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侯中華
【摘 要】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囊動脈解剖變異與膽管損傷的關系。材料和方法:本試驗獲得了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的批準。本試驗回顧性評估276名非急診患者。本試驗納入的患者因不同膽囊疾病都接受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所有的病人術前都進行了超聲。結果:第I類 膽囊動脈出現在膽囊三角外,本試驗78列患者出現這種類型,約占28%(78/276)。第II類 為復合型,即膽囊動脈同時出現在膽囊三角內外,本試驗26列患者出現這種類型,約占9%(26/276)。第III類 膽囊動脈出現于膽囊三角內,本試驗26列患者出現這種類型,約占62%(172/276)。結論:本試驗的膽囊動脈的解剖分類將有助于減少膽管損傷。
【關鍵詞】膽囊動脈;膽囊切除術;膽管損傷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背景: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治療膽囊結石的常規手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20世紀80年代首次開展。因為它具有微創性,恢復快,術后疼痛發生率較開放手術少。盡管有這些優點,膽管損傷仍然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一個潛在的并發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術中膽管損傷會引起嚴重并發癥有關,包括膽汁瘤、感染和瘺管形成。接受膽管損傷修復的患者會增加了發病率和死亡率。膽管損傷修復術后狹窄的形成和長期隨訪發生在10 %至19 %的病人,慢性肝病在膽管修復后的比率在6 %至22 %之間。盡管膽管損傷的發生率很低,從0.3 %到0.6 %不等,但僅在美國每年就要進行大約100萬次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本實驗的目的是通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膽囊動脈的解剖變異以了解兩者的關系。
材料和方法
本試驗獲得了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倫理審查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已經授權關于病人的信息存儲在醫院數據庫,以及用于研究的書面知情同意書患者已簽字。從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本試驗回顧性評估276名非急診患者,男性118例,女性158例,平均年齡53..1歲(19歲-68歲)。本試驗納入的患者因不同膽囊疾病都接受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其中膽囊炎伴膽結石130例,膽囊息肉146例。所有的病人術前都進行了超聲。根據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全身麻醉。Calot三角形和膽囊動脈的解剖變異被內窺鏡下可視化記錄分別記錄。術中使用傾角為30°的腹腔鏡。該解剖結構被三維視頻監視器顯示。
結果
膽囊動脈與膽管的關系:第I類 膽囊動脈出現在膽囊三角外,包括三種類型:①膽囊動脈起源于變異的肝右動脈,變異的肝右動脈通常起源于腸系膜上動脈或腹主動脈。②膽囊動脈直接起源于肝實質,膽囊動脈從肝實質發出后經膽囊床到達膽囊。它通常位于膽囊體和膽囊底的右外側,但是有一部分位于膽囊床中部或膽囊底的左外側。這種膽囊動脈被發現的概率很低,在切除膽囊底時誤傷會導致出血。③膽囊動脈起源于胃十二指腸動脈,該類型也稱為低位膽囊動脈。在開放式手術中,它位于膽囊管的下方,在腹腔鏡手術中它位置表淺,在膽囊管的前方,在手術中易受損傷。本試驗78列患者出現這種類型,約占28%(78/276)。
第II類 為復合型,即膽囊動脈同時出現在膽囊三角內外。本試驗發現① 為2 支膽囊動脈,1 支動脈為典型的膽囊動脈,另1 支動脈位于膽囊管后方沿其走行。②為2 支膽囊動脈,1 支動脈為典型的膽囊動脈,另1 支動脈位于膽囊管的淺表。③為4 支膽囊動脈,包括膽囊三角內的2 支膽囊動脈,第3 支動脈經膽總管前方走行,第4 支動脈位于膽囊體和膽囊底的右側。本試驗26列患者出現這種類型,約占9%(26/276)。
第III類 膽囊動脈出現于膽囊三角內,包括兩種類型:①典型的膽囊動脈;②雙支膽囊動脈。除了典型的膽囊動脈外,單支膽囊動脈起源于肝右動脈后從后面勾繞膽囊管重新出現在膽囊頸附近。膽囊動脈也可以在肝右動脈發出膽囊動脈處直接分為前后支。膽囊動脈后支先天缺如提示存在另一支膽囊動脈。后支膽囊動脈纖細術中易受損傷。本試驗26列患者出現這種類型,約占62%(172/276)。
膽囊動脈的起源:本試驗中,膽囊動脈大部分起源于肝右動脈(87.6%);膽囊動脈起源于其它動脈約為12.4%,其中14根膽囊動脈的起源動脈是胃十二指腸動脈; 17根膽囊動脈的起源動脈是附右肝動脈; 13根膽囊動脈的起源動脈是肝左動脈。
討論
Calot三角內及周圍(膽管及膽囊動脈)的解剖變異比較常見,其發生率約為20%-50%[1]。所以,無論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及常規的膽囊切除術中,外科醫師仔細分離Calot三角解剖都是必要的。自從開展腹腔鏡膽囊術手術以來,外科醫生對膽囊血管的解剖變異很感興趣。關于這個問題很多文章已經發表,盡管還有些解剖變異依然不清楚,因為數據和分類的多樣性[2]。有關腹腔鏡Calot三角解剖變異的報道相對較少,特別是膽囊動脈。
對于每個腹腔鏡外科醫生來說,術前熟悉肝外膽管和膽囊的供血動脈的解剖都是非常重要的[3]。外科醫師術前很難建立膽囊動脈的解剖位置及變異。他們只在分離Calot三角和膽囊時了解這些解剖變異。熟悉腹腔鏡膽囊動脈的解剖變異被認為是執行安全的腹腔鏡手術的前提。膽囊動脈的變異常常使外科醫生認識到一個錯誤,導致他們不正確的切割,隨后導致出血。當出血不能被控制,改為開腹膽囊切除術是不可避免的。
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常規膽囊切除術中,膽囊動脈的位置有所不同原因如下[4]。(1)在腹腔鏡下,膽囊底被牽拉,肝臟向上移動,從而打開肝下間隙;(2)拉動Hartmans袋向下,使得Calot三角的前面呈現在手術視野中。相反,通過拉動拉動Hartmans袋向上,使得Calot三角的后面呈現在手術視野中;(3)更好的透明度和可視化在腹腔鏡下有助于外科醫師識別膽囊動脈。
以前的研究很少關于腹腔鏡的膽囊動脈分型。有些研究將膽囊動脈分成低位囊性動脈和起源于變異的右肝動脈的膽囊動脈。Balija將膽囊動脈的變異分為兩組[5]。第一組:包括五種變化的膽囊動脈在肝膽三角內:(a)正常位置;(b)前部膽囊動脈; (c)背面膽囊動脈;(d)多根膽囊動脈; 和(e)短段膽囊動脈(起源于變異的肝右動脈)。第二組:由膽囊動脈的變異組成,其在肝膽三角外進入膽囊:(a)低位膽囊動脈;(b)經肝的膽囊動脈 及(c)多根膽囊動脈。在微創手術中,Ignjatovic把膽囊動脈分成了三種類型:第1類為正常解剖; 第2類為在Calot的三角形出現超過1根的膽囊動脈; 第3類為在Calot的三角形沒有出現膽囊動脈[4]。但是,這些分類都不符合腹腔鏡手術的實際需要。基于我們的經驗,膽囊動脈的解剖變異可以分為三組。第1組具有變異膽囊動脈不僅位于Calot's三角形內,而且位于Calot's三角外。第2組為膽囊動脈位于Calot's三角外。該組包括三種類型:(1)膽囊動脈起源于胃十二指腸動脈,(2)膽囊起源于變異的肝右動脈,(3)膽囊動脈直接起源于肝實質,觀察15例(2.5%)。第3組為為膽囊動脈穿過Calot三角內。它包括兩種類型:單根膽囊動脈,和2根囊性動脈,這種膽囊動脈分類可以幫助外科醫生更徹底地了解膽囊動脈,會在實際操作中更實用。因為膽囊動脈變異是非常復雜的,外科醫師在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過程中一定要謹慎。我們的腹腔鏡分類膽囊動脈對外科醫師了解Calot三角解剖變異非常有用,它可以減少不可控的膽囊動脈出血,并可能有利于避免肝外膽管損傷。
結論:本試驗的膽囊動脈的解剖分類將有助于減少膽管損傷。
參考文獻
1. Saia M, Mantoan D, Buja A, Bertoncello C, Baldovin T, Callegaro G, Baldo V (2013) Time trend and variability of open versu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gallstone disease. Surg Endosc 27:3254–3261
2. Shakeri A, Pourisa M, Deldar A, Goldust M (2013) Anatomic variations of aortic arch branches and relationship with diameterof aortic arch by 64-row CT angiography. Pak J Biol Sci16:496–500
3. Sicklick JK, Camp MS, Lillemoe KD, Melton GB, Yeo CJ,Campbell KA, Talamini MA, Pitt HA, Coleman J, Sauter PA,Cameron JL (2005)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ile duct injuriessustained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erioperative results in 200 patients. Ann Surg 241:78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