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休閑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閑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綠皮書)建議,2030年實行“做四休三”。
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等聯合發起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結果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為2.27小時,較三年前(2.55小時)有所減少;其中,深圳、廣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閑時間更少,分別是1.94、2.04、2.14和2.25小時。相比而言,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國民每天平均休閑時間約為5小時,為中國人的兩倍。
除了休閑時間不充分之外,由于帶薪休假制度尚未全面落實,我國居民休閑時間也不均衡、不自由。
7月14日,在英國倫敦進行的田徑世界杯男子200米決賽中,中國選手謝震業以20秒25的成績獲得冠軍。
自2016年以來,有聲讀物市場開始出現快速增長。隨著中國網絡用戶的知識產權意識逐漸增強,加之相應需求的增加,音頻付費內容市場近兩年獲得了蓬勃發展。中國的付費數字內容市場預計將從2017年的7.36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35億美元。
1位登記管理部門代碼、1位機構類別代碼、6位登記管理機關行政區劃碼、9位主體標識碼、1位校驗碼,與公民身份證號一樣,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也有18位。目前,我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已基本實現全覆蓋,18位代碼正逐步發揮強大的信用力量。
“相當于賦予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一個全國統一的‘身份證號。”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司長陳洪宛說。“一戶一碼,終身不變”,陳洪宛介紹,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具有唯一性和穩定性,一個主體只能擁有一個統一代碼,一個統一代碼只能賦予一個主體。在主體存續期間,不管其信息發生什么變化,統一代碼均保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