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珍
【摘 要】目的:通過研究具體的實驗數據結果來分析羊水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的相關體會和羊水栓塞的影響因素。方法:根據隨機抽樣原則隨機抽取2000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22日入住我院婦產科部門的10例羊水栓塞患者作為本次臨床試驗的研究對象,然后詳細的分析這10例羊水栓塞患者的病情資料。結果:在這10例羊水栓塞患者中有8例搶救成功,2例死亡,有4例出現在多胎多產的孕婦身上,還有4例發生在高齡產婦初次生育的時候,2例是利諾凡引產。結論:實驗發現羊水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的情況決定了羊水參與母循環的量,同時也決定了孕婦生產的安全性。因此我們醫院的婦產科醫療人員應當時刻關注孕婦的動態,清晰的了解羊水栓塞現狀。
【關鍵詞】產科;羊水栓塞;診治;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前言
羊水栓塞是分娩過程中,羊水及其內容物進入母血循環,形成肺栓塞、休克、凝血障礙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的嚴重綜合征,是產科發病率低而病死率極高的并發癥,產婦病死率達80%以上,羊水栓塞占孕產婦死亡總數的5.4%,居死因順位的第4位。羊水栓塞的患者多有下列誘發因素存在:高齡初產、經產婦、宮縮過強、急產、胎膜早破、前置胎盤、子宮破裂、剖宮產等。這種現狀就決定了我們必須不斷加強對羊水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的研究,分析出相關方面的治療方案。根據隨機抽樣原則隨機抽取2000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22日入住我院婦產科部門的10例羊水栓塞患者作為本次臨床試驗的研究對象,總結與分析羊水栓塞的診斷與治療體會。
2 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在2000年01月01日~2017年01月22日,一共有13508名孕婦在我院進行分娩,這其中出現過10例羊水栓塞患者,因此羊水栓塞的發生率大約為0.0736%,發生率略顯偏高。這10例羊水栓塞患者的年齡大致在24~40歲,這些患者有的是初胎,也有多胎,最為典型的是高齡產婦。在這10例羊水栓塞患者中有8例搶救成功,2例羊水栓塞患者死亡,其中有4例出現在多胎多產的孕婦身上,還有4例發生在高齡產婦初次生育的時候,2例是利諾凡引產。
2.2 羊水栓塞的臨床現狀 通過觀察和分析孕婦在生產前、生產過程中和生產后的身體情況,觀察孕婦是否出現胸悶、氣息急喘、呼吸十分困難、紫紺、心態不穩定、呼吸速度和心跳速度急劇加快、血壓指數急劇下降、肺部羅音及肺動脈高壓癥狀又或者是出現子宮出血情況嚴重的現象,嚴重的還會伴隨多器官出血狀況。將這些現狀和患者的病例情況制作成醫院內部的資料,分析他們的情況總結成為心得體會,為以后的治療提供實際依據。
2.3 促使因素 羊水中的有形物質進入母體血循環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羊水中的有形物質包括:扁平上皮、毳毛、胎脂、胎糞、粘蛋白等。羊水栓塞的發病機理主要有:急性呼吸循環衰竭、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多臟器損傷。急性呼吸循環衰竭、急性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多臟器損傷,急性呼吸循環衰竭等現象會導致孕婦在生產的時候存在安全隱患。
2.4 診斷的方法 醫院在診斷羊水栓塞的時候常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①X線攝片:典型者可見雙側彌漫性點片狀浸潤陰影,沿肺門周圍分布伴右心擴大及輕度肺不張。②肺動脈或下腔靜脈中取血而找到羊水成分可確診。③DIC實驗室檢查。④如果出現孕婦因為羊水栓塞突然死亡的案例,醫院只能進行尸檢才能進行診斷,若是家屬不愿意對其做尸檢,醫療人員應當在患者身亡之后馬上抽取患者的右心血液,若是在血液中找出了羊水內容物或用蘇丹Ⅲ染色見紅色脂肪球也能夠進行確診。
2.5 診治方法 診治的方法主要有:糾正缺氧、糾正肺動脈高壓、抗過敏、抗休克、DIC治療(肝素有抗凝作用,羊水栓塞應盡早應用)、預防心腎衰竭、預防感染(選用大劑量的廣譜抗生素,禁用有腎毒性的藥物)、產科處理(經治療母體的呼吸、循環功能獲得改善后,及時去除病因是產科處理和搶救成功的關鍵)。同時孕婦也應當遵循醫生的建議,根據癥狀咨詢醫生,合理膳食,保證營養全面而均衡。
3 結果
在這10例羊水栓塞患者中有8例搶救成功,2例羊水栓塞患者死亡,其中有4例出現在多胎多產的孕婦身上,還有4例發生在高齡產婦初次生育的時候,2例是利諾凡引產。8例搶救成功的患者是因為在發現有羊水栓塞現狀的時候一邊搶救一邊診斷,這樣既沒有耽誤時間同時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2例死亡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及時的進行診斷和治療,發現的不夠及時,處理措施不當。這10例患者的血液檢查結果都有羊水的成分,尸檢的結果也證實孕婦是因為羊水栓塞現象而死亡。
4 結論
引起羊水栓塞的主要原因包括:羊水太多、巨大兒、胎膜早破、妊娠超期、雙胎、死胎、先兆子癇等。一般認為羊水栓塞患者早期會出現分娩過程中的血氧飽和度不明原因下降,對宮縮劑出現過敏樣反應。因此為降低羊水栓塞的發生率,應該盡量少用或不用宮縮素,以避免宮縮過強,減少分娩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
羊水栓塞大多發生于胎兒娩出前,占70%;順產時胎兒剛剛娩出時發生AFE的可能性有11%,剖宮產發生AFE的可能性占19%。為應對羊水栓塞的急劇發病及危險性,應該對其誘因和發病前癥狀非常熟悉,以免耽誤治療。發病第一階段大多發生在分娩過程中或者娩出前后數分鐘的短時間內,產婦出現氣急、嗆咳、嘔吐及寒戰等,隨之開始抽搐、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甚至休克,有可能迅速死亡。第二階段凝血功能出現障礙,出血不止,休克,而出血量和休克程度不一致。隨后第三階段患者出現多臟器衰竭,如腎功能衰竭,尿量少或無尿甚至尿毒癥,患者甚至會死亡。但鑒于個體差異,各個階段癥狀出現順序不一定完全一樣,一般認為產后1h內大量出血且不凝者要警惕羊水栓塞的發生。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產科羊水栓塞診治與護理問題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實踐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羊水栓塞診治與護理工作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其關鍵環節與重點要素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實施措施與方法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張秀清.產婦分娩過程中羊水栓塞26例診治體會[J].中外醫療.2016(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