呼應增加真實性和共感性。在情感共鳴、理念共識的作用下,觀眾將自己置身于曲折的情節、投身于激蕩的人物情感之中,或滿足于從未體驗過的經歷,或重溫曾經有過的相似人生經歷和記憶畫面。最終使觀眾在精神上把自己投注于人物那詩化的境界和忠貞的愛情、深沉的思考、崇高的人格等舞臺演繹之中,喚起觀眾對美好經歷和美好向往的聯想。對塑造人物的經歷達到藝術作品思想性、藝術性、賞析性的完美高度統一。
1.2 戲劇人物塑造
戲劇表演對于廣大觀眾而言更加生動形象,更貼近生活情節,也更加曲折,語言表達豐富。戲劇表演能夠更深入觀眾心中打動觀眾,這也是戲劇對人物塑造的優勢和特點。戲劇表演藝術是演員在劇作家創作出最初的文學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對文學人物進行的二次創作和再塑造,塑造出更具活力和更生動的舞臺人物形象的藝術。戲劇以表演者自身作為創作工具和創作基礎,在表演藝術創作中,創作者、表演者以及創作人物形象,全部都集中于表演者自身。因此,要想把戲劇人物形象演繹得逼真、到位、真實,對演員全方位的舞臺技術要求極高。表演者不僅需要豐富的生活經驗和閱歷,還要擁有通過外部形體、形象、肢體語言、聲音等多方面進行人物和劇情的詮釋的綜合能力,加之對舞臺的理解度以及恰當把握表演分寸,才能正確塑造出人物的真實形象。演員通過深刻而飽滿的情感,使塑造的人物具有藝術感染力,從而使得舞臺表演效果達到最佳。
2 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對比
通過對舞蹈人物和戲劇人物塑造的過程進行對比,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具有很多共同點和不同點。對舞蹈和戲劇人物塑造進行對比,將其分為外部共同點和內部共同點這兩點。外部共同點稱為“形”即外部呈現和能夠直觀表達以及觀看到的特點,其具有直觀性。外部共同點就是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都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利用演員的肢體、表情、妝容、配飾來突出人物特點和人物特征,從外觀上更貼近角色,使角色能夠直觀具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稱之為直觀性。內部共同點稱為“神”,即人物內心和內部折射出來的信息和情感,其具有內在性。從內部共同點來看,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都是以時代背景、人物性格、人物經歷、人物年齡、人物服裝造型來豐富和豐滿角色,從內部情感、經歷、性格貼近和接近角色,使角色富有內涵,人物也更值得推敲,稱之為內在性。只有做到外部共同點和內部共同點,即直觀性和內在性的整體和諧統一才能達到塑造人物形神兼備的目的。
3 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的共同點
在這里我們先以舞蹈作品《孔乙己》和戲劇作品《秋菊打官司司》為例對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的共同點進行對比和作品分析。
第一,首先從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的外部共同點分析舞蹈作品《孔乙己》和戲劇作品《秋菊打官司》的外在共同點。兩部作品都是由演員對角色進行詮釋和演繹,體現了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都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并且演員利用肢體語言和演員表情以及演員的妝容配飾來突出人物特點、人物特征,達到對人物的整體塑造演繹。由此來看,舞蹈對人物的塑造和戲劇對人物的塑造從外在來看是相同和一致的,即外部共同點。
第二,內部共同點包括很多方面,我們從時代背景、人物性格、人物經歷、人物年齡和人物服裝造型這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是人物時代背景。舞蹈作品《孔乙己》中的主角是受盡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戲劇作品《秋菊打官司》是七八十年代的農村題材作品。這兩部作品首先呈現了人物的時代背景和當下環境,直觀上對當時的環境有了較清晰的畫面和思路。
二是人物性格。舞蹈作品《孔乙己》的主角是在四書五經中耗盡了年華卻最終落到求乞卻還不肯脫下象征讀書人身份的長衫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而戲劇作品《秋菊打官司》則是表現懷著孕的農村婦女,性格倔強并且執著固執。兩部作品的人物都有鮮明的個人特點和內心活動、思想。
三是人物的經歷。舞蹈作品《孔乙己》的主角被封建科舉制度扼殺心智,遭到了丁舉人等封建統治勢力的兇殘壓迫,讀書求仕途的幻想使他走上偷書之路,遭到別人毆打,被丁舉人致殘。戲劇作品《秋菊打官司》的主角是因丈夫被村長踹傷,不服鄉長的調解和村長傲慢的態度,接連向縣里、市里乃至最后到法院打官司,最終因難產被村長救了才愿意放下恩怨的一個復雜經歷和過程。正是有了這樣或那樣的經歷才促使人物性格鮮明、形象生動,推動了故事發展。這些人物經歷注定了人物的性格和其內心思想以及必然結局。
四是人物年齡。《孔乙己》的主角50歲左右,《秋菊打官司》的主角20多歲。為了突出人物特征就要根據人物具體的年齡、性格、背景、環境進行符合人物特點的服飾妝容的搭配,以配合人物的整體性和統一性,使人物生動、鮮明,讓人物仿佛活了起來。
通過對兩部作品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舞蹈人物塑造還是戲劇人物塑造,為了更深刻地體現出人物特點,讓人物更豐滿,都離不開對角色的詮釋和演繹。我們應該由淺入深地塑造人物,讓人物豐滿起來,為人物注入靈魂。藝術是相同的,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就像雕塑一樣,從無到有將人物刻畫雕塑出來,賦予人物生命和色彩,使其生動鮮活起來。
4 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的不同點
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擁有著很多的共同點,但是因為表演形式和表達方式以及藝術展現形式各異必然有其不同之處。舞蹈人物與戲劇人物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舞蹈是用音樂來烘托和渲染人物情感、思想,是無聲但有形的演繹。戲劇則是通過語言直接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內心情感,是有聲有形的演繹。
4.1 舞蹈音樂
舞蹈完全用肢體來表達人物的喜悅或悲傷。由于沒有語言的表達來傳遞思想,所以提升和烘托情節情感的方式是運用音樂的旋律和節奏。每個舞蹈作品都會在不同的情緒和情境當中運用不同的音樂,這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出人物的情緒和情感。
4.2 戲劇臺詞
戲劇演員既要將表演的舞臺人物與實際生活中的形象聯系起來,又要選擇最恰當的表現動作與表現臺詞,進而真實地刻畫人物性格和形象。這是舞蹈人物塑造和戲劇人物塑造最大的不同點,但無論是以音樂表達感情還是以語言表達感情,它們都可以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完美、更具體、更真實。
在舞蹈塑造角色方面,舞者有時會因過多注意肢體而忽略內在情感的迸發,導致表達過于單一。
5 結語
在舞蹈人物塑造上,我們應該把握其與戲劇人物塑造的共同點,并更細致精確地進行人物塑造,同時發展舞蹈人物塑造的特點和特色,將肢體與技巧、情感進行高度融合創作和藝術升華,讓舞蹈作品的人物塑造創作更深刻、細膩、真實。
在戲劇人物塑造上,細化人物的外部特征,突出它的貼近性和真實性,有利于將戲劇人物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令其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