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桂紅 王澤民
(1湖北商貿學院建筑經濟與工程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2西南石油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使得城市綠地、花園被鋼筋混凝土和不透水的柏油馬路所替代。由于城市內部大部分自然面積被不透水面積代替,當城市遭遇大雨甚至暴雨時節,城市內部就會出現“內澇”等水文災害[1]。現階段城市內部的水文災害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不透水面積的增加。海綿城市的目的就在于將不透水面積合理替換成透水面積,主要采用滲水、蓄水、排水、凈水的手段將降雨合理地進行分配。然而,各地降水情況不一致導致具體的分配標準也是大有不同的,所以不可能每一個城市都按照一個模式、一種透水比例去建設海綿城市。因此,為了更好的評價海綿城市的建設效果,需要采用一定的輔助手段來模擬并用實驗去驗證。這樣才可以對實驗地點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進行科學的評估和評價。本文通過自行設計的試驗,對成都某住宅小區的道路路面透水性能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影響道路透水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為海綿城市設計與運營管理提供參考。
試驗測試地點位于成都市新都區某住宅小區,道路路面為柏油路面。雨水在道路路面中的入滲遵從達西定律[2-5]。達西定律的表達式為:

式中:V為流體入滲速度;Kt為路面滲透系數;I為水力坡度。
采用路面水分滲透儀測定滲透能力,路面滲水儀如下圖 1所示。其測試主要步驟為:
(1)選點:在路面上選好點,用掃帚和鋼絲刷將測點上火土雜物清除干凈。
(2)按底座大小在底座上抹一點膩子,將儀器底座按上并擰緊,抹實膩子,不使漏水。
(3)將鏟有少量紅墨水的水灌入儀器中,直至小量筒上端溢水孔為(至600mm高度為止),從開始讀數加水到開始讀數應在3秒鐘內完成。
(4)水達到預定水位后(600mm)即開動秒表,每30秒鐘記一次水位高度,直到3分鐘為止。
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圖1 滿水狀態下的路面滲水儀

表 1 現有小區路面的滲透系數
由于路面的滲透能力與當天的濕度有關,當天的濕度越大,路面的滲水能力就會隨之下降[7-8]。本文分別在陰雨天和晴天做出滲透系數的測量試驗。測量中選取的實驗點的水力坡度為1‰,在同一水力坡度下(1‰)選取不同的實驗點測量不同濕度下的小區路面的滲透系數。

表2 不同濕度下的小區路面滲透系數
實驗測量的四條道路為小區內部的四段主干路。在測量主干路的滲透系數時,實驗點9至實驗點18,在測量時由于當天下雨濕度過大,滲透系數有所降低。在晴天時,小區內部主干路的滲透系數為79.13ml/min,在陰雨天時,小區內部主干路的滲透系數為66.525ml/min。為了使研究結果更加精確,選取小區內部水力坡度為1‰,瀝青路面作為唯一實驗點,在不同濕度下測量該點路面的滲透系數。結果如下表3所示。

表 3 相對濕度對瀝青路面滲透系數影響變化
試驗結果表明,同一路面在同一坡度下,路面的滲透系數在濕度變大的情況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對于小區內部的水力坡度最大值點,在陰雨天氣下,路面的滲水能力近于飽和,所以該處水力低處會出現小范圍的徑流現象。
從實驗結果可知,在同一濕度下,瀝青路面的5個實驗點的滲透系數大致相同,在陰雨時(即濕度超過80%)各個實驗點的滲透系數下降明顯。說明濕度越大,路面滲透能力越小,如圖2所示。

圖2 各實驗點滲透系數隨濕度的變化曲線
通過變水頭實驗對某小區瀝青路面滲透系數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滲透系數在濕度變化的情況下,變化十分明顯,雨水入滲對道路路面的滲透系數影響較大。測量實驗時,由于時間跨度問題,數據沒有包含暴雨時節,但是由測量數據完全可以推斷在暴雨條件下,該小區完全沒有能力使過多的雨水下滲。因此有必要在該小區范圍內,推廣建設可滲水、蓄水、滯水的海綿城市化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