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鴻蕾
【摘 要】目的:針對于出現TB/HIV雙重感染患者采取抗結核進行治療,對其治療過程中存在的藥物不良反應進行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在我院選取60例存在TB/HIV雙重感染的患者進行分析,主要觀察這些研究對象在進行抗結核治療中的不良反應。結果:結果數據表明,①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胃腸道、肝臟、皮膚過敏、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其對應例數為27例、8例、7例、15例、11例;②HIV感染因素主要包括靜脈吸毒感染、性傳播、母嬰傳播、其他,對靜脈吸毒感染與性傳播感染所出現的不良反應分析,靜脈吸毒感染不良反應發生率更高,存在明顯差別P<0.05。結論:針對TB/HIV雙重感染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并且持續的時間比較長,對其類型及嚴重情況進行分析十分重要,有利于避免不良反應對于治療的影響。
【關鍵詞】TB/HIV雙重感染;抗結核治療;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TB/HIV屬于十分常見的雙重感染,通常會對患者采取抗結核治療,而在治療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良反應,對于患者治療效果來說造成一定的影響[1]。進行抗結核治療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與多方面因素相關,因此需要從患者臨床癥狀、感染途徑等方面對其不良反應進行分析,針對不良反應相關因素以及患者自身狀況進行分,探討針對性處理及預防措施,才能采取有效處理措施。本研究特選取我院進行抗結核治療的TB/HIV雙重感染患者進行分析,現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主要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選取60例存在TB/HIV雙重感染的患者進行分析,這些患者中,男性有36例,女性有24例,年齡大都在26歲到49歲之間,年齡中值為(37.2±5.4)歲,確診同時存在結核病感染和艾滋病感染。
1.2 方法
1.2.1 資料的收集 從性別、年齡、體質量、抗結核治療以及抗感染治療時長、HIV感染途徑、合并癥等方面進行資料收集,且采集過程中所有患者均知曉。
1.2.2 采取檢測。對患者展開全面檢測,主要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尿常規、淋巴細胞等檢測。在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定期1、2、6個月展開以上所述的檢測。
1.2.3針對抗結核存在的不良反應嚴重程度進行分類,主要分為輕度、中度、重度,患者可以忍受,不會對治療的進程造成影響,不需要針對其展開特別處理,不影響到患者的康復為輕度;出現的不良反應需要采取對癥治療或者是停換藥的為中度;出現死亡、存在致癌、致畸、對人體造成永久性傷殘、對器官功能造成損傷、住院時間延長等為重度。
1.3 觀察指標[2]
本研究觀察指標主要為該研究對象不良反應類型以及感染途徑對于不良反應的影響。
1.4 統計學方法
在對得到的數據進行醫學統計軟件SPSS 17.0的統計,用 %對計數數據進行表示,并用x2檢測;計量數據以()表示,t檢測,若取得數值P<0.05,則表明數據間存在顯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抗結核治療中存在不良反應的類型
經分析,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胃腸道、肝臟、皮膚過敏、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其對應例數為27例、8例、7例、15例、11例,所占比例分別45%、13.3%、11.6%、25%、18.3%,為其他例數為3例,所占比例為5%。
2.2 HIV感染渠道對于抗結核治療不良反應的影響
主要分析靜脈吸毒感染和性傳播感染這兩種渠道,靜脈吸毒感染有31例,其中出現不良反應25例,不良反應發生占比80.6%,性傳播感染有19例,出現不良反應10例,占比52.6%。進行比較,靜脈吸毒感染出現不良反應的幾率高于性傳播的,差別明顯X2=25.581,p=0.000。
3 討論
TB/HIV雙重感染患者通常會采用抗結核進行治療,其中存在較低的治愈率,病死率也比較高,因此在對雙重感染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其中導致病死情況的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抗結核治療不良反應。相關研究表明[3~4],針對單純結核病采取抗結核治療時存在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60%,主要包括肝、消化道、皮疹、關節疼痛、白細胞水平降低等。而TB/HIV雙重感染患者在進行抗結核治療的過程出現的不良反應更高,高達80%,除上述不良反應外還包括血液系統、神經系統、視力、耳等方面的不良反應。在上述各種不良反應的作用下,將對患者健康造成進一步影響,故此在實際治療過程中,更需要對藥物不良反應加以重視。
對于不良反應來說采取早期發現、及時的預防和處理措施是主要的手段,而在雙重感染中,存在的不良反應多樣化,沒有統一的標準,通常無法正確識別不良反應,很多不良反應都存在相似的臨床癥狀,因此需要采取實驗室檢測,確定其不良反應類型。同時,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與患者受HIV感染的途徑具有一定的聯系,感染途徑包括靜脈吸毒、性傳播等,例如靜脈吸毒感染存在的不良反應要高于性傳播的。
本研究針對于我院存在TB/HIV雙重感染的患者采用抗結核治療,分析其不良反應類型以及HIV受感染渠道對于不良反應的影響,結果表明,抗結核治療出現的不良反應多樣化,包括胃腸道、肝臟、血液系統等方面的不良反應,而感染渠道包括靜脈吸毒、性傳播等,不同渠道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不同。綜合可得,對于該類感染的患者可以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在抗結核的治療中實施抗病毒等處理措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許琳,楊蕊,高小嬌,侯景龍. 結核病/艾滋病雙重感染患者抗結核治療生存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15,34(19):3587-3589+3605.
薛曉. TB/HIV雙重感染患者抗結核治療依從性現狀及干預效果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2.
李萍. 提高艾滋病合并結核病病人治療依從性干預效果評價[D].鄭州大學,2011.
周林,陳磊,賴鈺基,等. TB/HIV雙重感染患者抗結核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分析[J]. 中國防癆雜志,2011,23(02):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