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婷

手握一把沙子,一潑成海,一灑成山,一抹是月明,一拈是花開,揮揮揚揚,便有了山水、田園、人家,有了一個小鎮的變遷時光……這是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第一天刷爆朋友圈的中英文沙畫作品《博鰲簡史》的視頻,用清新唯美的沙畫形式帶大家讀懂博鰲亞洲論壇成長記,創作者是海南邊防文工團專職沙畫師何素丹。
何素丹于1988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自幼學習美術,15歲考取了武漢理工大學動畫專業,2007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海南大學藝術學院,攻讀美術學碩士。因為對海南的愛,研究生畢業后,何素丹定居海南,2013年開始,何素丹創作了一系列以海南為題材的沙畫作品。《博鰲簡史》是應海南日報邀請創作的,隨后她應新華社邀請為海南建省30年創作的《海南30年那些大事》沙畫作品也延續了她一貫的風格,意境綿長,具有濃郁的懷舊情懷,受到熱捧。作為沙畫藝術家,何素丹用“沙”畫海南,畫世界,而在沙畫作品的創作和表演過程中她投入真心、真情,不斷自我否定、自我跨越,實現自我的成長,用“心”寫自己的人生。
沙畫,其實就是用沙子作畫,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沙畫的種類可分為靜態和動態,靜態沙畫呈現最終的作品效果,可以做到很精細;動態沙畫表演藝術,是以沙為紙,以手為筆,在燈光、音樂的配合下,通過一個沙畫臺與投影的結合完成藝術表演。動態沙畫比較注重的是欣賞表演過程,而靜態沙畫注重的是最終的結果。沙畫最早起源于匈牙利的沙畫大師弗蘭克?庫科在2004年奧運會上表演的《創世紀》,從那時起,沙畫才真正地成為一種表演藝術形式。

何素丹和沙畫的緣分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小時候,何素丹最喜歡坐在湘江邊上玩沙子,常常一玩就是一整天,尤其下雨的時候,雨水打在沙子上讓她感覺非常美妙。童年時期對沙子的這份美好觸感一直留在她的記憶深處。何素丹與沙畫的緣分,仿佛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2006年,當時讀大三的何素丹就常常在想能不能用沙子來做動畫呢,于是就上網查閱了很多資料,非常好運的找到了2004年奧運會上弗蘭克·庫科先生的沙畫表演。那天晚上,何素丹激動得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早上,她去到建筑工地裝了些沙子回家,反復觀摩視頻,試驗了很多次。那時候還沒有這么專業的沙畫臺,就拿了一塊玻璃,玻璃底下放著燈管來模擬沙畫臺……何素丹結合自己的專業研究起了沙畫,從最開始的自學到下定決心學習沙畫,何素丹走了很多的彎路,直到來到海南,當沙與海相遇,海給予了她豐沃的成長土壤,她在海南真正開始了沙畫之路。
沙畫表演在中國,最初沒有老師教,大家看的是外國藝術家上傳的視頻,畫畫工具是什么,怎么畫,甚至它怎么呈現在屏幕上,都一無所知。從沙畫臺選材、沙子的選擇,可謂是歷經坎坷。最開始的時候,因為對設備的研究不是很到位,何素丹用的就是建筑用沙,然后發現畫不了幾分鐘以后手就磨破了,十指連心十分的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達到“沙畫的最好效果”,何素丹跑遍全國各地撿沙,回來進行磨制和染色。沙子要經過多次的篩選,例如將顆粒均勻的沙子用網篩挑選出來,再通過消毒、過濾等,反復幾次,才能挑選出符合心意的。她說,別人看淘出來的是沙子,而在自己眼里卻像金子一樣珍貴。
現在何素丹的工作臺上擺放著顏色各異、沙質不同的幾十罐沙石,有的是來自黃河流域,有些來自烏魯木齊,有的來自海南。一般人看不出有什么大的區別,而在何素丹的眼里,是否能選擇出正確的沙石可能在創作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每個地方的沙子都有自己的語言,如果沙畫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就無法表達出沙畫作品的最好效果,沙子絕對不能將就。”在她看來,一沙一世界,沙子和人非常的相似,比如北方的沙子就和北方人一樣,非常粗獷,用于沙畫表演非常具有視覺沖擊力;南方的沙子就比較細膩,灑在臺面上會呈現出一種霧狀,朦朧美。
除了對沙子千挑萬選,何素丹還參與了操作臺的研發制作。最開始的沙畫臺有15公斤,她經常一個人背著攝像機、支架、沙畫臺、沙子和各種工具奔波于全國各地,每次演出完都疲憊到不想說話。后來經過她的改良,變成了現在的7.5公斤,足足輕了一半。沙畫的永久性保存是個難題,普通沙畫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破壞,沙畫臺也易碎不好運輸,于是何素丹就想到用木板固定沙畫,國內第一幅木板沙畫就出自何素丹之手。
成功沒有捷徑,作為中國沙畫的第一批開拓者,何素丹一次次嘗試,一次次練習,一次次改進,一次次突破,其中的艱辛不言而喻。但是何素丹樂在其中,甘之如飴,因為沙子對她來說不光是工作上的伙伴,還是心靈的療愈師,一觸碰到它的時候,瞬間就能放松。在她看來,沙畫作品的表演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否定、自我跨越的過程,這對喜歡挑戰的她來說非常享受。
因為樂趣所在,何素丹覺得在沙畫這條道路上,吃過的苦都不算苦,最大的困難就是一直比較孤獨。因為沙畫這門藝術還非常的年輕,2005年才進入到中國,一開始的時候,進行這方面探索的人非常的少,不管是材質還是藝術手法等各個方面能夠借鑒的東西也是非常的少,在表現形式上,第一批沙畫藝術家也經過了很多失敗的嘗試。何素丹表示,“回過頭來想想,從當初幾個人的探索,到現在十幾萬人的熱愛,這樣一門藝術在各方面深得大家喜愛,只要回顧這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就更有繼續下去的動力了,這樣一門年輕的藝術,還可以引導我們創造更多的可能。”
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精神在何素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也與海南人“開拓、堅持、不服輸”的“闖海精神”相呼應。海南建省的那一天正好是何素丹的出生日,這便注定了她與海南的不解之緣,她同時也是海南大學藝術學院的首屆研究生,從此開啟了她與海南的故事。
“在海南10余年,我走過海南的每一個市縣,陸續為海口、三亞、儋州、瓊海、陵水、五指山、三沙等城市創作過沙畫作品,內容涉及自然景觀、人文風情、民俗文化、城市變化各方面,我愛這里的每一寸土地。”何素丹用作品記錄自己的成長,一步一個腳印,穩健厚重。沙畫作品表達了她對海南的愛,也更是她為海南創造的精神財富。
何素丹認為,海南做為沙畫的創作地,有著兩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第一個是,海南四周的海岸線特別的綿長,海灘的沙質作為原材料,質量是最高的。何素丹用過國內外很多地方的沙子,其中包括地中海地區的沙子,只要是有水有沙子的地方,她都很感興趣,每個地方的沙子她都做過或多或少的嘗試。在她看來,海南的沙子比較細膩和輕薄,像霧一樣,特別能表現細節的東西;第二個是,海南還存在很多未開掘的民俗文化,沒有格式化的東西,比如大力神,甘工鳥等民族元素,很多東西都被賦予了神話色彩,很迷人。海南的風土民情,為沙畫創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讓海南沙畫不斷萌發出新的創作靈感。沙畫創作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親近自然、接觸當地社會、汲取文化養分的過程,而海南也為何素丹提供了一個能潛心做沙畫研究的優良環境,推動沙畫真正從時間范疇走向空間范疇。
對于海南沙畫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何素丹的思路清晰、深刻。她表示,近三年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要在海南各個市縣做關于沙畫的宣傳推廣,比如說在中小學等地方做沙畫知識的普及性教育。還可以通過沙龍或者公開課的形式,以及擴大沙畫理論、書籍、作品的宣傳力度,讓更多人知道沙畫、了解沙畫。同時,通過與媒體進行更多形式的合作,讓沙畫與時事熱點、公益等領域相結合。還要不斷擴大沙畫師的隊伍,開拓沙畫與各個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何素丹認為,沙畫可以在各個領域開花,沙畫可以與商演、晚會、固彩、沙瓶畫相結合,也可以與器樂、朗誦、舞蹈、電視劇、歌劇、歌曲、合唱、沙畫插畫等藝術交融,像“互聯網 +”一樣,開啟“沙畫 +”的時代,平凡的沙子因為藝術將不同凡響,沙畫也可以開啟一個新的時代、新領域。而這也啟迪我們,一個思想就是一個產業。解放了思想就為產業發展開辟了無限寬廣的發展之路。她認為自己的這種開創精神正是闖海精神的一種體現,開拓堅持不服輸。
“人們常說,當你把一件事堅持十年,回頭再看時,會把自己嚇一跳,但如果堅持二十年,你會把這個世界嚇一跳。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了這么久,也期待下一個十年,我能用沙畫把這個世界嚇一大跳。”何素丹滿是憧憬地說道,希望不久的未來,她能通過自己和國內沙畫師的努力,共同把中國沙畫推向世界。
Q:從音樂到繪畫再到沙畫表演,我覺得您一直在尋找一種更適合自己的藝術表達方式,那么您是一個喜歡挑戰的人嗎?
A:是啊,我特別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也喜歡挑戰,每次有很特別的活動或是沒有做過的題材的片子,都摩拳擦掌整夜興奮的睡不著覺,人的一生應該去挑戰不同的事物。我母親常說:我們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增加生命的廣度,讓它更加精彩。
Q:我覺得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其實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您在創作表演的時候心境是什么樣的?
A:在創作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是不斷地去更新,不斷地去顛覆完善。從最開始的時候的想法,到最后的一個呈現,這會有一個自我否定、自我跨越的過程。
Q:在沙畫藝術上堅持了這么多年,它一定給了您很多,您覺得它給您最豐厚的禮物是什么?自己最大的成長是什么?
A:十多年了,比起付出,收獲是更多的,收獲了很多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有看待世界的目光也更細膩更柔和,思考的方式等等都有收獲,沙子對我來說不光是工作上的伙伴,還是心靈的療愈師,一觸碰到它的時候,瞬間就能放松。
Q:女孩子都愛美,您每次表演的時候都美美地出現在大家面前,平時是怎么管理自己的身體的呢?包括護膚、身材等。
A:一定要做好防曬,在海南即使在陰天或雨天,也要涂抹防曬霜,早睡早起,避免久坐。
Q:其實女孩子除了管理自己的身體,還需要管理自己的心靈,您認同嗎?
A:是的,這一點非常的認同,因為只有內心的豐盈和充實才能創作出打動人的好作品。
Q:平時有沒有經常傾聽自己的聲音,您是如何與自己相處的?
A:有啊,工作之外我常常獨處,聽從內心的聲音,反省自己,接納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方向和夢想,慢慢地完善做到最好。

Q:聽說您很喜歡看書,平時還有哪些興趣愛好?
A:看電影、畫畫、還有旅游,有空會常常陪家人去聽音樂會。
Q:你理想中的情侶或夫妻相處模式是什么樣的?
A:應該是彼此都很舒服的相處,不需要任何的掩飾,能完全接納對方的優點和缺點吧。
Q:您認為女性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A:就我而言,其實各個階段最重要的都不同,有時候會覺得獨立很重要,不光是經濟、精神,情感上各個方面的獨立,現在覺得家庭最重要、不斷地去探尋更多精彩、豐富的內心……都很重要。
Q:您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美女性的楷模,覺得她做到了您心目中最好的那個點。
A:我的母親就是心目中的完美女性,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家庭上她都能很從容地兼顧,尤其是情商上,這些年每當遇到事業或是情感的難題都會和她聊聊,馬上就開釋了。
Q:最后用幾個關鍵字概括一下自己,謝謝。
A:簡單,細膩,專注。