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秀菁
【中圖分類號】R1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4--01
公共場所作為人們日常社交、商業活動和旅游娛樂等活動的地方,衛生質量好壞備受人們的關注。如何推進公共場所的衛生質量的提高,成為衛生監督主管部門當務之急。我國新修定頒布的《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公共場所衛生質量的好轉,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1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1987年4月1日國務院發布了《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截至今日已有26年之久,《條例》的部分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當前人們多元化的需要了。于2011年5月1日頒布《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仍存在著無法滿足監督檢測需求的問題。隨著新興產業不斷涌現,人們的生活要求也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新型的公共場所,如健身房、證券交易所等場所出現,而對公共場所衛生監督的相關法律法規卻沒有及時跟進,難以確保工作人員執法的過程中有法可依。
1.2 對于《條例》和《細則》來說,其中的一些條款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強。《條例》中的規定存在空隙,例如有些商家在開業或者工作人員檢查之際才向衛生監督機構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一些監督檢測項目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有時候甚至是一天的時間來進行檢測;還有一些規定沒有考慮到南方和北方的差異,使部分指標僅在一部分地區起作用,而其他地區該項目的檢測便稍顯多余。《細則》中則主要是利用衛生指標來限制和防止違法現象的發生,但是對于部分場所有重要意義的指標卻未被納入監測項目中。例如在咖啡廳、茶樓等地方,杯具的大腸桿菌指標,歌廳、酒吧等地的空氣細菌數、一氧化碳含量等都對這些場所有重要意義,但是這些指標都沒有被納入此類場所的主要指標中。同時,有些檢測指標雖然被納入測試范圍,但是對于一些場所并不能反應其衛生問題。
1.3 《條例》和《細則》的頒布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沒有遏制違法現象的出現,究其原因,有一條不能忽視:處罰方式不夠完善。一方面是在《條例》和《細則》中對于違反規定的行為處罰過輕,對于經營單位起不到威懾的作用。另一方面,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共有五個步驟,前兩步的罰款數目較少,后三步的停業整改耗費的時間較長。這兩個方面使法律法規對違法者的震懾作用大大降低,使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工作缺少了必要的重要性和嚴肅性,因此并不利于公共場所衛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
1.4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檢測相關本部門的職能劃分不明確,沒有做好分級管理工作。常常出現上下級監督機構監督重疊和遺漏監督的現象,使各項相關業務的開展受到了嚴重影響,也使我國執法部門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影響。監督檢測工作還存在著工作開展不平衡的現象,比如說,在城市的衛生監督工作明顯優于城鄉結合部和縣、鄉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前者的監督檢測設備和技術也明顯好于后者,監督檢測工作不平衡現象十分嚴重。
1.5 衛生監督檢測的專業工作人員較為缺乏,當前工作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可以說衛生監督的工作人員目前的整體素質難以符合當前執法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在專業人員的培養方面,該專業屬于新興的專業,盡管現在許多高校有專門的課程設置,但是往往在實踐中出現脫節現象,職業技能的培養也跟不上。另一方面,監督工作比較繁重,致使絕大部分人員缺少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專業知識和相關知識,而且單位提供專門進修的經費、機會也不多,所以許多的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的理論知識,從而難以提高專業知識和執法能力。
2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檢測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2.1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面對社會的實際需求,及時將新型的營業場所納入監督檢測的范圍內。適時更新《條例》和《細則》的內容,使工作人員可以有法可依,公正執法。
2.2 加強科學論證,根據不同公共場所的特點,討論制定不同公共場所的檢測指標,做到既沒有重疊項,也不存在空白項。加強對公眾的衛生法律法規的宣貫,提高公眾的衛生意識,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
2.3 研究制定《條例》的處罰部分的內容,加大處罰力度來使經營者重視衛生狀況,做到規范經營。
2.4 合理劃分上下級的職能范疇,充分做好分級管理工作。國家和省級監督機構可以側重于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專業人才的培養,市級、縣級等單位可以實行劃分地域的監督管理方式。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加強欠發達地區的監督檢測力度。
3 小結
隨著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體制的不斷健全,公共場所衛生質量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重視。加強公共場所專業人才培養,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完善監督檢測的方法,提高衛生監督檢測的能力,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衛生主管部門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陳秀清.公共場所衛生管理中存在主要問題和解決對策[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