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淑玲 范春紅 樸慶華 劉麗波
【摘 要】目的:對選擇性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療效進行分析探討。方法:將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患者以大骨瓣減壓術治療,觀察組46例患者采用選擇性腦亞低溫治療結合大骨瓣減壓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No、CRP、DR、NSE到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17%(P<0.05)。結論: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選擇性腦亞低溫治療,可有效降顱內壓,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植物生存率與死亡率,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選擇性腦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大骨瓣減壓術
【中圖分類號】R683.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01
重型顱腦損傷為神經外科的常見性急危重癥,是因腦組織的生理功能受到損傷,腦血循環障礙引發顱內高壓與急性腦水腫,最終導致神經內分泌與代謝功能紊亂,進而引發繼續發性腦損傷[1]。近年來,亞低溫治療(32~34℃)在重型顱腦損傷的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降低頑固性顱內壓及腦代謝,提高腦灌注壓,減少腦耗氧量,保持血腦屏障的完整,保護腦組織[2]。我院近年來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選擇性腦亞低溫治療,取得確切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2015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2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6例患者,對照組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為19~61歲,平均(35.2±3.9)歲;受傷至入院時間為1~4小時,平均(2.4±0.4)小時。觀察組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為17~65歲,平均(37.1±4.2)歲;受傷至入院時間為0.5~4小時,平均(2.6±0.5)小時。兩組患者的上述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止血、消炎、降顱內壓、糾酸等治療。對照組采用大骨瓣減壓術治療,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選擇性腦亞低溫治療,在患者入院后以便攜式亞低溫治療儀進行頭部降溫治療,手術過程中以生理鹽水(18~20℃)對血腫腔及硬膜腔進行反復沖洗,將腦表的溫度降低到32~35℃。手術結束后以水循環式冰毯把鼻咽溫度降低到32~34℃。聯合使用冬眠劑:100mg異丙嗪+100mg氯丙嗪+400mg阿曲庫銨+200mL氯化鈉注射液(0.9%)進行全身持續降溫,速度為2~3mL/h,將肛溫保持33~35℃。持續3~7天,在顱內壓恢復正常24小時后停止使用冰毯機,逐步減少冬眠藥物至自然復溫。在復溫過程中注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每4小時恢復1℃,10~12小時內把肛溫恢復到36.5~37.5℃,進行維持,將冬眠合劑撤除。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呼吸、心率、直腸溫度及顱內壓急性密切監測,使核心體溫保持在34~35℃。
1.3 觀察指標 ①在患者入院時與治療第5天以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進行檢測,以分光光度法對NO進行檢測,以電化學發光法對NSE進行檢測,以多普勒對血液動態阻力(DR)進行檢測。對所有患者治療后均行3個月隨訪,對比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按照GCS評分分為良好、中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及死亡。有效率為=(良好+中度殘疾+重度殘疾)/小組人數[3]。
1.4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結果錄入SPSS22.0數據庫處理,以X2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形式表示,以t檢驗計量資料,以形式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臨床指標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后No、CRP、DR、NSE到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2.2 治療效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17%(P<0.05)
3 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會繼發腦灌注低壓、腦水腫、顱內高壓等,給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研究顯示[4],顱腦損傷后24小時內顱內壓壓升高前,會出現腦組織持續性缺血缺氧,腦溫出現反射性高熱,輕度低溫能夠改善大腦的缺血狀態,是重型顱腦損傷進行低溫治療的依據。研究顯示[5],顱腦損傷后3小時內應進行亞低溫治療,以保持患者的腦細胞低氧耗及機體低代謝狀態,緩解鈣超載,確保神經元的活力與成活率,保證腦細胞膜的穩定性,發揮多元化機制協同作用,保護腦組織。手術過程中,以20℃的生理鹽水對硬膜腔進行反復沖洗,能夠將腦表的溫度控制在32℃左右,增加大腦的血流量,抑制毒性因子的形成與釋放,降低顱內壓,緩解腦水腫。
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采用選擇性亞低溫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No、CRP、DR、NSE到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17%(P<0.05),證明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選擇性腦亞低溫治療,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選擇性腦亞低溫治療,可有效降顱內壓,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植物生存率與死亡率,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陳仕明.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現狀和影響因素調查研究[J]. 河北醫學,2014, 20(2):275-277.
楊華堂,段曉偉,王曉燕,等.亞低溫在顱腦損傷中的應用現狀[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4,12(5):457-460.
曹鵬,杜富明.亞低溫治療急性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16(2):416-416.
史博.重型顱腦損傷急性期患者超早期選擇性腦亞低溫聯合黃芪注射液治療對腦保護及相關生化指標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7,9(22)16-18.
張莉,王秋雁.選擇性腦局部亞低溫結合大骨瓣減壓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6,21(3):53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