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進
【摘 要】目的:對臨床微生物檢驗還有細菌的耐藥性進行監控和測試,并做進一步分析。方法:隨機抽取在2015年12月份到2017年6月份之間在進行微生物標本的檢驗和細菌耐藥性檢驗的實驗當做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和記錄。結果:ICU(22.5%)還有外科患者(21.7%)的耐藥菌株構成占比相對內科(13.1%)還有兒科(8.7%)的患者要明顯高得多;ICU還有外科患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的值小于0.05),內科和兒科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的值大于0.05)。結論:在臨床使用時,應注意加強抗菌藥物的安全性防范,要致力于提升微生物的檢驗還有細菌耐藥性在使用過程中的監控和測試水平,以期實現提高臨床微生物檢驗還有細菌的耐藥性檢測的專業水平還有效果,為以后的臨床上感染控制工作作出貢獻。
【關鍵詞】臨床;微生物;檢驗;耐藥性;細菌
【中圖分類號】R3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01
通常把細菌對抗菌藥物反應的一定程度上的忍受力叫做細菌的耐藥性,一旦細菌出現耐藥性那么就會影響藥物耐藥性的發揮,抵抗藥物的傳播。所以,在臨床中要認真選擇抗菌的藥物來進行臨床治療,一直提升微生物的效果檢驗工作進行的程度,盡量減少耐藥性出現。本次實驗隨機抽取在2015年12月份到2017年6月份之間在進行微生物標本的檢驗和細菌耐藥性檢驗的實驗當做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對多重耐藥菌檢查的株數還有多重耐藥菌檢查出陽性的概率做分析和研究,實驗結果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微生物標本的檢驗情況進行記錄和分析,同時還要對送來檢驗的微生物標本進行藥物的抗藥性實驗,對多重耐藥菌檢查的株數還有多重耐藥菌檢查出陽性的概率做分析和研究。
1.2 統計學方法
在這次試驗中,研究中所有的數據都要進行統計學分析,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處理,資料數據用X?檢測,P的值小于0.05當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ICU(22.5%)還有外科患者(21.7%)的耐藥菌株構成占比相對內科(13.1%)還有兒科(8.7%)的患者要明顯高得多;ICU還有外科患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的值小于0.05),內科和兒科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的值大于0.05)
3 討論
因為細菌在產生抗藥性之后就會開始抵抗細菌藥物,使得藥物的效果發生明顯的降低,影響治療效果,進一步分析細菌抗藥性的產生原因,主要是天然的耐藥性還有獲得耐藥性。通常某種細菌是否為天然的耐藥性,主要是決定于細菌本身構成的染色體基因,因此還附帶有遺傳性,這種類型的細菌會持續出現。在臨床中,用合適的抗菌藥物對患者做臨床治療應該注意使用的劑量和方法,并且要注意提高檢驗微生物的工作,減少細菌的耐藥性產生,避免多重耐藥菌的出現。
在這次實驗中結果看出,ICU患者的耐藥菌株構成占比是最高的,占比22.5%;排在后面的是外科患者,耐藥菌株構成占比在21.7%,最后是內科耐藥菌株構成占比在13.1%和耐藥菌株構成占比在8.7%左右。ICU(22.5%)還有外科患者(21.7%)的耐藥菌株構成占比相對內科(13.1%)還有兒科(8.7%)的患者要明顯高得多;ICU還有外科患者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的值小于0.05),內科和兒科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的值大于0.05)。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ICU患者一般都是病情非常嚴重的,要長期治療的比較多,所以患者住院的周期就會很長,這樣就會導致ICU患者發生院內感染和社區感染的多重耐藥菌數變多,所以ICU患者的耐藥菌株構成占比是最高的;另外外科患者因為總是將傷口裸露在外,容易引發炎癥發生,所以經常會出現細菌感染,從而引發多重耐藥菌的出現,不利于患者的恢復。
由以上分析,總結出要加強在臨床中微生物檢驗還有細菌耐藥性的管理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臨床上每個科室都應該嚴格按照藥物規定進行采集標本、送去檢驗,結果出來之后也要按照規定進行登記,更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處理,要合理地運用抗菌藥,盡量降低細菌的耐藥性;第二,細菌室要嚴格按照醫院的規定培養標本并且進行檢測,一旦結果出來,要及時作好記錄,并且要保證準確性,為以后再提取信息和統計信息提供便利;第三,進行管理感染的科室要積極配合,在接到臨床電話后,盡快到臨床科室進行監督還有核對,按照醫院規定進行處理,保證實驗結果的信息真實、準確。要完成上面三項措施,必須要各個科室之間完美配合,互相協助,各司其職,互相監督。并且,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要及時反思總結,發現在上一個環節中的不足,進行及時的更改,完善各項工作,為臨床的實際治療時提供更加方便、有效的治療方案和應對措施。
總而言之,臨床醫院的感染控制工作是目前我國臨床醫學上的監控和防治的重中之重,對患者的標本進行更嚴密的微生物檢驗和抗藥性監控,不管是對于降低抗藥性還是提高抗藥性藥物的準確使用,改善臨床中的感染控制效果等各個方面,都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應該將醫院抗菌性藥物的使用規章還有安全性管理的措施落到實處,制定各項保障實施的管理規定還有處理辦法,多培養從醫人員的責任心還有職業道德,同時具體實驗室內的定期檢查工作,規范實際的操作步驟,多進行知識培訓和學習,提高實驗室微生物的檢驗和細菌抗藥性的監控,防止產生耐藥菌,保證來醫院就醫的患者的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孟險. 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測在臨床微生物的探討[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15):110.
李瑤,禹白絮. 探討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細菌耐藥性的監測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8):5394-5395.
劉建國. 細菌耐藥性監測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08):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