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9AYTYGJT1資料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安陽相州窯瓷器相關問題探討
——以2009AYTYGJT1資料為例

2018-07-24 11:33:20明朝方孔德銘焦鵬

□明朝方 孔德銘 焦鵬

安陽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處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有“七朝古都”之稱,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安陽瀕臨洹河,隋唐時期還開通了永濟渠,洹河遂成為當時較為重要的水運通道。同時,在它深厚的黃土層下還蘊藏著豐富的煤層和高嶺土。適宜的自然環境,發達的水運交通,優越的地理環境為古代陶瓷在安陽生產提供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場所。

相州窯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洹河南岸,隔河與安陽橋相望,主要分布在原安陽市電池廠及其周圍地區。根據調查,這一區域建廠前原是一片小丘,建廠時進行了平整,總面積約9萬平方米。

從1974年2月發現并試掘,安陽相州窯前后經過共過四次科學發掘。

第一次發掘[1]時間為1974年2月。在安陽橋南洹河之濱進行基建工程時發現窯址,河南省博物館、安陽地區文化局遂聯合對其進行了清理。發掘的窯址面積達9萬平方米,共發現一個殘窯爐和兩個不規則的小灰坑,出土有大量的青瓷、綠釉和素燒的瓷片,可復原器及完整器400余件,器形多樣,有碗、盤、盆、缽、甕、四系罐、高足盤、高 足杯、刻花瓶、刻花壺、器蓋等,還有房屋、碓等明器以及各種人物及動物俑。出土的窯具多達9種,其中以三岔形支具與圓形墊環數量最多。

第二次發掘[2]時間為2006年8月至11月。為了解決當時中國白瓷的起源問題,由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申請對相州窯進行主動發掘。這次發掘的地點主要集中在電池廠區的東部,發掘面積為383平方米,共發現灰坑或窖藏坑39個、灰溝4條以及1眼水井。可復原瓷器900余件,以及大量的瓷器標本和部分窯具。器形主要有碗、罐、瓶、缽、盂、高足盤、高足杯、器蓋及瓷塑等,釉色以青色為主,內外皆施釉,玻璃質感強,紋飾多素面,均為裸燒。這一次發掘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相州窯的認識。

第三次發掘[3]時間為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因原電池廠改制,該地塊被改為住宅用地。為了配合天域國際住宅小區一期的建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開挖探方共20個,發掘面積達1300平方米,清理灰坑11個、墓葬2座,出土完整或可復原的瓷器705件,另有大量窯具。本文介紹的探方2009AYTYGJT1位于2009AYTYGJ8#基槽的東端,發掘面積為5米×8米。T1的遺跡現象豐富,有6個灰坑和1條路,瓷器的數量和類型豐富。本文主要就出土器物豐富的H1、H2和H4出土的瓷器進行相關統計和研究。

第四次發掘[4]時間為 2010年 3月,主要是為了配合天域國際住宅小區二期工程建設,發掘區域主要集中在原來發掘區的北部,發掘面積約300平方米。發掘表明,該區域是瓷器坑相對集中的區域,不僅出土了大量的瓷器、瓷片,還發現一個殘窯址,出土各類瓷器殘片、支燒、半完整的瓷器數十袋,為探尋相州窯的形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

一、地層堆積

2009AYTYGJT1地層堆積在1米~2米之間,現以南壁剖面為例說明(圖1)。

圖1 2009AYTYGJT1南壁剖面圖

第①層:耕土層。厚0.30米~0.95米。結構疏松,質地松軟,灰褐色,內含大量建筑垃圾,如磚塊、煤渣等。

第②層:黃土層。深0.30米~0.95米,厚0.10米~0.35米。結構疏松,質地松軟,黃褐色,較純凈,東部被①層打破。

第③層:紅土層。深0.40米~1.30米,厚0.07米~0.40米。結構較緊密,質地偏軟,為磚紅色黏土,內含雜質較少。

三層均被一個現代坑打破,②層和③層被回填坑打破。

2009AYTYGJT1的地層關系為:

第①層擾土層下疊壓②層黃土層,并打破②層和③層,②層黃土層疊壓在③層紅土層之上,其中南壁的②層下有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隋代道路。③層下有H1、H2、H3、H4、H5和H6這6個灰坑,其中H1和H4打破 H6,H5 被 H4 打破(圖2)。

圖2 T1層位關系圖

二、遺跡

T1遺跡共有6個灰坑和1條路 (圖3),其中H3、H5、H6經發掘無器物出土,因此本文僅對時代保存較好和出土物較為豐富的H1、H2和 H4進行分述,分述如下(圖4)。

圖3 2009AYTYGJT1遺跡平面圖

H1,位于T1中部偏西,開口③層下,距離現地表1.0米。平面近圓形,袋狀,口小底大,底部近平,坑壁加工不甚規整。坑口最小徑1.7米,最大徑1.9米,坑底徑 2.6米,深2.1米。其西側被H2底部打破,東側被一回填坑打破。坑壁的土質較為堅硬,在灰坑填土中發現有紅燒土、瓷片、窯具等,出土遺物較為豐富,其中主要為青瓷,還有少部分白瓷,器形有碗、缽、杯、豆、器蓋、瓶、罐等。另有窯具164件。推測其為燒造器物的廢棄坑。

圖4 2009年相州窯發掘清理灰坑平剖面圖1.2009AYTYGJH12.2009AYTYGJH2

H2,位于T1西南角,開口③層下,距離現地表1.0米。平面為圓形,袋狀,口小底大,底部近平,坑壁有加工痕跡,較規整。坑口徑1.3米,坑底徑2.0米,深1.1米。東側坑底打破H10.3米。坑壁的土質較為堅硬,在灰坑填土中發現有紅燒土、瓷片、窯具等,出土遺物較為豐富,以窯具為主,包括三角支燒(563件)、環形墊餅(23件)、窯皮(質地堅硬,白色,上有黑色燒結物)、窯柱;另有部分青釉瓷器、少量的白釉瓷器,器形有碗、杯和豆等。推測其為窯具的廢棄坑。

H4出土的器物共計54件,全部為青釉瓷器,器形以碗、杯、豆、碟、盤、器蓋為主,推測其為燒造器物的廢棄坑。

三、遺物

遺物數量豐富,主要有瓷器和窯具兩種。

(一)瓷器

完整或可復原的瓷器達426件,此外還有大量的瓷片標本。釉色以青釉瓷器為主,白釉瓷器次之。器類可分為碗、杯、盤、碟、豆、器蓋、缽、罐、瓶、高足盤等。瓷器表面紋飾較少,以素面、弦紋為主,另有少量模印的花卉紋。下面按照青釉瓷器和白釉瓷器分別介紹。

1.青釉瓷器。共419件。包含了上述所有器形。其中碗、杯數量最多,碗的數量為193件,占所有青釉瓷器的46.1%,將近一半。碗皆為深腹,底部為圓餅狀實足,足底內凹,足緣斜削一周。口沿外飾弦紋一道或多道。胎壁較厚,器內滿釉,器內壁積釉現象明顯,器外壁多施半釉,垂釉現象較為普遍。杯的數量有137件,占所有青釉瓷器總數的32.7%,皆為直口弧腹,素面為主,胎壁較薄,器內滿釉,器表施釉至下腹,有垂流現象。器蓋、缽、豆、高足盤次之。器蓋有30件,占青瓷器總數的7.2%,器鈕有平頂和寶塔形兩種形制,蓋面飾數道凹弦紋。缽的數量為17件,占青瓷總數的4.1%,胎壁均較厚,器內施滿釉,器外壁多施半釉,流釉垂釉現象嚴重。豆、高足盤的數量為22件,皆為喇叭口圈足,豆的豆柄有高矮之分,胎壁多較厚,器內滿釉,器外流釉至口沿處。瓶、碟、罐、盤的數量相對較少,瓶13件,碟3件,罐3件,盤1件,總數為20件,胎壁多較厚。青釉釉色多不純,可進一步細分為青釉、青黃釉、青褐釉。青釉數量最多,青黃釉次之,青褐釉較少。除此之外,還存在大量生燒的器物,器形以碗、杯為主。

碗 193件。斂口,餅足。根據口沿差異分為三型。

A型:8件。圓唇,弧腹。

H2:21,內平底,餅足內凹,足緣斜削一周。沿下、外腹壁各飾一周凹弦紋,內底有三個圓形支燒痕。灰白胎,青釉。器內施滿釉,器表施釉多至下腹。口徑14.6厘米,足徑6.9厘米,高 9.0厘米(圖5-1)。

B型:10件。方唇,弧腹。

H2:20,內平底,餅足內凹,足緣斜削一周。沿下、外腹壁各飾兩周凹弦紋,內底有兩個圓形支燒痕。灰白胎,青釉。器內施滿釉,器表施釉多至下腹。口徑15.2厘米,足徑7.2厘米,高 8.5厘米(圖5-2)。

C型:175件。尖唇,深弧腹。

H1:26,餅足內凹,足緣斜削一周。口沿外飾一周凹弦紋,內底不見支燒痕。灰白胎,青釉。器內施滿釉,器表施釉多至下腹。口徑12.0厘米,足徑6.0厘米,高7.4厘米(圖5-3)。

杯 137件。尖唇,直口微斂,弧腹。

H2:25,圓底,餅足內凹,足緣斜削一周。素面。灰白胎,青釉。器內施滿釉,器表施釉多至下腹。口徑7.2厘米,足徑3.4厘米,高5.8厘米(圖5-4)。

盤 1件。

H4:37,方唇,侈口,弧腹,餅足內凹,足緣斜削一周。口沿外有一周凹弦紋,外腹壁、內腹壁、內底心各飾一周凹弦紋。內底黏結有器物碎片,器形不可辨識,器表腹部黏結有器物殘片,器形疑似為缽或盤。灰白胎,青釉。器內施滿釉,器表施釉多至下腹,有流釉現象。口徑24.0厘米,足徑8.6厘米,高8.0厘米(圖5-5)。

碟 3件。尖唇,侈口,弧腹,餅足。

H2:22,口沿、腹壁內外各有一周凹弦紋,內底心有三周凹弦紋,內腹壁模印有草葉紋。灰白胎,青釉,器內滿釉,器心積釉,器表施釉至下腹,垂釉。口徑12.8厘米,足徑4.6厘米,高5.5厘米(圖5-7)。

豆 20件。由豆盤、豆柄組成。圓唇,侈口,根據豆柄的高矮差異分為兩型。

A型:8件。矮圈足。

H1:145,上部為大而寬的淺盤形,盤底平坦,下為喇叭形矮圈足,足底外卷。盤心有兩周凹弦紋,盤底有四個菱形支釘痕。口徑15.0厘米,足徑7.0厘米,高7.0厘米(圖5-9)。

B型:12件。高圈足。

H4:35,上部為大而寬的淺盤形,盤底平坦,下為喇叭形高圈足,足底外卷。盤心有兩周凹弦紋。灰白胎,盤內外施青釉,喇叭形高圈足露胎未施釉。口徑13厘米,足徑9.6厘米,高 11.6厘米(圖5-8)。

另有11件豆盤,豆柄殘,不能進行分類。

高足盤 2件。

H1:152,殘存喇叭形圈足,足底外卷。 灰白胎,喇叭形高圈足頂部施青釉,余露胎未施釉。足徑17.0厘米,殘高11.0厘米(圖5-6)。

器蓋 30件。根據蓋面的差異分為兩型。

A型:13件。平頂形鈕。

H1:84,蓋面隆,斜沿下垂,圓唇,子口內斂。蓋面有數周凹弦紋。蓋徑6.8厘米,口徑4.2厘米,高 2.9厘米(圖5-11)。

B型:17件。寶塔形鈕。

H2:11,蓋面隆,斜沿下垂,圓唇,子口內斂。蓋面有數周密集的凹弦紋。灰白胎,青釉。蓋徑10.4厘米,口徑4.8厘米,高6.2厘米(圖5-10)。

缽 17件。根據腹部的差異分為三型。

A型:5件。器形較大,窄高形。

H1:111,方唇,斂口,深鼓腹,小平底微內凹。口沿有三周凹弦紋,器身有兩周凹弦紋。內底有兩個三角形支燒痕、三個三角錐形托珠。灰白胎,青釉,釉下有白色化妝土。器內滿釉,器心積釉,器表半釉,垂釉。口徑24.6厘米,底徑7.2厘米,高14.4厘米(圖5-15)。

B型:2件。器形較小,窄高形。

H1:33,方唇,斂口,深鼓腹,小平底微內凹。口沿有三周凹弦紋,器身有一周凹弦紋。內底有三個近似長方體的托珠。灰白胎,青釉,釉下有白色化妝土。器內滿釉,器心積釉,器表半釉,垂釉。口徑16.7厘米,底徑5.1厘米,高 10.9厘米(圖5-16)。

C型:10件。器形較小,寬矮形。

H1:34,方唇,斂口,斜直腹,小平底內凹。口沿有兩周凹弦紋。內底有四個三角形支燒痕、一個三角錐形托珠。灰白胎,青釉,釉下有白色化妝土。器內滿釉,器心積釉,器表半釉,垂釉。口徑21.0厘米,底徑6.0厘米,高9.6厘米(圖5-17)。

罐 3件。

H1:146,直口,圓唇,矮頸,肩部有三個雙股鼻形系,圓鼓腹,腹部有一道凸棱,餅足內凹,足緣斜削一周。外底粘有細砂。灰胎,青釉。口徑4.6厘米,腹徑10.2厘米,足徑4.8厘米,高 11.0厘米(圖5-12)。

瓶 13件。根據器形差異分為兩型。

A型:5件。膽式瓶。

H1:149,口殘。細頸,溜肩,鼓腹,餅足,足緣斜削一周。器身有三道凹弦紋。器底、器身有輪制痕跡。灰白胎,生燒,施釉至腹部。腹徑10.0厘米,底徑5.8厘米,殘高13.8 厘米(圖5-13)。

B型:8件。三系瓶。

H2:19,口、底殘。 細頸,溜肩,肩部置三個雙股半環狀系,鼓腹。器身有四道凹弦紋。器身有輪制痕跡。灰白胎,青釉。腹徑10.4厘米,殘高10.0厘米(圖5-14)。

2.白釉瓷器

8件。器類有碗、杯、瓶。胎質細膩,釉色,有開片。

碗 4件。形制均相同。

H1:123,尖唇,直口,深弧腹,平底,圈足,外底心下凹,足緣斜削一周。沿下、外腹壁各有一周凹弦紋。白胎,白釉。器內滿釉,器表施釉至下腹近足處。口徑15.0厘米,足徑6.8厘米,高 8.4厘米(圖5-18)。

杯 3件。

H1:135,尖唇,敞口,斜直腹,平底,餅足。沿下有一周凹弦紋。白胎,白釉。器內滿釉,器表施釉至下腹近足處。口徑10.8厘米,足徑5.0厘米,高7.6厘米(圖5-19)。

瓶 1件。

H1:148,殘存腹部、底部。 溜肩,鼓腹,圈足,足緣斜削一周。素面。器身有輪制痕跡。白胎,白釉,足部露胎未施釉,垂釉。殘高14.0厘米(圖5-20)。

(二)窯具

T1出土了大量窯具,原料與瓷器胎體用相同原料做成,出土于灰坑,種類有覆鐘形窯柱、喇叭口形窯柱、筒形支燒、墊環、墊圈、三足支燒和托珠等。

覆鐘形窯柱 耐火材料制成,質地較粗,含石英砂,底部內凹,呈覆鐘形(圖6-1)。

喇叭口形窯柱 耐火材料制成,質地較粗,含石英砂,底部內凹,呈喇叭口形(圖6-2)。

筒形支燒 分兩種類型。一種器身呈上細下粗的圓筒形,一種器身呈上粗下細的喇叭口形。壁薄,灰白胎(圖6-3)。

墊環 耐火材料燒成,質地較粗,含石英砂,呈圓環形(圖6-4)。

墊圈 耐火材料燒成,質地較粗,捏制而成,大致呈圓形,扁狀(圖6-5)。

三足支燒 耐火材料燒成,根據不同形制分為兩型。

A型:捏制而成。正面呈三角形,背面三個支點為錐形,在支燒的折角處和背面,手捏的痕跡比較明顯。灰白胎(圖6-6)。

B型:捏制而成。正面呈三叉形,背面三個支點為方形,在支燒的折角處和背面,手捏的痕跡比較明顯。灰白胎(圖6-7)。

托珠 出土時多燒結在器身上,在杯和碗上多見球形托珠(圖6-8),在缽和豆上多為三角錐形托珠(圖6-9)。

四、結語

(一)裝燒工藝和裝飾手法

T1發掘出土瓷器的施釉手法有刷釉、蕩釉。碗、杯等較小器物內壁多滿釉,外壁施釉不到底,推測為先刷釉,再蕩釉。

出土青瓷為裸燒。碗、杯等小型器物多采用同類且同規格者疊燒,疊燒時以窯柱承托,最底層的器物底部一般用墊圈與窯柱間隔(圖7-1),標本 H1:125(圖7-2)外底即殘有墊圈;器物之間用三足支燒、圓形支珠等間隔,標本 H1:12(圖7-3),標本 H4:31(圖7-4),標本 H1:67(圖7-5),標本 H1:65(圖7-6)等即采用了此種間隔方式;另有少部分碗如標本 H2:38(圖7-7)等內底心殘留有窯壁,推測應位于疊燒的頂部,且為裸燒;另有標本H4:41(圖7-8)外底粘砂,推測應為直接與窯底接觸,沒有使用承托具;部分器物采用直接疊燒的方式燒造,器內殘有其他器物疊燒的殘片,如標本 H1:9(圖7-9)。缽也采用疊燒方式,用三角錐形或圓形托珠作為間隔具。從標本 H1:96(圖7-10),標本 H1:35(圖7-11),標本H1:33(圖7-12)等內底上的支燒痕和外底殘留的托珠可以得出此結論。

圖5 相州窯出土瓷器

圖6 相州窯出土窯具

出土白瓷未見匣缽,器身也沒有發現支燒痕跡,裝燒方法不明。

完整瓷器除了青瓷和白瓷外,還存在大量生燒、過燒的器物,推測為燒造時溫度過低或過高造成。

裝飾藝術比較簡單,手法有刻畫、模印、捏塑。刻畫見于碗口外沿、瓶的中腹、高足盤、豆的盤心等部位,為凹弦紋。模印見于青釉瓷碟的內底中心(見圖5-7),圖案有朵花紋、葵瓣、小團花。

(二)瓷器特點

出土瓷器以輪制為主。器類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主,以碗最多,占青釉、白釉瓷器的各一半;杯的數量亦不少,釉色以青釉為主,占青瓷總數的31.1%,白釉總數的37.5%。除此之外,還有器蓋、缽、豆、高足盤、瓶、碟、罐、盤等器物。除杯、碟等小件器物外,青瓷胎壁多較厚,釉層普遍較薄,胎釉結合較好。胎料淘洗精細,以灰白胎為主,黃白胎次之,還有少量的灰褐胎和白胎。底部多為圓餅狀實足,足底內凹,口沿外多飾弦紋。器內滿釉,器內積釉現象較為明顯,器外壁多半釉,垂釉現象較為普遍,青釉釉色多不純,可進一步細分為青釉、青黃釉、青褐釉。青釉數量最多,青黃釉次之;青褐釉較少,部分瓷器有施化妝土的現象。

圖7 相州窯出土標本

(三)與周邊窯口的關系

自瓷器出現以來,制瓷業的中心一直位于長江以南地區,北方制瓷業起步較晚,從北魏以后才逐漸開始發展,至隋代逐漸興盛,并正式燒成了白瓷。北方地區同時期的青瓷窯址主要集中在河南的南部、北部和山東等一些地區。除了相州窯外,還有白河窯、曹村窯、臨城窯、翟溝窯、曲阜窯等。

白河窯[5]位于河南中部鞏義市,其窯址內發現有燒制白瓷和青瓷的北魏窯爐及其產品,出土瓷器以青瓷為主,其次為白瓷,還有少量的黑釉瓷器。青釉瓷器以碗為主,另有盤、豆、缽、盆等,其基本形制與安陽窯出土青瓷相似(圖8),碗皆深腹,底部有圓餅狀實足,口沿外均飾一道弦紋。胎壁較厚,器內壁均滿釉,器內積釉現象明顯,器外壁施半釉,多有垂釉現象;白釉瓷器主要有杯、碗等器物,碗、杯皆為深腹,底部為圓餅狀實足,胎體細白,器壁多厚薄均勻,器內施滿釉,器外施釉一半至下腹,垂釉現象比較少見,釉色一般都是白中泛青,應是早期白釉瓷器的特征,與安陽窯出土白瓷情況相似。除此之外,不論是青瓷、白瓷還是黑釉瓷器,餅形足的足緣都斜削一周。此外,在白河窯北魏窯爐中還出土有大量的三足支燒和柱形支燒,這與相州窯的窯具形制差別也不大。另外,與相州窯不同的是,白河窯還出土了唐代青花瓷器和唐三彩馬俑,其白瓷也與相州窯不同,出土于北魏時期的窯爐中。可以看出,白河窯白瓷的燒造時間要早于相州窯,其他瓷器燒造年代為北魏至隋唐,時間跨度遠大于此次發掘的相州窯產品,其產品又極其相似,可知相州窯在燒造瓷器的過程中應是受到過白河窯產品的影響。

曹村窯[6]位于河北臨漳,是一處北朝時期的窯址。其出土器物包括陶器、釉陶,青瓷、醬褐釉及黑釉瓷器,是一處處于過渡階段的窯址。其出土的青瓷器多胎質疏松、較軟,吸水率大,燒結程度較差,屬于北方早期青瓷階段。相州窯的青瓷與之相比,胎淘洗更為細膩,胎釉結合程度也更好,瓷器的燒造溫度也更高,年代明顯稍晚于曹村窯。

臨城窯[7]屬于邢窯窯系,窯址年代為隋代。窯址位于河北臨城,主要生產青瓷和白瓷,產品有碗、缽、杯、罐、壺等日用器物,其中碗、杯的形制與安陽窯基本相同(圖9),胎質較粗,底心微凹,器內施滿釉,器外施釉不及底,多施化妝土,釉色多以青黃為主。可以看出,相州窯和臨城窯在燒造瓷器的過程中,工藝一脈相承,應有互相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四)年代

遺物均出自灰坑中,在器形、形制、胎釉、裝燒工藝等方面均十分相似,沒有顯著的早晚演變規律,說明這些遺跡的形成時間間隔較短,也就是說,該窯址各堆積單位之間的年代比較接近,窯址延續的時間不是很長。

出土瓷器的紋飾較少,有一件青瓷碟(H2:22)內底心為模印草葉紋,這種紋飾是隋代瓷器常見的裝飾圖案[8]。

圖8 白河窯出土器物

青釉瓷C型碗與安陽橋村隋墓[9]B型Ⅲ式碗(標本 48)、置度村八號墓[10]瓷碗(M8:7)相似。

青釉瓷碗的弦紋裝飾,與安陽橋隋墓BⅡ、 BⅢ[11]相似,也與置度村 M8:4[12]相似。

青釉瓷缽,與張盛墓瓷缽[13]相似。窄高形缽與靈芝窯出土斂口罐[14]相似。

青釉瓷B型豆與仁壽二年(602年)卜仁墓[15]中青瓷小盤相似。

青釉瓷A型罐、A型器蓋與開皇十年(590 年)梅園莊 M404[16]出土瓷三系罐(M404:1)相似。

青釉瓷B型器蓋與安陽橋村隋墓[17]中的瓷唾壺、倉、罐、奩狀器蓋相似。

青釉瓷A型瓶,與張盛墓瓶[18]、安陽隋墓[19]B 型瓶(M306:8)器形、系的制法相似。

白釉碗器表裝飾為凹弦紋,與青瓷A型、B型碗的裝飾內容相似,推測二者的時間較接近;不同之處在于,白釉碗為圈足,不是常見的圓餅實足[20],但與大業元年(605年)李裕墓[21]白瓷盤(M38:8)形制相似,杯與同墓中的杯(M38:11)也相似,墓葬發掘者認為隨葬瓷器由隋代邢窯定燒,而相州窯白釉瓷的出土,為本時期瓷器的窯口判別提供了新的線索。

綜上,窯址出土的大量瓷器和窯具標本,為安陽及周邊地區的陶瓷史以及制瓷手工業的研究提供了實物,為研究隋代制瓷手工業和安陽的區域經濟發展史提供了資料,對探索我國北方青釉瓷、白釉瓷的起源、生產、發展及其早期燒造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得到“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相州窯陶瓷的考古學研究 (2015CKG002)”資助。

圖9 臨城窯出土器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福利|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不卡f| 538国产在线|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五月天天天色| 玖玖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久久亚洲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片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精品欧美视频| 九色综合视频网|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国产在线日本| 久久女人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男人天堂伊人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啪啪啪亚洲无码| 一区二区自拍|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一区|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91在线中文| 欧美在线视频a|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欧美精品不卡|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伊人天堂|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精品2|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www.亚洲色图.com|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成人亚洲国产| 夜夜操国产| 亚洲三级a| 韩国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91毛片网| 在线观看视频99|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理论片一区| 片在线无码观看|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