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 要】目的:對營養干預及臨床護理應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具體效果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選取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116例,按照硬幣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予以研究組患者強化護理與營養干預,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率分別為24.14%、18.97%、12.07%,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的58.62%、43.10%、46.55%,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實施營養干預及臨床護理可對患者血糖與血壓進行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疾病具有良好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糖尿病;心血管病;營養干預;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糖尿病是一種內分泌系統疾病,在臨床當中十分常見,多飲、多食、多尿與體重減輕的“三多一少”為該病癥的主要臨床表現,一般因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引發[1]。如果糖尿病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很有可能出現微血管與大血管等多系統器官損害,其中心血管疾病最為常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經相關檢查確診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全部患者中有男性62例,女性54例,年齡最大的為69歲,年齡最小的為46歲,平均年齡57.61±6.49歲,病程最長的為18年,病程最短的為1年,平均病程9.25±3.46年,按照硬幣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5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與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對照組患者常規健康教育與護理干預,其中包括為患者詳細講解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各項知識、為患者制定出一整套規律的生活作息表,指導患者進行規律生活、與患者親切溝通、對患者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以及利用定期開展戶外活動的手段增加患者運動量等。以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及家庭狀況等相關因素為依據對其進行具有一定針對性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幫助患者增加康復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心理負擔與心理壓力[2]。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基礎上予以研究組患者強化護理與營養干預。
1.2.2.1 強化護理
1.2.2.1.1 適當運動 為適應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應選取時間較短、強度較低的有氧運動,且運動量需以患者身體不出現明顯異常為宜。患者每次飯后一小時為運動開始的最佳時間,需胰島素注射的患者應將腹部作為胰島素注射位置,避免注射位置與活動劇烈位置產生沖突。
1.2.2.1.2 血糖監測 患者血糖是對其運動效果、飲食控制效果與藥物治療效果的集中體現,可通過對患者血糖的檢測而適當調整相關方案。對患者血糖進行及早控制可避免其體內形成糖化血紅蛋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肌梗死。
1.2.2.1.3 用藥指導 降壓、降脂、降糖、抗心律失常、抗凝與擴張血管藥物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用藥物。在患者用藥之前需先為患者詳細講解與藥物有關的知識并予以患者心理輔導。
1.2.2.2 營養干預
1.2.2.2.1 熱量攝入 應以患者實際身高為依據明確理想體重,再根據患者實際勞動強度與理想體重將其每日所需熱量計算出來,在確保營養的前提下對患者總熱量攝入及體重予以有效控制[3]。
1.2.2.2.2 高碳水化合物攝入 患者應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的飲食并將攝入量在每日總熱量的6成左右,此種飲食結構可對患者胰島素需量進行維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葡萄糖耐量。行此項營養干預時應注意不改變患者熱量總攝入量。
1.2.2.2.3 蛋白質攝入 患者需確保所攝入的蛋白質為動物蛋白質并將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控制在每千克體重0.8-1克。
1.2.2.2.4 膽固醇攝入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避免飲用全脂牛奶與食用動物內臟,應將膽固醇的每日攝入量控制在200毫克以內。
1.2.2.2.5 食鹽攝入 嚴重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攝入量應為2克,與此同時還需對各類腌制食物的食用予以限制,若患者病情較輕可放寬食鹽攝入量在每日3-5克左右。
1.2.2.2.6 膳食纖維攝入 膳食纖維可起到對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進行降低、對其心血管予以保護的作用,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應為含糖量較低的粗纖維蔬菜。
1.2.2.2.7 微量元素攝入 為對患者血液中游離脂肪酸進行降低,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對患者心肌健康與進血管健康予以保證,應確保患者鋅、鉻、硒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攝入。另外,患者還需攝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與維生素B族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以結果P<0.05作為有顯著性差異,X2檢驗計數資料,利用SPSS19.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率分別為24.14%、18.97%、12.07%,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的58.62%、43.10%、46.55%,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當前,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升,人們的飲食質量也隨之越來越好,此種情況增加了代謝紊亂綜合征的發生幾率,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增加且趨于年輕化[4]。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其所引發的心血管病變會對患者心臟大血管及微血管產生累及。因此,需強化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以避免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對患者預后進行改善。
相關研究表示,同時予以糖尿病患者營養干預與強化護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對其血脂進行調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免疫力[5]。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血糖、血壓與心電圖異常率分別為24.14%、18.97%、12.07%,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的58.62%、43.10%、46.55%,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廖慶利與鄭杏婷的研究結果為營養干預聯合護理可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有效糾正,具有改善血糖與血脂的重要意義,本次研究與之相符。本次研究中所運用的干預方法可控制患者血壓、血糖與血脂,使其處于正常與趨于正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對腦血管意外事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進行預防。在對患者實行營養干預時重視了患者的營養狀況,使患者熱量與脂肪的攝取量維持在合適狀態,在滿足患者身體實際需要的同時又避免了熱量的過度攝取,保證患者血壓、血糖、血脂狀態均達到了理想程度[6]。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實施營養干預及臨床護理可對患者血糖與血壓進行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疾病具有良好的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李金鳳.營養護理干預應用于糖尿病腎病臨床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90-91.
張麗麗,江幕釵,鄧春濤等.子宮內膜癌伴高血壓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性心臟病護理體會[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15):165-166.
白小杰,狄文玲.營養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臨床中醫辨證治療的效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8):118-119.
李惠芬.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臨床護理探討[C].//中國營養學會第七屆理事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一次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2010:162-164.
吳寧.營養干預及臨床護理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的康復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9):181-182.
林燕.多樣性護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5):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