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王俊
雞肉是我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食物,也是許多吃貨鐘情的一樣吃食,而雞頭也是雞身上多個部位中較為受歡迎的一個。麻辣雞頭、烤雞頭、醬香雞頭……只聽名字就令人垂涎三尺。
市民陳阿姨很喜歡吃禽類的頭,她覺得禽類的頭營養更為豐富,而雞頭就是其中一種。不過最近,陳阿姨卻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一篇文章,上面寫著“10年雞頭勝砒霜”,即雞越老其頭的毒性越大。這讓陳阿姨很疑惑,這種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北宋時,一個丈夫出海打魚,十年后才回家,老婆秀姑很開心,燉了一只10年的老母雞犒勞,沒想到丈夫吃了雞頭后,氣絕身亡,最后是蘇東坡斷案,還了秀姑一個清白。
10年的雞頭為何會勝砒霜呢?陳阿姨看到的這篇文章給出的解釋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含有害重金屬的物質,這些重金屬主要儲存于腦組織中,雞齡越大,儲存量就越多,毒性就越強。食用者在享受雞頭美味的同時,也攝入了重金屬毒物,如果食用過多,會引起中毒反應。
在此文中,這種說法還被冠上了“據現代醫學分析”幾個字,大大提升了文章的可信度。
那么,典故存在,“10年雞頭勝砒霜”這種說法是不是真的準確呢?
為了驗證“雞越老,毒性就越大”的說法,浙江省農科院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所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選了來自同一個養殖場、雞齡分別是2年和6個月的雞頭,以及一只在農村養了一年多的土雞雞頭,進行汞、鉛、砷、鉻、鎘五大類重金屬檢測。
從檢測數據上看,6個月的雞頭汞含量為0.000421mg/kg(毫克/千克),鉛含量為0.19mg/ kg,鉻含量為0.12 mg/kg;1年的土雞頭汞含量為0.000410mg/ kg,鉛含量為0.043mg/kg,鉻含量為0.058mg/kg;而2 年的雞頭汞含量為0.000330mg/kg,鉛含量為0.05mg/kg,鉻含量為0.073mg/kg;砷、鎘含量,3種雞頭都未檢出。
從這些數據來看,與6個月的雞頭相比,2年雞頭的一些重金屬含量反而低一些。農村土雞和飼養肉雞相比,差別也微乎其微。
2005年1月,衛生部發布的國標GB2762-2005,對食品中重金屬污染物的限量作出明確規定。其中,每千克禽畜肉類中,汞限量0.05mg、鉛限量0.2mg、砷限量0.05mg、鉻限量1mg、鎘限量0.5mg ,按照這個標準,3種雞頭的重金屬含量都未超標。
浙江省農科院首席專家、家禽研究室主任盧立志給出的結論是,雞頭重金屬的含量極其微小,尤其是汞、砷等指標,可能比我們平時吃的大米都要低,可以忽略不計,雞齡越長,毒素越多的現象并不存在。所以,“10年雞頭勝砒霜”的說法站不住腳。
到了這里,肯定有人會說,我們不是談10年的雞嗎,怎么只給出了兩年的雞?
實際上,雞的壽命只有6~7年,10年的雞相當于人類壽命的115~133歲,所以,能養到像典故里秀姑燉的那只10年的老母雞,且拿來食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加上如今雞肉消費產出量巨大,雞的生長周期也變短,就更難吃到10年的雞了。
既然“10年雞頭勝砒霜”的說法站不住腳,那么,陳阿姨說的,頭比肉更有營養的說法是不是真的呢?
金華市中醫醫院營養科主任營養師范瑾說,從營養學的角度分析,雞頭主要由蛋白質、脂肪和其他微量元素構成,雖然營養結構基本相同,但是雞頭小,而且里面骨骼不少,可食用的部分并不多,所以營養價值并不如一般的雞脯肉。
麻辣雞頭、烤雞頭、醬香雞頭、鹵雞頭……在這些針對雞頭的烹調方式中,哪種烹調方式對雞頭營養的破壞較小呢?
范瑾說,肉類受烹調方式的影響較小,相較于能不能吃,怎么吃,在購買雞頭的過程中,老板賣給你的雞頭新不新鮮,有沒有加入對人體有害的添加劑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