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長笛的人數逐年上升,同時長笛演奏教學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導致長笛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日益明顯。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各種新媒體得到廣泛的運用,長笛教學因此得以不斷創新。鑒于此,本文對長笛演奏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在結合運用新媒體的基礎上,提出不斷提升長笛演奏教學水平的方法,從而為提升長笛演奏教學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長笛演奏;教學;問題;優化
1 長笛演奏教學現存問題
1.1 演奏姿勢欠規范
演奏者自身的姿勢如果不符合要求,不僅會極大地影響演奏的質量,還會損害演奏者的健康。在長笛演奏教學當中,大部分學生的演奏姿勢都存在問題,從而影響了演奏的效果,尤其是下述兩種演奏姿勢最為常見:第一,弓背含胸型。弓背不僅會阻礙演奏者的呼吸,還會造成演奏者的胸腹部過于緊張,導致演奏者無法流暢地換氣,造成音色乏味。第二,伸脖低音型。這種姿勢會阻塞演奏者的呼吸道,如果演奏者長期保持這一姿勢,還會導致頸椎與肩部受損,影響演奏者的舞臺形象。
1.2 演奏手型不正確
長笛演奏的正確手型類似于輕握雞蛋,十指微微彎曲,所有關節均保持立起狀態。在演奏的過程中,運指的高度及重度都必須合理。無論手指是否按鍵,都應當貼合按鍵,從而使手指的動作始終保持靈活自如,確保能夠快速地演奏音符,優美的手型可以讓觀眾獲得良好的視覺體驗。如果手指離按鍵太遠,按鍵的速度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發音的質量。尤其是一些難度較大的樂曲,抬指過高會明顯拖慢運指的速度,外觀造型的美觀性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在演奏樂曲時,小拇指通常需要同時控制3~5個按鍵,有些時候還需要快速地移動。如果無法保持正確的手形,就會導致手指移動出現困難。
除此之外,長笛的按鍵本身比較脆弱,長時間反復按鍵無疑會縮短按鍵的壽命。并且長笛優美的音色源于吹奏者對氣息的掌握和運用,而不是通過手指敲擊按鍵而發聲。如果演奏者敲擊按鍵的力度過大,只會導致發聲雜亂,無法使音色更加動聽。尤其是在錄音棚當中錄音時,按鍵發出的雜音會更加清晰。同時,演奏者所用力度如果太大,手指就會十分緊張,最終導致運指的速度變慢。所以,唯有讓手指始終保持放松,才能獲得理想的演奏效果,敲擊按鍵的力量必須適度,需要按照客觀的規律進行演奏。
1.3 對氣息以及演奏技巧的掌握不足
在演奏長笛時,演奏者對氣息的調控決定了演奏的效果。如果氣息調控不當就會出現演奏氣息不足的現象,進而影響演奏的效果。在所有的管樂器中,長笛氣息最不易調控。由于長笛的進氣孔較大,吹奏時部分氣息會流向長笛外,同時這也是長笛發聲的訣竅。由于年紀偏小,大部分學習者的身體尚未發育成熟,無法從容自如地調控氣息,呼氣與吸氣之間往往無法保持平衡。
1.4 學生主觀認識偏差
對長笛演奏而言,演奏技巧是關鍵,只有掌握好技巧,才能成功地進行演奏。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由于學生的觀念存在局限性,對技巧學習造成影響。部分初學者在學習長笛演奏時,由于自身并不了解長笛的構造及演奏技巧,主觀覺得長笛演奏并不存在難度,學習時將目標定得過高,并未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況,導致具體實踐與目標相差過大。部分學生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仍然無法完成目標就會覺得氣餒,從而產生厭倦和憎惡的心理,并且放棄繼續學習。
長笛原本來源于西方,而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因為學習者自身水平有所不足,無法準確掌握部分經典作品的含義,對于創作者的意圖也是一知半解,并沒有深入地理解作品,因此無法表達作品的精髓,即使勉強進行演奏也很難展現原曲的風格。
2 長笛演奏教學現存問題的優化路徑
2.1 強化學生長笛演奏技巧
對長笛演奏而言,其效果主要取決于演奏者的姿勢及演奏者對氣息的調控。只有氣息調控得當,才能演奏出動人的旋律。由此可見,演奏姿勢與氣息把握的重要作用。在長笛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各種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錄像及視頻向學生講解演奏的姿勢及要點。在演奏過程當中要讓學生盡可能保持正確的姿勢,同時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音質。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充分地重視音質,音質的好壞取決于演奏者與樂器兩個方面的因素,而演奏者自身的因素主要取決于演奏者的經驗、技巧以及方法。在演奏長笛時,學生的頭部及頸部要盡量放松,在吸氣時要同時結合胸部與腹部,吸氣要盡可能飽滿,從而清晰地演奏樂曲當中的所有音符,舌尖要盡可能平穩,肋間肌與橫膈膜要共同參與呼吸,使氣息盡可能均勻平穩,提高音質,使演奏效果達到最佳。
2.2 重視師資力量建設,優化創新教學理念
在網絡技術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時,學校也要加大師資建設的力度,要盡可能引入各種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素質,有效提升教師的技能水平,進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確保教師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能夠給予學生專業而系統的訓練,使長笛演奏教學的質量水平不斷提高,進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學校還要引導教師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如果一直使用過去的教學方式及理念,很可能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盡可能尊重學生,要積極地與學生交流,從而在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優化教學模式,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演奏技能。
2.3 充分利用新媒體,提升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能力
教師可以充分地開發并利用網絡中的各種資源,引導學生欣賞優秀的長笛演奏作品,更加精確地解讀作品的情感及內涵,讓學生懂得即使是同一個作品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在引導學生欣賞西方音樂作品時,還要讓他們以西方人的視角去評價,改變過去的思維模式,從更深的層次理解作品,更加全面地掌握作品的信息,強化演奏的效果,從而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上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 格各格日勒.高校長笛教學現狀及創新方法探討[J].北方音樂,2016(19).
[2] 李浩.中俄高校長笛教學現狀的比較研究[J].戲劇之家,2014(18).
[3] 嚴琦.中國藝術院校大學部長笛專業教學的內容與要求[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2).
作者簡介:李珊珊(1987—),女,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西洋管弦樂長笛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