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瀟湘八景曾在《夢溪筆談·書畫》中出現,北宋的沈括對其八景進行了描述。瀟湘八景,顧名思義也就是指八處的景色,不僅為八景詩的出現奠定了良好基礎上,使其在日本傳承和保留下來,而且還促進了詩藝術領域的進步和發展。為此,本文主要對日本的八景詩與瀟湘八景進行了分析和探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日本八景文化展開的形態,進一步發展本土文化。
關鍵詞:日本;八景詩;瀟湘八景
0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僅人們生活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而且思想觀念也有了新的轉變,對國外文化也逐漸接受和吸納。尤其是對日本文學史中八景詩與瀟湘八景進行了探究。主要是因為瀟湘八景詩濕在中日禪宗文化交流中傳入日本的,對其進行重新審視與研究,不僅可以挖掘文化的張力,而且可以發現其更多的文化價值。
1 日本的八景文化淵源
日本八景文化的歷史是比較悠久的。該文化在日本流傳與發展主要是在我國的宋元時期。尤其是在宋代,由于宋代的經濟比較發達,所以人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先進性。在這種環境下,宋代逐漸放寬了文化政策,很多文人墨客通過發揮自身的才能,促使具有特色的宋代文化形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日本商船渡華創造了良好環境。[1]在商渡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僧人,同時也促使中日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在日本文化流傳中國的同時,他們也逐漸接受我國的禪宗文化。在傳揚過程中,該文化對日本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對日本的佛教影響深遠。在其傳統佛教中,有很多糟粕文化,如,貪圖一己私欲等。而禪宗精神確提倡自律,具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因此,禪宗對日本佛教造成了一定沖擊,而且也得到了日本的認同,促使兩國禪僧厥功甚偉。在兩國文化不斷交流的基礎上,日本不僅學習和借鑒了禪宗文化,而且很多書籍也不斷被帶入日本,對其文化產生了甚遠影響。直到今天,還可以在日本文化中,看到禪宗文化的形態。例如,在很多僧俗的書室中都會看到掛在壁龕上的書畫,這種習慣的養成與禪宗文化是分不開的。
宋代文化的發展與流傳為宋元年間的瀟湘八景文化的弘揚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時牧溪八景圖的流入,對其禪林產生了很大影響。鐮倉后期,是瀟湘八景詩出現的最初時期,主要是因為在這一時期,五山文學不斷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瀟湘八景的影響力。在日本最開始寫瀟湘八景詩的人就是禪僧大修,在他的《念大休禪師語錄》中,可以發現有很多都是瀟湘八景詩。另外,在瀟湘八景詩創作領域,禪僧思湛也是有一定貢獻的,尤其是他的《平沙落雁土》,不僅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而且還蘊含著特殊的文化內涵。詩中寫道:翩翩數行下,灘磧俯蒼波……為人們呈現了比較逼真的景致。可見,瀟湘八景圖在中日交流中,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其文化的意義是深遠的。
2 日本的八景文化影響
八景在日本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很多日本的學者將八景定位一種文化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具有影響范圍寬廣的特點。之所以有這樣的觀點,主要是因為八景的出版量、代表作、鑒賞評價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僅進一步豐富八景文化的形態,而且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廣大文化現象的出現。
首先,從八景文化文獻記載的情況來看,關于八景文化記載的文獻有很多本,但是從其種類來看主要有三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獻分別是《君臺觀左右帳記》《佛日庵公物目錄》《御物御畫目錄》。雖然其文獻種類不同,但都為八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依據,也是深挖八景文化內涵的重要基礎。因此,在對日本的八景文化形態進行研究時,必須要認真學習和了解這三本文獻。《君臺觀左右帳記》這本文獻是研究牧溪八景圖重要史料,對其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記載。例如,該文獻中記載“上上,若芬,字仲石,曰玉間”就是對其景色的具體描述,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該地的山水等景色。而且在這本文獻中出現紫金權貴,是高水準階層的象征,而且也呈現了八景文化的價值。另外,在《翰林五鳳集》中,不僅有很多描寫瀟湘夜雨的詩,而且還能查找一些關于八景圖的。可見八景文化的重要性與重要意義。現如今,國家類書已經專設“八景”部,在文化領域其地位也不斷提升。其中,《御物御畫目錄》是研究牧溪、玉澗八景圖最關鍵的參考資料。《佛日庵公物目錄》文獻中記載了大量關于牧溪的知識。
其次,在權貴鑒賞方面。例如,在《北山殿行幸記》中對其鑒賞狀況進行了記載,主要描繪了當天皇駕臨相府殿時,為了表示對皇上的歡迎,表現皇上的尊貴地位,在相府殿中掛了“御繪”,這不僅大大提升了牧溪畫欣賞價值,而且確立了它的尊貴地位,引起了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2]在查閱《群書類叢本·御飾書》中,也能發現八景圖的重要性。該文獻中記載皇上的寢殿中專門設置了八景廳,張掛八景圖,可見八景圖的地位逐漸提升。
隨著八景文化的不斷發展,其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引起了一些文人的關注,而且皇家對八景文化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例如,在《扶桑名勝詩集》中就記載了很多關于八景的詩,漢詩與短歌有40余首,在整本詩集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其中,作詩的作者,不僅有五山文學的高僧,而且還有一些作者是皇族。在眾多人的推動下,八景文化逐漸走向了高峰。另外,在這本文獻中,還對皇家離宮修學院進行了記載,通過帝王對八景的鑒賞,為八景文化的深入挖掘奠定了良好基礎。再如,在這部詩集中,《修學晚鐘》這首詩,也是對修學院的描述。其中“修學招提境轉幽,暮鐘殷殷萬機休”中的招題主要是指四方之僧,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了高僧的虔誠,不僅是對高僧的贊揚,更是對八景文化精髓的挖掘。而且這一句中的“幽”運用得更是巧妙,幽又可以說成幽深,代表著禪境的精髓。從這一句詩中,還能感受到八景文化的豐富及深刻的文化內涵,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瀟湘八景最開始是從文人士大夫得來的,在這一基礎上,日本的禪僧又將佛經融入其中,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文化的發展,而且還促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張力。
第三,在出版方面。隨著八景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它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在這一良好環境中,使其出版呈現出豐富多樣性的特點。之所以促進了出版,有很大原因是五山文學為其出版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日本的室町年代,文化氣息十分濃厚,五山文學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就有效促進了出版業興起,并且受到了很多文人的歡迎。為了提升出版的效率與質量,還不斷要請中國的刻印師,促使出版業蒸蒸日上,推動了八景文化的發展。對這一現象,義堂周信的《日工集》進行了明確的記載,主要描述了中國刻印師陳伯壽、陳孟千來到了日本,促使日本八景刻板的出版物不斷增多。因此,掀起了日本的瀟湘八景出版風潮。尤其是在江戶的前期到中期,其版物量是不斷呈上升趨勢的。例如,在延寶三年,《八景詩手書本》《(西湖)八景詩抄》是最主要的出版物。再如,元祿五年,有《西湖八景詩諺解》《西湖八景詩( 附歌) 》等出版物,而且在眾多年代中,該時期的八景出版物是最多的,對日本社會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元祿文化”不斷出現。另外,八景文化出版物種類也是多樣的,不僅有八景畫卷、抄本,而且還插圖本等,滿足了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而且也是文化領域的一大進步。此外,在這一形成和發展中,其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有娛樂性較強的內容,有文學性讀物等。每一類讀物都顯示了瀟湘八景文化的張力,而且影響的范圍是比較廣的。
近年來,從八景文化的發展來看,不管中國還是日本,對其關注度都斷不提升。特別是瀟湘風景話畫題,為我國繪畫領域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不僅促進了八景畫畫技不斷提升,而且還促進了我國水墨繪畫進一步發展。[3]另外,在日本繪畫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視的。1962年,“歷史名畫瀟湘八景圖匯展”舉辦,為瀟湘八景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這次活動中,就有二十余幅瀟湘八景圖受到了眾人關注。而且在1962年以后,關于八景圖的匯展活動不斷興起,例如,2010年 匯展了《漁村夕陽圖》,展現了瀟湘八景圖獨特的魅力。
從上述可知,瀟湘八景的形態是多元化的、豐富的,它不僅對文學藝術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且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是非常深刻的。如,在生活中已經出現了“八景旅館”“銘牌八景酒”等,不僅呈現了一定的時代特征,顯示了八景本源文化特征,而且還對八景文化進行了傳揚,大大提升了該文化的價值。
3 結語
中國瀟湘八景文化對日本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宋元時期,隨著中日文交流日益密切,禪宗文化也逐漸流入日本,為瀟湘八景文化的傳入奠定了良好基礎,最終經過了多元多樣的日本化生成,更能體現八景文化的內涵,促使其在詩畫領域綻放出瑰麗的奇葩。
參考文獻:
[1] 冉毅.瀟湘八景詩之“遠”意象在東漸西傳中的流變[J].外國語言與文化,2017(01):66-76.
[2] 權宇,李美花.試論八景詩日本化的形成模式與形態流變[J].東疆學刊,2015(03):45-51.
[3] 冉毅.日本的八景詩與瀟湘八景[J].外國文學研究,2012(06):72-82.
作者簡介:崔慶玉(1972—),女,吉林延吉人,在職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朝鮮文學和中日韓比較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