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政
孩子學琴的成本對一個家庭來說并不低,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如果半途放棄,那這筆錢也就打了水漂。”
幸好,就在這個學與不學的分水嶺,“VIP陪練”適時出現(xiàn)了。
從4歲半開始與鋼琴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到年復一年的鋼琴考級,上海女孩郭睿航身上濃縮了全國上下數(shù)千萬個“琴童” 的故事:無論是學琴的勤勉、練琴的堅持、瓶頸期的困難還是考級的努力……每個小琴童的學琴生涯里都有相似的情節(jié)。
但郭睿航的故事里有她與眾不同的精彩:11歲的她,已經(jīng)考出了上海音樂學院的鋼琴十級;甚至,還不滿10周歲的時候,她已經(jīng)在巴斯蒂安國際鋼琴大賽總決賽上,憑借一曲莫扎特《奏鳴曲K545第一樂章》,拿下了8級組一等獎的好成績。
和許多琴童被家長“押著”進琴房不同,郭睿航學琴,完全是她自己的選擇。3歲時,媽媽陸女士帶她去家門口的兒童培訓機構學習民族舞,每次上完民族舞課回家的路上,都會路過隔壁鋼琴班的琴房。“她每次都會停下來看其他小朋友彈琴,覺得很有意思,很神奇,手指在琴鍵上翻飛,就能彈奏出好聽的曲子。看著看著就看上了癮。”
于是就在4歲半的時候,媽媽給郭睿航報名了鋼琴班:小小的年紀注意力還不能夠集中太長時間,第一階段的課程只是每周25分鐘的一堂課。郭睿航還清楚地記得第一節(jié)課,老師握著她的小手,教她怎么做出彈琴的手型,怎么去找到鍵盤上的“do”這個音,如何落指,彈出好聽的音符。
或許是天賦與興趣使然,學了短短3個月之后,郭睿航就開始了第二階段的學習:每周的課時從25分鐘增加到了45分鐘。也是在這時,她遇到了上海音樂學院的張老師,從此開始了長期的學習:每周一次,每次45分鐘,這一學,就學到了十級。
郭睿航很喜歡這個溫柔又嚴格的女老師:“她教我很多彈琴的技巧,對我溫柔,卻又很有要求。記得當時我的手還小,伸展不開,有時候夠到琴鍵會比較困難。碰到這種情況,張老師就會說:好的,我們現(xiàn)在休息2秒鐘——她就是這樣既像個溫柔的朋友,又是嚴格的老師。”
學琴僅僅1年半后,6歲的郭睿航就順利考過了上海音樂學院的鋼琴3級,“當時彈奏的是《瀏陽河》等三首曲子。”
從2011年接觸鋼琴,一直到2015年,郭睿航的學琴生涯中還有一個重要的陪伴者,就是她的媽媽陸女士。“除了常規(guī)的每周學琴課程要抓,練琴更是不能松懈,每天起碼練習半小時以上。”陸女士告訴《新民周刊》,“每周的鋼琴課我都跟著孩子一起上,一起學,回來再幫助她鞏固練習。”五六年下來,家長付出的時間和心血不言而喻。可以說,每個琴童背后,都有一個陪練的家長在默默守護;全中國數(shù)以千萬計的琴童背后,有著無數(shù)家長無數(shù)個日夜數(shù)不清的付出。
不過,陸女士的陪練生涯,在2016年劃上了句號——因為女兒學琴,她關注了許多音樂類的公眾號,有一天,忽然在公眾號上看到一條推薦:“VIP陪練”。
什么是“VIP陪練”?陸女士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上“VIP陪練”App免費領取了一節(jié)50分鐘的線上體驗課,試用之下,相見恨晚:“由專業(yè)的真人老師給孩子遠程陪練,完全不需要我隨時陪在身邊了!現(xiàn)在孩子練琴的時候,我就可以去忙自己的事了。”
如今,陸女士已經(jīng)成了“VIP陪練”的忠實用戶,使用至今已經(jīng)2年半。回想起來,她仍然十分感慨:“VIP陪練”出現(xiàn)在了她最需要的時候。
為什么這么說?原來2015年的時候郭睿航剛剛考過了鋼琴6級。對許多琴童和陪練家長來說,6級都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家長還可以努把力跟上孩子學琴的節(jié)奏,在陪練的時候為他們指出錯音;然而6級之后,隨著鋼琴練習曲目的難度越來越大,家長的識譜速度漸漸變得跟不上孩子的節(jié)奏,要想指出彈奏過程中的錯音,那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而難度的陡然提升,也讓許多孩子進入了瓶頸期,變得不喜歡練琴。
“6級之后我很明顯地感覺到,自己跟不上也陪不了孩子了。曲子的對錯、強弱、曲風的表達,這些都需要更專業(yè)的老師了。”陸女士告訴記者,“與此同時孩子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期,彈琴的難度一下子變大了,很多孩子就在這個階段打了退堂鼓,放棄了鋼琴。孩子學琴的成本對一個家庭來說并不低,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如果半途放棄,那這筆錢也就打了水漂。”
幸好,就在這個學與不學的分水嶺,“VIP陪練”適時出現(xiàn)了。當時給郭睿航上體驗課的李老師,后來就成為了她最喜歡的陪練老師,從2016年一直陪練到現(xiàn)在。
記者試看了一段李老師給郭睿航陪練的視頻:視頻中,郭睿航端正坐在琴凳上,鋼琴上則放著一個iPad,她正通過這個iPad和李老師進行遠程交流——通過iPad上一個特別的攝像頭,李老師可以看到郭睿航彈琴的每一個手勢,即時為她糾正錯音,提醒她注意落指的力度、曲風的表達。
“這幾個音,你需要再彈得重一些,不然這首曲子里的爵士風格出不來。”視頻里,李老師對郭睿航的指導,仿佛就像一個陪練老師坐在身邊一樣。郭睿航也非常喜歡這位細心的老師:“老師會教我記憶技巧,幫我總結練琴的方法,每一節(jié)陪練課后都會有進步,等到下周再去鋼琴主課老師那里回課的時候,效果就非常好。”
“剛好在對的時候遇見了對的人。”陸女士如此形容與“VIP陪練”的邂逅,“孩子突破了瓶頸以后,變得特別喜歡練琴了。從前她就像很多其他孩子一樣,對莫扎特、舒伯特的曲子特別偏愛,而對于相對枯燥的哈農(nóng)的曲子,就沒那么愿意練——但是哈農(nóng)對于練功是非常有幫助的。有了‘VIP陪練之后,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練琴效率就高了許多。”
郭睿航的鋼琴主課老師也對陪練贊不絕口:“有了陪練老師之后,孩子不僅能夠完成的作業(yè)比以前多了,回課完成度也從70%左右上升到90%以上。每節(jié)主課之后我都會給孩子提出練習要求,而陪練老師會幫助孩子把這些練習貫徹下去,這其實就像是回家寫作業(yè),家里已經(jīng)檢查過一遍,再帶回學校,正確率肯定提升了,學校的學習效果也得到了鞏固。”
其實,這也正是“VIP陪練”創(chuàng)始人葛佳麒的心得,葛佳麒本人就是琴童出身,非常懂得學琴路上的艱苦與堅持:“孩子學樂器之后,如果不是每周多次定期進行練琴,學習進度會很緩慢,甚至無法完整地領悟樂器演奏之道。而孩子如果在練琴中不認真,錯音不改,節(jié)奏混亂,那長期以往,練琴的效果不僅大打折扣,更會輕則家長學費白打水漂,重則孩子考級不過,耽誤時間與精力,兩者皆空。”
時間臨近8月,許多琴童最近都開始了2018年考級前的突擊備戰(zhàn),郭睿航也不例外:她的暑假日程表安排得滿滿當當,每天都要加緊練習——但與大部分同齡孩子不同的是,郭睿航正在備戰(zhàn)的是今年10月的英皇鋼琴考級,而上海音樂學院的鋼琴考級她早已拿下了最高等級10級。
媽媽陸女士很感激考級路上“VIP陪練”的一路相隨:“如果不是專業(yè)老師適時出現(xiàn)給女兒那么大的幫助,考級之路可能會坎坷得多。”之所以選擇再考,不僅因為英皇的等級將來可能對女兒的出國留學有幫助,更是“想給孩子設定一個新的目標,有目標才能堅持下去”。
有趣的是,陸女士家庭不僅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App,也見證了“VIP陪練”從初生到壯大的成長。
2015年年底,“VIP陪練”正式上線。上線的第一天,只有兩名陪練老師,一個姓葛,一個姓姚,正是葛佳麒和他的合伙人姚立嘉。
“記得那時候用的還是第三方軟件,陪練老師的選擇面也不大,只有十幾位老師,創(chuàng)始人葛佳麒還親自來給我女兒上過陪練課呢!”陸女士還記得當時女兒正準備參加巴斯蒂安國際鋼琴大賽,而葛佳麒本人就曾有過豐富的國際賽事經(jīng)驗,為女兒備戰(zhàn)大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葛老師有自己的一套練習方法,他常常說:快不如慢,彈琴彈得飛快,最多只是代表肌肉記憶,更像是一種炫技;而彈得慢其實是更難的,把一首快節(jié)奏的曲子放慢速度來彈奏,這樣的練習會讓人進步很快,而且越慢越難,往往彈奏幾次之后,身上的衣服都能濕透,可見下的工夫之大。”
后來郭睿航在國際比賽中演奏的這支莫扎特《奏鳴曲K545第一樂章》,也正是“VIP陪練”老師為她反復練習的一支。“老師為了讓我更好地理解曲子里的感情色彩,會給我講故事:讓我想象在一個大森林里,小鳥會怎樣鳴叫,獅子又會如何低吼,從而讓我能夠彈出曲子里不同的輕重和感情色彩。”
2017年5月時,“VIP陪練”研發(fā)的專利魚眼鏡頭投入了使用,全新提升的用戶體驗,讓陸女士連連點贊。對她來說,陪練老師的出現(xiàn),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改善了他們母女的親子關系。“以前我自己給她陪練的時候,有時指出她彈奏上的錯誤,她會質(zhì)疑我:‘你會不會彈琴啊?不服氣。有時還會因為這些事吵起來,每次吵架了她爸爸還會幫她說話呢。現(xiàn)在就不同了,‘VIP陪練的老師都是專業(yè)的,以理服人,孩子非常聽得進,每天的練琴變得很有儀式感,像一堂正式課一樣去認真完成,和家長自己陪著,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在陸女士看來,練琴始終是一件孤獨的事情,更何況是對年紀這么小的孩子來說。“如果沒有人陪練的話,想要持之以恒恐怕是很困難的事情。”而“VIP陪練”作為在線服務,還有一個線下陪練沒有的優(yōu)勢:“隨時都可以取消或者改期,非常靈活。如果在開課前2個小時內(nèi)取消的話,每個月有2次免費的機會;而如果是提前2個小時以上取消,是不限次的。比如女兒前陣子去游學了,我就可以臨時暫停課程,等回來了再約。”
不過,最近陸女士卻有點煩惱:“李老師實在是太搶手了,一取消就很難再約到。”
這些年來,郭睿航的鋼琴造詣成長了,“VIP陪練”也成長了——目前“VIP陪練”已擁有數(shù)萬名陪練老師,在中、意、德、俄四個國家有超過30個高校聯(lián)合教學研究所,超過33個國家數(shù)十萬名琴童正在使用“VIP陪練”練琴。
在上海,像陸女士這樣培養(yǎng)孩子藝術修養(yǎng)的家長實在不是少數(shù)。這些年來,上海教育界對于優(yōu)質(zhì)教育力推不怠,對藝術教育更是大力提倡。早在10年前,上海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每個學生至少有一門藝術愛好,至少掌握一項藝術技能”的目標,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家長們對于藝術教育的積極性也日漸被發(fā)動起來。無論是教育界還是家長都普遍認識到:學生要讀好書,光讀書不行,需要藝術的啟發(fā),而藝術教育的特點就是天馬行空,想象力豐富,能夠打開思維。
當人才評價不再是一道唯升學論的單項選擇題,家長們對孩子未來綜合發(fā)展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藝術教育,也隨之走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記者翻開郭睿航的暑期課程表,發(fā)現(xiàn)里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日程安排——除了新概念英語,更多的是諸如鋼琴、繪畫、街舞、羽毛球這樣的藝術和體育課程。為什么如此重視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陸女士坦言自己并沒有想得很遠,但藝術訓練對于孩子起到的作用卻已經(jīng)悄然浮現(xiàn)。
“就拿學琴來說,學琴路上的克服困難,對孩子來說就非常有價值。當年我女兒班上幾乎一半的孩子都學過鋼琴,但是一到三年級,很多孩子就因為課業(yè)上的負擔、學琴遇到的困難,慢慢放棄了,至今堅持下來的,只剩一兩個,巧的是,這些堅持下來的孩子都是用了‘VIP陪練的。”陸女士說,“通過堅持學琴,孩子會意識到,堅持一件事是很重要的,她會變得更有毅力,也更有信心去挑戰(zhàn)今后遇到的其他困難。比如說我后來又給女兒報了其他興趣班,像是繪畫、街舞、羽毛球,她從來都沒有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想要打退堂鼓,這種堅持的品質(zhì)會一直伴隨著她。”
不單是堅持,學琴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專注。“我發(fā)現(xiàn)孩子現(xiàn)在能一個人看很長時間的書,她的專注力會更強;不僅如此,性格也好像變得更樂觀,更能發(fā)現(xiàn)事物有趣的一面。他們的老師會跟我說,他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彈琴好的孩子,一般學習也好,這都是水到渠成的。”
當很多琴童都在叫苦、視學琴為枯燥乏味的時候,郭睿航卻告訴記者,她很喜歡練琴,越喜歡,越會彈,越會彈,就越將彈琴視作是一種放松而不是苦勞。“我爸爸有時候回家累了,會先彈幾下吉他再吃飯;我自己寫作業(yè)累了的時候就去彈鋼琴,彈琴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