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學一線的教師,教學常規每天都在做。但要把教學常規做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就必須從平時做起,打好基礎。嚴格落實好教學常規,在備課、上課、自習輔導、命題等教學常規中好好研究探索,使每一節課都是優質課。
一、備課是智慧的提煉
備課首先要熟悉大綱要求,深入鉆研教材,通曉全套教材。在每單元教學開始前,要進一步明確教學目的任務,探討“雙基”的具體內容,挖掘思維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的要素。在研究把握各單元、章節和有關課題在全書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互聯系的基礎上,確定重點、難點和關鍵。其次要全面了解學生,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要隨時注意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基礎、知識缺漏,觀察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健全學生的學習檔案資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備課也要選擇教法,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要根據生物學科、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雙邊活動形式,對所用的教具、提問的內容、板書的編排、實驗的程序、例題的配置、作業的布置等做出系統周密的考慮。
自己要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集思廣益,集體備課是大家智慧的匯集,是自己智慧的升華。生物的總復習中,集體備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集體備課時結合復習資料認真研討課堂教學,每節課教學任務要明確,哪些需要重點講,哪些可以不講,哪些題要留做作業,哪些內容要在自習的時候處理等,對這些問題都要一一討論并確定下來,還有一些是在上課中學生想到的好的方法,集體備課時也在一起分享、交流,并在第二天的課中再與學生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感覺收獲頗豐,既能提高自身的做題水平、業務能力,也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二、上課是凝聚智慧的主陣地
課堂教學應該實現“傳授知識、形成習慣和培養思維”的三維目標。學生和教師進行課堂“有效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課堂上的“有效交流”是一種對話,是多種觀點的分享、溝通和理解,更是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批判和整合的互動過程,最終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在“有效交流”中,學生活躍了思維、增長了知識,在師生的交流中,課堂靈動生成、智慧閃耀,教學變得精彩無限。為更好地上好每一堂課,首先自己要準確把握好教材、教學目標,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在上課之前盡量做到說課、講評、反思,匯集成較完美的一節課。
三、自習是智慧的反芻
高三生物總復習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既要立足于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又要著眼于提高能力,深化思維;既要在復習中抓好基礎提高能力,又要避免“題海戰術”,因此復習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高考的成敗。因此在一輪復習時重點強調了三抓,也就是抓基礎、抓核心、抓反思。學好生物同樣離不開做題,做大量的題,但絕不是盲目地進行“題海戰術”。老師常常抱怨,這個題做過好幾遍了,學生還是不會。這樣的錯誤強調多少次了,學生還是會犯。多半是落實不到位,落實的主體只能是學生,落實的時間也只能是在自習上。那么自習的任務就很明確,就是整理當天課上的錯題,反思總結。反思總結這個題和哪些題類似或有聯系,以及解決這類問題有何規律可循,養成多角度多方位思維的習慣,反思總結做錯題的原因。在整個自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堅持的原則就是寧可少做10個題,也決不因為趕進度,把學不會的知識點囫圇吞棗應付過去,避免再次遇到還是不會的現象。把自習給學生,讓學生在自習的時間慢慢體會、消化、吸收。
四、檢測是檢驗智慧的標準
檢測命題應以生物課程標準、生物考試說明、教材、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目標生成為依據,要特別注意“四突出”,即突出題目的典型性(重點、共性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針對性(高考的考點、學習的弱點)、開放性(拓展視野、發散思維)、簡約性(將試題改編為判斷題)。因此,呈現到學生面前的題目要有梯度,具有較強的實用性,一方面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一方面要注重知識的整體聯系與覆蓋,從而保證學生逾越思維障礙,突破薄弱環節。因此,在檢測命題的時候都要精心設計,試題要有區分度,還要兼顧試題的易、中、難比例。單元過關檢測試題重點考查學生所熟悉的基礎知識,以基礎知識為主,靈活多變,這次從這個角度考查,下次還是這些內容,但是視角變了,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考查,去安排設問,要求學生對掌握的知識要活學活用。試題首先要考查學科的主干知識,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但不刻意追求知識點的覆蓋面,命題首先考慮重點內容,設定考查重點和層次要求,以此為基調,展開考查網絡,拓寬考查空間。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要體現知識課程改革的目標。命題中也不忘共性與個性相結合,適當增加開放性試題,鼓勵有創造性的答案。因此試題一定要體現對個性品質的考查,進而鼓勵有獨特見解、有思想、有創造性的答案。
除上述重要的幾點外,還要布置作業和課后反思,作業布置要有針對性,要讓學生通過各種典型題的練習,鞏固基本知識概念,掌握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逐步形成能力。課后反思,應趁著記憶清晰的時候,把這節課的得與失、經驗和問題及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找出關鍵性的或規律性的東西,以此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每堂課的教學是一件不易的事,有汗水也有喜悅,更需要自己用心去思考,去反思,去實踐,去總結。
作者簡介:魏新煥,女,出生年月:1969年8月,職稱:中學高級,山東省萊蕪市鳳城高級中學教師。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