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玥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古詩詞是其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是語文學習的難點。在以往的古詩詞教學中,由于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的影響,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不顯著。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采取多樣化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誦讀和品味古詩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提出幾點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策略
古詩詞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人們一代代地傳承。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古詩詞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古詩詞的教學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對學生的人格進行塑造,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古詩詞教學實際,優化課堂教學方式,開展古詩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豐富古詩詞教學內容
古詩詞語言比較簡潔、精練,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處于發展階段,在古詩詞學習時難免會感到生澀,對其中的內容難以理解。因此,教師應當激發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課堂教學,深入學習和理解古詩詞,促進古詩詞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使得古詩詞內容變得生動形象,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教師應當對其充分利用,促進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范仲淹的《蘇幕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古詩詞的內容,在講解過程中向學生展示詞中的景,引導學生理解意象的特點。如云碧、葉黃、波綠、煙翠,給人一種煙霧迷蒙的感覺。在之后展示山、水、斜陽、芳草營造夕陽西下的景色,讓人能夠聯想到家。在下片中的明月、高樓以及相思淚更是營造出詩人的孤獨以及思鄉之情。從遠到近,由夕陽西下到明月當空,營造一個孤獨的氛圍,通過多媒體使得古詩詞更加具有畫面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學習。學生能夠對古詩詞中的情感進行體會,引起情感共鳴。同時,借助多媒體使得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開展。
二、借助誦讀品味古詩詞,體會古詩詞內涵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處于形成的重要階段。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多次朗讀和背誦,對知識內容進行豐富和積累,為古詩詞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在古詩詞的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品味,深入理解其中的內涵,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李清照的《漁家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反復的誦讀,并且對古詩詞中的關鍵詞進行理解,如“接”“連”兩個字能夠把四垂的天幕、洶涌的波濤、彌漫的云霧,自然地進行連接,形成一種無邊無際的境界。“轉”和“舞”能夠給予人真實感,同時具有夢境一般的虛幻,虛虛實實,給古詩詞奠定情調。通過反復地誦讀,能夠感受到作者的理想和抱負在生活中難以實現的心境,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同時能夠對作者的積極心態進行體會,深入學習和理解古詩詞。因此,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誦讀,理解其中的內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促進學生想象力的運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
古詩詞在創作的過程中,講究簡練、簡潔,并且營造一定的意象。作者使用聊聊數十字營造更加生動、形象的意境,并且在字里行間寄托情感和思想,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學生想象力的發揮和利用,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對古詩詞中的留白進行豐富,體會古詩詞中的意境美,感受其中包含的詩情畫意。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李白的《月下獨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古詩詞的內容進行想象,并且在情境中對古詩詞進行體會,理解作者內心的情感。在花叢之中準備一壺美酒,獨自一人自斟自酌,舉杯邀請空中的明月,看著明月下自己的身影,一起飲酒的有三個人,想象著月中的玉兔,聽見我仰天歌唱,舞動著。在銀河邊和明月相望結為忘情之友。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詞。因此,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的意境進行想象,融入古詩詞的意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古詩詞中的文化進行深入的學習和理解,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古詩詞教學的開展,促進學生自身語文素養的提高,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內容。教師應當結合古詩詞的背景、內容采取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古詩詞誦讀和品味的習慣,對古詩詞中的內涵和情感進行體會,感悟其語言美、意境美和形象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沈光國.關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49-50.
[2]鄭堅.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探析[J].成才之路,2015(11):78-7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