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麗
(山西沃成生態環境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華北豹(Pantherapardusfontanierii)是金錢豹的一個華北亞種,哺乳綱食肉目貓科大型食肉動物。華北豹在歷史上分布廣泛,但因棲息地破碎化嚴重、連片森林減少、生境連通性較差,以及保護區保護管理分散、能力有限、缺乏經費等原因,其分布范圍、數量急劇減少,被列為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近危物種。
華北豹在山西省個體數量最多、種群最為集中,作為山西省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旗艦物種、最高級的捕食者,扮演著調節獵物種群、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角色。華北豹對棲息地的破壞極為敏感,其生存狀況直接反映著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好壞。因此,有必要對華北豹種群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筆者以鐵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的華北豹為監測對象,于2017年3月至6月借助紅外自動感應照相機收集其影像資料并進行分析,以期為保護區華北豹的保護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山西鐵橋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位于太行山中段的和順縣,經營面積35 351.7 hm2,有林地面積14 208.9 hm2,森林覆蓋率40.19%.保護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6.3 ℃,降水量593 mm.地形以中山為主,土壤多為褐土。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種子植物403種,野生動物149種。
紅外相機自動拍攝法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研究野生動物,具有野外工作持續時間長、調查成本低、環境干擾小,易于進行標準化方案設計,能獲取隱蔽物種和復雜地形區域信息等優點。適用于數量稀少、活動規律特殊,或很難見到其蹤跡的物種調查。
將保護區全境劃分為40處4 km×4 km的調查樣區。通過圖層分析,在不影響調查精度的情況下,去除10塊保護區邊界部分不足1 km2的樣區,最終確定調查樣區為30塊,在每塊樣區內布設2臺照相機。此外,為提高調查準確度,在華北豹集中分布區和潛在分布區增設42臺照相機。本次調查共布設102臺紅外感應自動照相機,24 h連續工作。
華北豹是體側具有花紋的動物,每個個體的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可以利用個體花紋的唯一性進行個體識別,從而精確得出紅外相機拍攝到的華北豹個體數量。華北豹花紋個體識別主要依靠其體側中部、頭部、后肢外側以及尾部花紋進行。
對紅外相機收集到的圖片和視頻進行逐一查看,并記錄每張照片拍攝的時間。根據時間間隔、清晰度、前后圖像對比等方法,對拍攝到的華北豹影像數據進行初步整理、分類,然后進行花紋個體識別。
保護區安裝的102臺紅外感應自動照相機中,有31臺拍攝到華北豹影像,累計拍攝華北豹272次,每次拍攝到的華北豹數量均為1只。拍攝到視頻28段,照片244張。其中,可識別的有效視頻22段,照片209張;不可識別的視頻6段,照片35張。
通過拍攝到的可識別視頻和照片對華北豹進行花紋個體識別,共識別出華北豹個體12只。每只華北豹涉及的紅外相機數、視頻、照片以及識別部位信息見表1.
與傳統監測方法相比,紅外感應自動照相技術能夠準確記錄和識別華北豹個體,對于保護區今后華北豹的保護規劃工作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然而,此次調查中拍攝到華北豹的相機數量占比不高,還不能很好地反映該地區華北豹的種群狀況。因此,需要加大相機監測力度,擴大監測范圍,形成監測網絡,從而更加準確地掌握保護區華北豹種群的真實狀況。

表1 華北豹信息情況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