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會武 孫田英
【關鍵詞】胃腸息肉;護理;高頻電切除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消化道息肉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以結腸息肉最常見。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息肉內鏡下的治療已逐步取代了傳統的剖腹手術。內鏡下電切除技術具有創傷小、無痛苦、術后恢復快等特點。我院于2012.3.1-2017.3.1在電子內鏡下完成胃腸息肉高頻電下切除術366例,效果良好,現將其手術配合的護理經驗終結如下。胃腸息肉患者366例,男200例,女166例,年齡25-82歲,其中息肉單發性160例,多發性206例,胃息肉162例,結腸息肉204例。息肉大小直徑約0.2-2.5cm不等。使用器械 富士88電子胃腸鏡,奧林巴斯V70電子胃腸鏡。ERBE ICC80高頻電發生器,圈套器,熱活檢鉗,異物鉗。方法:胃鏡禁食6小時以上。腸鏡常規準備腸道。采用高頻電發生器產生的電凝、電切,配合圈套器切除息肉。結果:366例術后均未出現大出血、穿孔和息肉電切術后綜合征等并發癥。
護理
術前準備 胃鏡空腹6小時以上。腸鏡術前6小時開始口服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兩份,兩小時內服完。對腸道不清潔者重新準備。對于精神緊張不配合者,給予無痛胃腸鏡。仔細做好術前器械的準備工作,檢查各電源連接完好,功率調至適中。
術后配合 護士在操作時,必須精力高度集中,既要協助醫生送鏡,配合進行手法防結袢,又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表情、神志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有無腹痛、腹脹等。要反復安慰患者,解除其緊張情緒,尤應關注高齡、有心腦基礎病的患者,以防意外發生。
協助醫生進鏡或退鏡至息肉處,變換患者體位至合適位置,使息肉充分暴露,置于視野中央,張開圈套器,套進息肉,長蒂息肉可保留殘根0.5-1cm,短蒂圈套于蒂與息肉交界處,無蒂息肉先基地注射濃鹽水,使其隆起,然后套于基底稍上方,輕柔、緩慢收緊圈套器,感覺套住息肉,適度收緊圈套器后可通電切除。通電中注意有胃腸蠕動時應停止通電,避免灼傷胃腸粘膜。
息肉切除過程中,護士要根據息肉形態不同采取不同的操作手法及技巧。特別是收攏圈套器的技巧。如息肉較小或蒂較小較細者,切勿收縮過猛過緊,以防機械切割而至出血。未收緊時亦不能通電,避免灼傷黏膜。對于無蒂、短蒂息肉,圈套器應在基底稍上方,收緊后輕輕提拉將息肉提起,應先電凝后電切。如息肉蒂較粗應逐漸加大收攏圈套器力度,當接觸點有白色煙霧,黏膜變白蒂中心血管完全凝固后再切斷,以避免出血。并注意不可過度電凝,以免組織損傷過深、過大導致穿孔。息肉要懸置于胃腸腔內,不能與胃腸壁接觸,以免灼傷黏膜。切除的息肉用異物鉗取出,送病理檢查。
切除息肉后退鏡前,一定要確認息肉殘端有無滲血,吸盡腔內氣體,以減輕患者腹脹。
術后護理
術后禁食,臥床休息6小時,流質飲食1-2天,以后可半流至普食。忌粗纖維、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大便通暢。術后一個月避免重體力活動。注意術后有無出血、腹脹、腹痛、穿孔等并發癥。
息肉切除后,囑患者定期復查。
體會
內鏡下息肉切除術,損傷小、痛苦小、花費少。簡便快捷。術后恢復快。目前是消化道息肉首選治療方法。手術前后的護理措施及術中醫護人員的默契配合和熟練的操作技巧是保障手術成功的關鍵。
衛生宣教貫穿整個手術全程。醫護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其解除顧慮,配合手術,了解衛生知識,嚴格遵守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